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婚定律

難婚定律

難婚定律是指網友總結出的中國剩男剩女的“剩”之定律。每個單身男女都可能在裡面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

詳細內容

難婚定律難婚定律

1、25歲定律
碩士畢業是25歲,自己還沒有一點社會經驗的時候,很容易就蹉跎兩年,然後可能想到應該結婚,然後會發現為什麼就顯得有點晚了呢?
2、三年定律
如果男朋友處了三年,覺得應該結婚了,但是又覺得他總有不合適不滿意的地方。重新認識、重新熟悉、重新了解一個人多難啊。有的最終就結了婚,有的就淡了散了。再就很難說了。
3、最重的谷穗在前面定律
總相信還有更好的,總覺得自己不會這么慘落在一個普通男人手裡,就這么一路走下去了。那些扔掉的谷穗也被人撿走了。
4、子非魚定律
子非魚,安知魚之類。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單身女人的生活究竟如何,如果你問她,她可能一會兒說好,一會兒說不好。至於快不快樂,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5、男人恐懼定律
不是恐懼男人,誰怕男人啊。而是對男人進入自己生活的恐懼。
6、後援團越多越耽誤事定律
如果你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別人又怎么可能知道。要傾訴或者賺同情可以,不過別把他們的話當做戀愛指南。
7、矛盾定律
隨便找個人結婚算了,一想到應該結婚的時候就會這么想;我怎么可能和這么一個人過一輩子啊,一想到某個具體的男人就會索然無味。
8、半邊天定律
女人在經濟上獨立早已經不成問題,但不足以讓女人完全去撐半邊天;只有在女人可以獨立地享受生活中的種種樂趣時,女人才會覺得結婚不重要。
9、博士定律
如果不知不覺走上了讀博之路,那么在博士畢業之前完成戀愛結婚也許比較明智。
10、茫然第一定律
她們好像有堅持的主張和生活態度,有足夠獨特的個性,還常會被人貼上各種標籤,但內心裡她們還是不確定自己究竟在忙什麼,在為什麼生活,似乎可以很具體,但又經不起推敲。她們究竟要什麼?
11、茫然第二定律
年紀越大,單身女人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12、窩邊草定律
吃窩邊草的風險是其中一方的職業面臨危機,但除了窩邊草,還能到哪裡去找吃的呢?
13、殘酷第一定律
女人年紀往上漲被稱作“老”;男人年紀往上漲被稱作“成熟”。
14、殘酷第二定律
雖然很不厚道,但還是得說,女人年齡和資歷的增長總是與折舊負相關,而這一點男人幾乎不會受任何影響。
15、安全感第一定律
安全感和婚姻,本來是想通過後者擁有前者,不過弄不好就是因為後者導致前者的匱乏。
16、安全感第二定律
單身女人買房意味著結婚的可能性更低了。原本在孤獨時需要依靠的肩膀,變成了屬於自己的沙發了。如果一直在自己的小窩裡不斷暗示自己不靠男人也可以安居樂業,男人就真的不重要了。
17、適婚年齡後移定律
高學歷人群數目的增長推動了適婚年齡的後移。
18、“時代”與“男人”不可兼得定律
女人也許會覺得“這個時代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不過“這個時代的男人卻不再屬於我們了”也是事實。
19、堅持自我定律
已婚女人在婚姻的選擇題上選擇放棄一部分自我,如果堅持要完整的個人立場,也許只能選擇戀愛,婚姻就失去意義了。
20、計程車定律
起床後的第一句話和臨睡前的最後一句話都是在和計程車司機講,在街角遇到白馬王子黑馬王子、灰馬王子、**王子的幾率必然減小。
21、明知山有虎定律
很多時候明明知道談的是一場無結果的戀愛,但還是會試試看,期待這一個是不一樣的。當然,實際結果是一樣的。
22、50後定律
80後的男女,50後的家長,矛盾和麻煩有時來自後者的傳統家庭期待。
23、進步定律
十幾年前,“該結婚了吧?”對單身女人來說是巨大的壓力;現在,這種壓力依然存在,而一部分單身女人又生出“到底該不該結婚?”的疑問。
24、數據失靈定律
按中國男女比例應該是男多女少,為什麼感覺女人結婚難?看得到的關於“城市中適婚年齡男女比例”之類數字同樣給人高枕無憂的錯覺,適婚年齡在理論上推後,但社會好像沒有給這樣足夠的認同,至少媽媽還沒這么看。
25、閃婚定律
閃婚之後往往跟著就是閃離。即使你看到幸福的人兒從此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但也要看遠一點,一見鍾情的終成正果成功率還不樂觀。
26、30歲第一定律
30歲是個節,29歲的女人覺得,再不結婚就完了。30歲的女人覺得,日子還長著呢。
27、30歲第二定律
30歲以前男人不想結婚,30歲以後女人不著急結婚,所以總會看見老夫配少妻。
28、無法無天定律
身邊如果沒有家長擔任戀愛婚姻警察,自己都覺得好像真的可以不用結婚了。
29、派對定律
