雨中嵐山

雨中嵐山

《雨中嵐山》是周恩來總理日本留學,1919年回國前夕寫的一首詩。雨中嵐山詩句樸實無華,表現了一個學子為了尋求救國之路的赤子之心。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的有識之士、部分日中友好團體發起籌建周恩來詩碑的倡議,以紀念他為中日友好事業嘔心瀝血的偉績。詩碑建成後,鄧穎超同志還曾親赴日本,為詩碑落成揭幕。

基本信息

詩碑簡介

詩碑建在半山腰,由基座和本體兩部分組成。基座是由數塊未經絲毫打磨的大石頭砌成,而石頭與石頭之間似乎也未使用任何粘合材料。詩碑本體也是未經打磨的一整塊赭石色鞍馬石,正面鐫刻著《雨中嵐山》,背面是詩碑發起人名單。整個詩碑的外觀及結構,沒有一般意義上的紀念碑的高大華美,沒有考究的雕刻工藝,沒有對稱悅目的立體幾何圖形,樸實無華。

詩歌原文

雨中嵐山

雨中嵐山雨中嵐山
周恩來1919年4月5日

雨中二次游嵐山

兩岸蒼松

夾著幾株櫻

到盡處

突見一山高

流出泉水綠如許

繞石照人

瀟瀟雨霧蒙濃

一線陽光穿雲出

愈見嬌妍

人間的萬象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

真愈覺嬌妍

作品賞析

雨中嵐山雨中嵐山
這首詩是周總理來日本留學(1917年9月—1919年4月)回國前寫的。京都是與奈良齊名的日本另一個著名古都,嵐山就在它的近郊。奈良的唐招提寺和東大寺的名字連著中國的一位高僧,而京都嵐山的名字卻連著中國的一位偉人。嵐山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仿佛注定要產生一首千古絕唱,自從偉人游過此山並賦詩一首、一座鐫刻這首詩的詩碑在此山立起之後,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從此不再默默無聞。這位偉人就是已故周恩來總理,詩的名字叫《雨中嵐山》。

周恩來總理年輕時,為尋求救國道理曾來日本,在一次游嵐山時,他吟出了《雨中嵐山》。在這首詩里,他借景生情,抒發了振興中華的偉大抱負。上個世紀70年代末,日本的有識之士、部分日中友好團體發起籌建周恩來詩碑的倡議,以紀念他為日中友好事業嘔心瀝血的偉績。詩碑建成後,鄧穎超同志還曾親赴日本,為詩碑落成揭幕。 詩碑建在半山腰,由基座和本體兩部分組成。基座是由數塊未經絲毫打磨的大石頭砌成,而石頭與石頭之間似乎也未使用任何粘合材料。詩碑本體也是未經打磨的一整塊赭石色鞍馬石,正面鐫刻著《雨中嵐山》,背面是詩碑發起人名單。整個詩碑的外觀及結構,沒有一般意義上的紀念碑的高大華美,沒有考究的雕刻工藝,沒有對稱悅目的立體幾何圖形。它的樸實無華,令人感到一種偉大深含其中,就像詩的作者,雖平易近人卻讓億萬人萬分敬仰一樣。

詩碑遭破壞

據日本新聞網2010年9月29日最新訊息,位於日本京都嵐山的周恩來詩碑29日遭到破壞。

據報導,周恩來詩碑的解釋文被人噴上了黃色的油漆。詩碑管理部門剛剛用紙板將被噴漆的詩碑解釋文掩蓋了起來。

日本媒體稱,由於詩碑位於一處僻靜的公園內,行人較少,因此目前“還不清楚誰乾下如此惡劣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