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筵根

雉子筵根

雉子筵根,中草藥之一。為薔薇科植物莓葉委陵菜的根及根莖。用於治療各種出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丁名】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
【英文名】Root of Dewberryleaf Cinquefoil
【拼音名】Zhì Zǐ Yán Gēn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莓葉委陵菜的根及根莖。
【採集】全年可采,洗淨,曬乾。
【化學成分】含主要有效成分d-兒茶精。

植物形態與鑑別

【植物形態】莓葉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根極多,簇生。花莖叢生,被開展柔毛。基生葉為羽狀複葉,有小葉2-3對,稀4對;葉柄被開展疏毛,小葉有短柄或近無柄;托葉膜質,褐色,外有稀疏開展長柔毛;小葉片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0.5-7cm,寬0.4-3cm,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多數急尖或圓鈍鋸齒,近基部全緣,兩面被平鋪疏柔毛,下面沿脈較密,鋸齒邊緣有時密被緣毛;莖生葉常有3小葉,與基生小葉相似或呈長圓形且先端有鋸齒而下半部全緣,葉柄短或近無柄;托葉卵形,草質,全緣,先端急尖,外被平鋪疏柔毛。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花直徑1-1.7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5,長圓披針形,先端急尖,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先端圓鈍或微凹,黃色;花柱近頂生,上部大,基部小。成熟瘦果近腎形,直徑約1mm,表面有脈紋。花期4-6月,果期6-8月。

形狀特徵

【性狀】性狀鑑別 根莖呈短圓周柱狀或塊狀,有的略彎曲,長0.5-2cm,直徑0.3-1.5cm。表面棕褐色,粗糙,周圍著生多數鬚根或圓形根痕;頂端有棕色葉基及芽,葉基邊緣膜質,與芽均被淡黃色毛茸。質堅硬,斷麵皮部較薄,黃棕色至棕色,木部導管群黃色,中心有髓。根細長,彎曲,長5-10cm,直徑1-4mm,表面具縱溝紋;質脆,易折斷,折斷面略平坦,黃棕色至棕色,臭無,味澀。
以質堅實、暗棕色者為佳。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約10層細胞,外有落皮層,細胞內充滿棕色物。栓內層狹窄。韌皮部較寬。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占大部分,射線寬窄不一,導管單個散在或3-4個相聚。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少數方晶,並含澱粉粒。
【鑑別】(1)取火柴梗數根,浸於本品的1%煎液中煮沸數分鐘,取出,稍乾後,滴加鹽酸數滴,火柴梗被染成暗紅色或紫紅色。(檢查縮合鞣質)(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min,過濾。濾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供點樣。標準品製備成0.1%d-兒茶素的乙醇溶液,供點樣。點於矽膠G板上。用乙酸乙酯展開,展距5.5cm。噴以香草醛試液(香草醛0.5g溶於濃鹽酸100ml)顯紅色,樣品在與右旋兒茶精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應有同樣顏色的斑點。(檢查右旋兒茶精)

中醫出處與藥理

【出處】出自《中草醫通訊》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50-2400m的地邊、溝邊、草地、灌叢及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甘肅、河南、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藥理作用】右旋兒茶精有煙酸樣作用。對毛細血管能降低其通透性,而增強其對傷的抵抗性;即對維持正常毛細血管的功能有一定作用。在豚鼠身上,右旋兒茶精(腹腔注射 1mg/300g體重或口服5mg/300g體重)較路丁(芸香甙)等黃酮類增強毛細血管的作用更強,而且有2個作用高峰,可能不僅延緩體內腎上腺素的氧化,而且有維生素 C樣作用。在試管中右旋兒茶精抑制組胺酸脫羧酶的作用強於常用的黃酮類,故可能有抗過敏性休克作用。此外,它對豚鼠離體子宮似有某些興奮作用。對小鼠的毒性很小(靜注1-1.5g/kg,未見毒性反應)。雉子筵根醇提取物予小鼠口服,LD/50為4.2g/kg。
【毒性】對小鼠的毒性很小(靜脈注射 1-1.5g/kg,未見毒性反應)。雉子筵(根)醇提取物予小鼠口服,半數致死量為4.2g/kg。
【性味】甘;苦;平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止血。主月經過多,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出血,產後出血及避孕藥引起的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3-6g;或入丸、散。

臨床套用

治療各種出血:用雉子筵根的酒精提取物製成片劑( 1克生藥/片),日服3次,每次2-4片。據400餘例報告,其中:1.一般婦科出血:353例(包括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出血、單純性月經過多、慢性盆腔炎月經過多、產後惡露不淨等15種出血),有效率85.3%,顯效率58.7%。
2.計畫生育引起的婦科出血:120例,有效率82.5%,顯效率65.8%。
3.肺結核咯血:14例,有效7例,顯效4例。上述有效是指服藥後見效慢或出血量減少小半;顯效是指l-3天內出血量減少大半或停止。臨床上未發現明顯副作用,個別患者有胃納差、腹脹、頭昏等現象,停藥後即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