派對男女日日見面,不過SayHi到SayBye的速度太快,也不夠好好談個婚論個嫁。
30、IT優先定律
從事IT行業工作的女人最可能在適當的時候適當地結婚。
31、女人更適應生活定律
進入城市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擺脫自己的背景,女人花一兩年能適應和改變的,男人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32、宅定律
網路造就的宅男宅女,稀釋戀愛的可能性,明明喜好相同,卻偏偏樂意各自為政。
33、洛麗塔定律
男人總喜歡比自己年紀小的,女人總是喜歡年紀比自己大的,但是為什麼總趕不上最佳時機呢?
34、相親第一定律
相親男女好比熟練工,見面、吃飯、聊天、分開,次數越多越麻木,冷不丁還遇到第n次的那個“熟人”。有時候對方帶來的同伴倒出乎意料成了一股清新涼風。
35、相親第二定律
相親就像做生意,不但有親友團審核條件,還要貨比三家。
36、金融行業定律
在這個行業里,你日常接觸的零越多,能適時結婚的幾率就越小。
37、Susan&Mike定律
學歷是問題嗎?收入是問題嗎?女白領+男藍領的組合不是問題,人靠不靠譜才是問題。比如《絕望主婦》里給兒童書籍畫插畫的Susan和水管工兼殺手Mike。現在所知的最大障礙是,男藍領的氣質和自信問題。
38、選擇性獨立問題
女人太獨立了,男人就不太會選擇她做自己的戀人。你這么獨立,這么能幹,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解決,男人自然就會去關心那些更需要他們的女人了。女人要學會適時地獨立,這樣才能不剝奪男人的滿足感。
39、“控”定律
大叔控、正太控、同人女……控進去了的人基本沒有“身邊人可能是結婚人選”這個概念,也幾乎沒考慮過“婚姻”這種缺乏情節的說法。
40、節奏定律
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接觸時間越來越短,眼睛越來越花,感情越來越淺。
41、異地定律
不在出生、成長的城市常住,沒有發小婚姻之路的啟發,沒有七大姑八大姨替你張羅、牽線,心有餘而力不足。
42、DramaQueen定律
看多了美劇的人,就再也不會覺得婚姻是必需品了;看多了韓劇的人,就再也看不慣身邊的那些男人了。
43、總有那么一個人定律
夜深人靜,午夜夢回,“N年前我明明可以嫁那個人”的念頭又縈繞心頭,“如果……也許我們早就結婚了,小孩都有了”,感慨啊。
44、獨居極端情況定律
一個人住的好處是自由自在,忍過了那些偶感風寒、突發抑鬱的時候,又是一條好漢;一個人住的壞處是,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人都沒了,結婚這件事沒有了主體,也提不上日程了。
45、傳染定律
在一個固定小團體裡,相親會傳染,宅會傳染,不結婚也會傳染,一切皆會傳染。
46、國際化定律
上半年在北京,下半年在香港,今年在中國,明年在美國,還沒修煉夠好感值就要經歷距離的考驗,怪不得目標伴侶跟不上你的步伐。
47、總有最後一個定律
朋友都結婚了,單身女人才會感到更大的壓力。
48、兩隻表定律
只有一隻手錶,可以知道是幾點,擁有兩隻手錶或兩隻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把表換作伴侶人選,定律一樣適用。
49、期望值差異第一定律
現代女人雖然自強自立,但有一個事業有成的老公同樣重要——它可以作為不想做事的時候的人生備份;而男人期望結婚後可以少奮鬥20年,結果都只好獨自硬撐。
50、期望值差異第二定律
老派男人相信旺夫運,新派男人相信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任勞任怨的偉大女性。女人會願意做這個配角么?
51、結婚狂定律
只要你不停地說要結婚,所有的單身男人就會遠離。

意義

現在的年輕人多是獨生子女,一直以來都是習慣接受別人的關懷,自己並不擅長照顧別人和承擔一些責任。當他們想到建立一個家庭需要夫妻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還要處理好與另一方家人的關係,面臨新環境和新關係,聽到周圍的人講一些婚姻生活負面的東西時,就會產生一種焦慮和緊張的情緒。
其實有了這種情緒的人也千萬不要緊張。謹慎對待婚姻的想法是對的,結婚並且能幸福生活一生的人有很多,如果你不去嘗試,怎么能體會到婚姻帶來的快樂呢?婚姻是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絕穿鞋,也許避免了因為鞋子不合腳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釘子上,到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意識到,婚姻其實也是對愛情的一種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