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縣

集安縣

吉林省通化市的一個縣。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

集安縣集安縣
吉林省通化市行政區

地區概況

集安原名輯安,又名洞溝通溝,史稱通溝城,地處吉林省最南部,縣城環三山(雨山、龍山、七星山)一水(鴨綠江),置於盆底,形勢險要,乃邊陲重鎮,古時曾名國內城、丸都城,即高句麗王城。
“輯安”之意:輯,為收攏整治;安,為安撫息寧。古書中常以“安輯”或“輯安”表示收攏安撫,即收攏民心,使地面安寧之意。清政府在給這個高句麗故都命名時,考慮到讓這個邊陲重鎮能起“治外安內”的作用,故名“輯安”。據近年來考古調查與發掘,在集安境內鴨綠江流域的榆林鄉朱仙溝村、黃柏鄉的長川村、郊區鄉的勝利村,以及渾江流域的台上鄉荒崴子村,頭道鄉東村等地,發現多處原始社會遺址,曾出土大量的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陶器。這些遺物是屬於生活在這裡的貊族的文化遺存。可以說,遠在三千年以前,從堯舜所建的唐虞開始,就有人在這裡勞動生息繁衍。
周代,周初武王克商,箕子率五千人入朝鮮,武王就而封之,後發展為朝鮮候國。其勢力範圍已達集安在內的鴨綠江中游一帶。燕昭王東去朝鮮侯國,此地屬燕。秦滅燕屬遼東外徼。戰國時期,此地築有城池,據考可能是蓋馬國南境。中原戰亂頻繁,中原人避亂移居東北,也曾有移民流入今集安境內定居。在近代考古發掘中,集安境內出土了戰國的貨幣,秦漢的半兩、五銖、王莽的貨泉,大泉五十,還有趙國的銅劍和漢代的鐵制生產工具等。由於中原地區先進生產和文明的輸入,促進了這裡的社會發展和民族間的融合。漢武帝元封3年(公元前108年)滅燕人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和鴨綠江兩岸一帶設定樂浪、真潘、臨屯、玄菟四郡,今集安隸屬玄菟郡的高句麗縣管轄。漢武帝元封4年(公元前107年),於此置西馬蓋縣,縣址在古馬嶺,屬玄菟郡。漢元帝建昭2年(公元前37年),高句麗始祖朱蒙來自夫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建立了朱蒙高句麗政權,藉助當地居民的支持,使高句麗疆域擴大到鴨綠江中游和渾江流域,後定都卒本川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五女山城)。高句麗第二代王,琉璃明王22年(公元3年)冬10月遷都國內城(今集安縣城),築尉那岩城(即丸都山城)。從此集安便成為高句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漢獻帝建安14年(公元209年),公孫康出兵擊高句麗,“破其國,焚燒邑落”,國內城被毀,山上王延優(即伊夷模),更作新國,移都丸都(今集安山城子),丸都山城一度定為高句麗都城;魏正始年間,高句麗寇遼東郡西安平;正始5年(公元244年)曹魏幽州刺史毋丘儉,率步騎萬人,出玄菟,從諸道討高句麗。高句麗王位宮,率步騎2萬人進軍至沸流水(今富爾江及渾江匯流處,大戰於梁口(今太子河渡口)。位宮敗走,毋丘儉追至瑪峴(今集安縣麻線鄉板岔嶺一帶),直搗丸部,並於今集安小板岔嶺刻石紀功;晉鹹康8年(公元342年),前燕慕容皝分南北兩路軍東伐高句麗。燒其宮室,丸都山城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北魏始光4年(公元427年),高句麗20代王,長壽王15年遷都平壤。從此丸都與國內二城便成為高句麗的別都;唐高宗總章1年(公元668年),高句麗滅亡。唐收高句麗故地設府州縣。於今集安設哥勿州都督府,屬安東都護府管轄。7世紀末,8世紀初,渤海大氏崛起,建5京,15府,62州,在今集安設桓州,領縣有3:桓洲、神鄉、淇水,屬西京鴨淥府。遼滅渤海,建京道於遼陽,並於今集安繼至桓州。隸屬於東京道淥州鴨綠軍節度;金繼遼制,設東京路於遼陽,今集安屬婆速府管轄;元朝在遼陽以遼陽行中書省,下轄遼陽路,今集安屬遼陽路的東寧府;明朝在東北設都司、衛所,今集安隸屬於奴爾幹部司下轄的建州衛;清朝統治時期,今集安社地域上歸吉林將軍管轄,在駐軍和行政管理上屬奉天將軍指揮。但輯安在邊牆之外,劃為荒徼,列為封禁。不準人民越邊墾殖;光緒3年(公元1877年)盛京將軍崇實奏準,開墾東邊荒地,建縣設治,置通溝分防巡檢。光緒26年(1895年),長白山地區有農民起義反清,朝鮮當時為清屬國,但經常騷擾邊境,加之“韓民越墾,交涉日繁”。老嶺南北設懷仁(後改桓仁)、通化兩縣。因幅員遼闊,難於治理,光緒28年(1902年)盛京將軍增祺奏請劃老嶺北通化縣聚字5保,老嶺南桓仁縣和字6保設輯安縣。縣城設在鴨綠江右岸洞溝平原的國內城舊址(今集安縣城),屬奉天省興京府。原通溝巡檢移往外岔溝門(或稱外岔溝、岔溝門、外察溝);清宣統3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帝。1912年建立了中華民國,地方政府為省、道、縣制,輯安縣屬東邊道。1922年(民國12年)1月,奉天省改為遼寧省,廢除道制,行政區劃仍為縣制,輯安屬於遼寧省,定為三等縣。1931年(民國2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占領東北。1932年3月1日,偽滿州國成立,同年6月8日,日軍占領輯安,10月成立了偽輯安縣公署,輯安縣隸屬偽奉天省;1934至1936年,輯安隸屬於偽安東省;1937年至1945年8月,輯安隸屬於偽通化省,定為丙等縣;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輯安於11月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歸安東省通化行政督察公署管轄;1946年 2月,輯安隸屬遼寧省通化專員公署;1946年 8月,輯安劃歸遼東省通化專員公署管轄;1948年8月,輯安又隸屬於安東省通化專員公署;1949年6月,輯安又劃歸遼東省通化專員公署管轄;1954年8月劃歸吉林省通化專區。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採用同音異義字更名。1965年3月8日,將輯安縣改為集安縣,屬諧音更名,取集體安寧之意,隸屬於吉林省通化行政公署。1988年撤銷集安縣,設立集安市(縣級市),由通化市代管。
中國共產黨在集安黨的活動始於1935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