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欖

雞公欖

雞公欖是廣東省廣州市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實際上就是廣東特產白欖,是用上好的白欖經過複雜的工藝醃製加工而成的。有甜的、有鹹的、還有辣的,甜的是和順欖,鹹的是甘草欖,辣的是辣椒欖。雞公欖入口清甜爽脆,回味無窮,為廣州人普遍喜愛的傳統糖果。中醫認為,橄欖性味甘、酸、平,入脾、胃、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化刺除鯁之功,冬春季節,每日嚼食2~3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兒童經常食用,對骨骼的發育大有益處。

介紹

雞公欖雞公欖

雞公欖的名字源於賣欖人為了吸引顧客注意,把一隻色彩繽紛的紙紮大公雞模型套在自己身上,吹著嗩吶叫賣,穿街

過巷賣橄欖,而且賣欖人能用嗩吶摹擬公雞的叫聲,‘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用廣州話來說就是“雞公欖、雞公欖、雞公欖,雞公欖”,因此,廣州市民稱之為“雞公欖”。

賣欖的人會先吹出“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嗩吶聲,接著就會喊:“雞··公··欖··有辣有甜有不辣··” 大公雞模型大小可以依身自定,中間腹背中空;然後將人套在裡面,用一條過肩帶把彩雞提起來,人走“雞”也走。所賣的欖都會放在雞腔內,味道任選。

另外雞公欖還有一個別名叫“飛機欖”,賣欖人要把欖拋上三四層樓高給顧客。要是你從樓上拋下錢,他可以把用小塑膠袋裝好的雞公欖準確無誤的拋入你的窗戶里!這個橄欖就象是坐飛機上去的,所以又叫飛機欖。

歷史文化

雞公欖曾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西關流行,向廣州人提起雞公欖,他們都會自然地流露出一臉的稚氣來,緣因它勾起了對無憂無慮的孩提時光的幸福回憶......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很少有機會能碰上賣雞公欖的人,不過倘若你到廣州最繁華的商業街上下九路逛一下,就會很可能會碰到,因為為宣傳和保持西關民俗,雞公欖又再次出現了。如今賣雞公欖家家戶曉的電視劇《七十二家房客》中成為了主角,得到更多人的回憶和認可。

發展

雞公欖雞公欖

“雞—公—欖,有辣有不辣。”逛上下九,很多街坊都注意到了這位裝扮成“五彩公雞”的大叔。他

所販賣的“雞公欖”,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廣州,曾經風靡一時。據大叔自己介紹,他並非街頭藝人或者“走鬼”,而是荔灣區文化交流協會的工作人員。

“嘀嘀嗒”的嗩吶聲在路上響起。街坊們聞聲圍過去,只見一隻五彩繽紛的大公雞模型,裡面“裝著”一位大叔,吹著嗩吶叫賣醃欖。“每包1塊5,有辣有不辣”,大叔一邊喊一邊數著裝在“雞腔”里的白欖。他告訴記者,一天已經賣出了近50包“雞公欖”。過路的街坊,有些會掏錢買欖,更多的則喜歡拉著“大公雞”合影。大叔每次都笑著配合拍照。

“當街賣欖,怕不怕被抓啊?”有街坊好奇。大叔聽了哈哈大笑,指了指胸前的工作證——荔灣區文化交流協會。他表示,自己是荔灣區轄內的失業下崗人員。在文化交流協會的幫助下,1個多月前獲準在上下九賣“雞公欖”,“一半為宣傳老西關文化,一半為賺吃飯錢”。

“你們看得開心,我背著它(公雞模型)其實很辛苦”,大叔說。據了解,模型總重量約10斤。他每天要背上12個小時,從上午9點半直到晚上9點半。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100多包。“古老當時興,這么獨特的售賣方式,的確勾起了我不少回憶”,一位過路的女士掏出3元,豎起兩根手指頭,表示要買2包。

雞公欖是用上好的白欖經過複雜的工藝醃製加工而成,甜的是和順欖,鹹的是甘草欖,辣的是辣椒欖。入口清甜爽脆,回味無窮,深受老廣州人的喜愛。賣欖人為了吸引顧客注意,把一隻色彩繽紛的紙紮大公雞模型套在自己身上,再用一條過肩帶把“彩雞”提起來。把賣的欖放在“雞腔”內,然後吹起嗩吶模擬公雞的叫聲叫賣。因此,被稱為“雞公欖”。

基本內容

拉丁語學名:Canavium album Raeuseh 英文名字: Chinese olive

雞公欖雞公欖

中文別名:青果,白欖,諫果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木蘭綱 Magnoliophyta

目: 脣形目 Lamiales

科: 木犀科 Oleaceae/Burevaceae

屬: 木犀欖屬 Olea/Canavium

種: 油橄欖 O. europaea/歐洲種

或者 O.Chinese/中國種

營養價值

雞公欖雞公欖

因初吃時味澀,久嚼後,香甜可口,餘味無窮,比喻忠諫之言,雖逆

耳,而於人終有益。 富含鈣質和維生素C。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其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中醫認為,橄欖性味甘、酸、平,入脾、胃、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化刺除鯁之功,冬春季節,每日嚼食2~3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兒童經常食用,對骨骼的發育大有益處。

醫用價值

雞公欖雞公欖

【性能】 味甘、酸,性涼。歸肺、胃經。能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

【套用】

1. 用於肺胃熱盛,咽喉腫痛。如《王氏醫案》青龍白虎湯,以本品與鮮蘿蔔煎湯服。亦可單用本品噙含。

2.用於胃熱口渴,或飲酒過度。可用本品絞汁或熬膏服。

3.用於食用河豚等魚所致的胃腸不和,嘔逆腹瀉等。如《隨息居飲食普》方,以本品絞汁煎濃湯服。

雞公欖雞公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