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高句麗壁畫墓

集安高句麗壁畫墓

在高句麗權貴的墳墓中,除陪葬品之外,常常繪有五彩繽紛的壁畫,所用的材料多半是礦物顏料。同時在壁畫上還鑲嵌珍貴的夜明珠、寶石等等,這在中華壁畫史上也是罕見的。集安1966年曾有11280座古墓,到1983 年普查時,尚存 7627 座。高句麗壁畫主要分布在洞溝古墓群中,分布範圍東西長20 公里 , 南北寬3 公里,這裡還不包括距市區20公里以外的長川一、二、四號墓。至今,已發現20 座古墓中有精美的壁畫,還發現一座書法墓--墨書長文墓。 集安古墓壁畫完成於公元3 年至公元427 年,高句麗遷都平壤之前。眾所周知,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開始鑿建敦煌莫高窟。由此推算,集安高句麗壁畫創作時間與敦煌早期壁畫創作時間基本相同, 或更早一些。只是敦煌莫高窟歷經北魏、北齊、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代 ,歷時千載,相繼鑿建,現保存壁畫4.5 萬多平方米。而集安古墓壁畫,由於高句麗遷都平壤、戰亂和封禁,長達1500多年一直埋沒在亂石荒草之中,直到1949 年全國解放之後,我國考古工作者才對集安壁畫認真清理和保護

概述

集安壁畫墓 集安壁畫墓

在高句麗權貴的墳墓中,除陪葬品之外,常常繪有五彩繽紛的壁畫,所用的材料多半是礦物顏料。同時在壁畫上還鑲嵌珍貴的夜明珠、寶石等等,這在中華壁畫史上也是罕見的。集安1966年曾有11280座古墓,到1983 年普查時,尚存 7627 座。高句麗壁畫主要分布在洞溝古墓群中,分布範圍東西長20 公里 , 南北寬3 公里,這裡還不包括距市區20公里以外的長川一、二、四號墓。至今,已發現20 座古墓中有精美的壁畫,還發現一座書法墓--墨書長文墓。

集安古墓壁畫完成於公元3 年至公元427 年,高句麗遷都平壤之前。眾所周知,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開始鑿建敦煌莫高窟。由此推算,集安高句麗壁畫創作時間與敦煌早期壁畫創作時間基本相同, 或更早一些。只是敦煌莫高窟歷經北魏、北齊、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代 ,歷時千載,相繼鑿建,現保存壁畫4.5 萬多平方米。而集安古墓壁畫,由於高句麗遷都平壤、戰亂和封禁,長達1500多年一直埋沒在亂石荒草之中,直到1949 年全國解放之後,我國考古工作者才對集安壁畫認真清理和保護。

藝術形式

高句麗王室及貴族墓。分布在中國吉林集安一帶。多為封土石室墓。4世紀後期~5世紀前期的壁畫,主要為反映高句麗上流社會生活的家居、出行、狩獵、娛樂等寫實畫面 。5世紀中葉~6世紀前期,除描繪貴族生活外,還出現四神圖,一些墓中並有禮佛、菩薩等佛教美術內容。6世紀中期以後流行四神、仙人乘鶴騎龍、神怪圖等。在繪畫技法上,6世紀中期以前,墓壁上先塗抹一層白堊土,然後作畫;6世紀中期以後,在磨光的石壁上直接作畫。這些壁畫墓多已被盜,出土遺物較少,但墓中壁畫具有高度的藝術及史料價值。

內容豐富

高句麗壁畫——女媧 高句麗壁畫——女媧

集安古墓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基本可以分成三種。早期和中期的壁畫,拙樸、雅氣,充滿靈性,十分貼近現實生活,流露出一種天真和幽默,好似一部形象的歷史長卷,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高句麗民族的鄉土鄉情和社會風貌。在這些壁畫上,人們可以看到:貴族和妻妾宴飲,廚房中廚師在烹魚炒肉。喜愛舞蹈的高句麗人排起長隊,頭戴羽飾,揮動雙臂,跳起集體舞,或者表演獨舞。市集上的表演更熱鬧,在大樹下有耍猴的,表演幻術的,玩雜耍的。摔跤是高句麗人喜愛的體育活動。大力士們身著短褲,赤膊上陣,雙方各將頭壓在對方肩上,手抓對方腰帶,奮力搏鬥,還有老人助興。貴族出行,有車輦,有隨從。高句麗人信奉儒、道、佛,夫妻一 同前去拜佛。農家小院十分安靜,牛欄里拴著牛。狩獵是高句麗最喜愛的活動,不論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把射獵看成生活的必需。狩獵者有的騎馬,有的步行,有的彎弓回首,瞄準奔鹿,有的射中猛虎,猛虎逃竄,獵犬窮追不捨。茂密的山林中,野豬、熊、虎、鹿、狍子、兔、雉雞、鼬鼠……在出沒。策馬持弓的武士和兩乘牛車正準備運送獵物。爭戰和擴大疆土是高句麗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雙方將軍身披鎧甲,頭戴兜鍪(móu盔),戰馬也披著鐵甲,兵刃相加。雙方的步兵也扑打在一起。戰勝者舉刀砍殺俘虜,被俘者跪在馬前,引頸待斃……。 集安古墓壁畫除了上述反映生活風俗的內容之外,還有極大一部分是神話傳說和宗教內容,特別是晚期的壁畫,這種內容占了主體。其中描繪四神的壁畫較多。朱雀、玄武、青龍、白虎這四方之神,在一些古墓中成了中心主題,獨占四壁。流暢的線條,對比的色彩,誇張的形象,神秘的氣氛,體現出高句麗畫師的技藝更加純熟,筆法更加洗鍊和生動。此外,須彌座上的佛祖、菩薩群像、護法獅子、童子、蓮花等宗教內容也出現在壁畫中。更為引人入勝的是,伏羲、女媧、神農氏、飛天、乘龍仙人、駕鶴、仙人、伎樂人、造車的奚仲、神力士和日月星辰也出現在壁畫上。這一現象,正好說明,高句麗文化與炎黃文化一脈相承。高句麗壁畫另一個特點是裝飾圖案。主要有 “王”字連續花紋,蓮花圖案,環紋圖案等等。這些圖案簡潔明快,富麗高雅,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發掘情況

已發現的壁畫墓近20座,重要的有角牴墓、通溝12號墓、長川 1號墓、舞蹈墓、三室墓、四神墓、五盔墳4號和5號墓等。墓用石材砌築,封以黃土,也有的封以礫石。墓室有單室、多室之分。墓多早年被盜,墓內遺物多已無存。墓內壁畫反映了高句麗的貴族生活和社會風俗,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可分3期:前期壁畫多繪於白堊壁面上,以描繪貴族生活為主,如角牴墓由前室、甬道、後室組成。墓室方形,頂部為抹角迭澀構成穹窿式藻井,其上繪日月星宿。墓室四壁繪主人踞杌上,妻妾侍宴,二壯士於大樹下奮力角牴,白髮老翁依杖觀看,車馬待駕。壁畫運筆樸拙奔放,單線平塗,設色單純。中期壁畫在描繪貴族生活的同時,出現了四神圖,如三室墓呈曲尺狀,有3室,以甬道相連,墓室方形,抹角疊澀藻井。一室四壁繪宴飲、狩獵、攻城、出行。二室四壁繪力士、武士,藻井繪日月星辰、仙人奇獸、朱雀、玄武、青龍、白虎。三室四壁繪托梁力士,藻井繪飛禽、走獸、蓮花等。內容豐富,線條豪放。室內出土黃釉陶器等遺物。在長川1號墓中,還繪有佛像和菩薩像。晚期壁畫直接繪於平整的石面上,如五盔墳5號墓為方形單室,抹角迭澀藻井。四壁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襯以蓮花火焰網狀圖案。四隅繪人身怪獸。藻井繪伏羲、女媧、牛首人、鍛鐵治輪羽人、伎樂天、仙人、日月星辰、龍虎纏鬥等。畫麵點綴鎏金花飾,龍虎鳥獸眼珠均以綠松石鑲嵌。壁畫色彩濃重絢麗,線條遒勁而又富有變化,裝飾富麗堂皇,布局嚴謹,代表了高句麗壁畫藝術的水平,從壁畫內容和形式,都能看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響。

藝術價值

集安高句麗壁畫,不僅內容豐富,色彩鮮艷,技巧高超, 同時自成體系,有一個從早期、中期到晚期的發展過程,充分顯示出它的藝術價值。除壁畫數量上不如敦煌之外,在繪畫內容、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繪畫技巧和繪畫材料上,都不在敦煌之下,談及中國古代壁畫藝術時,如果說,“西北有敦煌,東北有集安”。

歷史淵源

由於公元4世紀中原王朝已進入魏晉時期,當時佛教已從印度進入中原大地,偏安於北部邊境的高句麗民族政權也開始受到佛教的影響。在早期以社會風俗為主的壁畫墓的藻井上,考古學家發現了形象非常小巧的蓮花。  六至七世紀,匠人們開始以修鑿平整的花崗岩石為四壁,直接在石壁上作畫,色彩效果非常鮮麗,屬於工筆重彩。此時的壁畫內容多被朱雀、玄武、青龍和白虎“四神”所占據。此外,這類壁畫還繪有極具中原文化特徵的伏羲女媧、黃帝神農、仙人、僧侶、道士等,表高句麗壁畫墓

現出豐富的儒、佛、道文化。  在此時期,硃砂、土紅、石黃、粉黃、白粉以及石綠是主要顏色,色彩比早期要豐富很多。這一時期的壁畫,集安有“四神墓”、“五盔墳”四、五號墓等,較多分布於今天的朝鮮境內。  此外,在從社會生活為主向以“四神”為主轉化過程中,還有一類過渡性內容,時間約為公元5世紀中葉至6世紀中葉,壁畫內容以裝飾圖案為主,如蓮花、雲紋王字、彩色環紋、龜甲紋。

文物保護

2016年3月1日,國家文物局批覆吉林省文物局《關於申請批覆集安高句麗壁畫墓三維重建測繪工作方案(二期)的請示》(吉文物發〔2015〕279號),意見如下:

一、應對集安高句麗壁畫墓三維重建測繪工作第一期工程進行全面總結,認真評估工程實施效果,分析存在的問題,並就第二期工程的實施提出具體改進措施。相關評估意見應作為附屬檔案隨方案報送。

二、進一步明確集安高句麗壁畫墓三維重建測繪工作的總體定位、目標。應結合該項工作的目的,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深化對病害調查的內容和程度,說明如何與監測、展示等工作相銜接。如壁畫墓三維信息管理系統與監測系統的關係。

三、為了彌補近影攝影測量數據模型的局限性,可適當採用三維雷射掃描等技術手段,實現對文物保存現狀的真實、準確和可視化記錄。

四、在對現代建築和墓葬封土進行測繪時,測繪範圍應擴展至封土以外適當距離,並結合地下墓室測繪數據,繪製文物本體及周邊環境的平面圖,並對墓葬的地下部分予以恰當表述。可採取無人機低空攝影或地面三維雷射掃描等方式,獲得更為精確的數據信息。

五、在對文物本體測繪時,應繪製墓室的內壁展開圖,並對繪有壁畫的券頂進行平面展開;應繪製墓室的縱橫剖面圖,描述其立面結構特徵。

六、進一步明確像控點的布設方法和數量。

七、進一步詳細說明該工程的成果種類、數量和主要技術指標。

八、科學核減經費預算需求。相關係統建設不應重複收費。

請你局組織相關單位,根據上述意見對所報工作方案進行修改、完善,經你局審核後另行報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