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小檗

隴西小檗

落葉灌木,高1-3米。老枝暗灰色,具條棱,無疣點,幼枝淡紫紅色,光滑無毛;節間2-3厘米;莖刺缺,有時具刺,單生或三分叉,長3-25毫米,與枝同色,腹面具槽。葉紙質,橢圓狀倒卵形。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 名:隴西小檗
學 名:Berberis farreri Ahrendt
別 名:-
科:小檗科
屬:小檗屬

分類

Plantae—植物界
Phylum Angiospermae—被子植物門
Class Dicotyledoneae—雙子葉植物綱
Order Ranunculales—毛莨目
Family Berberidaceae—小檗科
Genus Berberis—小檗屬

大葉小檗

又名:黃蘆木,東北小檗、狗奶子、刀口藥。
落葉灌木,高2~3.5米。幼枝灰黃色,具淺棱槽,老枝灰色,刺3分叉,紫紅色,長1~2.5厘米。葉叢生,紙質,矩圓形、卵形殘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圓,基部漸狹,下延成柄,邊緣密生不規則的刺狀細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有時被白粉。總狀花序下垂,長4~10匣米,有花10~25朵;花淡黃色;苞片披針形;小苞片2,三角形;花萼6,2輪,花瓣狀;花瓣6,長卵形,長4.5~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有1對長圓形腺體;雄蕊6,花葯瓣裂;子房上位,卵圓形,柱頭頭狀扁平。漿果橢圓形,長約10毫米,紅色,先端無宿存花柱。

細葉小檗

又名:針雀、酸狗奶子。
落葉灌木,高1~2米。枝有槽及疣狀突起;刺3分叉,長4~9毫米,或不分叉或無刺。葉狹披針形,長1.5~4.5厘米,寬5~lO毫米,先端急尖、漸尖,基部漸狹,全緣或下部葉邊有齒。總狀花序有時近傘形,花黃色;小苞片2,披針形;花瓣倒卵形,長約2.5毫米。漿果矩圓形,紅色。

產地分布

產於甘肅。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3米。老枝暗灰色,具條棱,無疣點,幼枝淡紫紅色,光滑無毛;節間2-3厘米;莖刺缺,有時具刺,單生或三分叉,長3-25毫米,與枝同色,腹面具槽。葉紙質,橢圓狀倒卵形,長1. 3-4.5厘米,寬3-15毫米,先端鈍,基部驟縮或下延,上面暗綠色、中脈微凹陷或扁平,側脈微隆起,背面綠色、不被白粉,中脈和側脈明顯隆起,兩面網脈顯著,葉緣平展,具10-20刺齒,幼枝常具全緣葉;葉柄長3-15毫米。總狀花序具15-22朵花,長3-4厘米;花梗細弱,長5-11毫米,光滑無毛;花黃色,直徑約8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闊倒卵形,長約3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圓形,內萼片狹倒卵形,長5.3毫米,寬約2.3毫米,先端圓形;花瓣狹倒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1 .8毫米,先端鈍,近全緣,基部稍縊縮呈爪,具2枚分離長圓形腺體;雄蕊長約2.5毫米,藥隔先端不延伸,鈍形;胚珠2枚。漿果橢圓形,紅色,長約9毫米,直徑約6毫米,頂端具極短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 本種極近似於川鄂小檗B . henryana Schneid .,主要不同在於本種葉明顯具刺齒,背面綠色,不被白粉,兩面網脈顯著;花瓣先端全緣。

性味

《唐本草》:味苦,大寒,無毒。

生長習性

生於山坡或灌叢中。海拔1650-3100米。

藥用價值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急性腸炎,痢疾,黃疸,熱痹,瘰癧,肺炎,結膜炎,癰腫瘡癤,血崩。
①陶弘景:主口瘡。
②《唐本草》:主口瘡疳蠚,殺諸蟲,去心腹中熱氣。
③《綱目》:治血崩。
④《陝西中草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抗菌消炎。治急性腸炎,痢疾,黃疸,白帶,關節腫痛,陰虛發熱,骨蒸,盜汗,癰腫瘡瘍,口瘡,咽炎,結膜炎,黃水瘡。

臨床套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細葉小檗全草煎製成膏後壓片,每片重0.23克,相當於生藥10克。每次5片,日服2次,10天為一療程,連續三療程。每療程間隔5~7天。共治288例,近期控制28例(12.3%),顯效89例(39.03%)。實踐證明,對鎮咳、止喘、祛痰、消炎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其中尤以消炎作用較好。服藥後80%病人反映食量增加,精神及睡眠好,無副作用。
治療小兒肺炎
從細葉小檗提取黃連素製成注射液,供靜脈注射,每日1~3毫克/公斤體重,有明顯的抗菌、抗感染及退熱作用。治療119例,痊癒21例,顯效37例,好轉49例,有效率為89%。用藥後一般均在48小時內體溫降至正常,症狀好轉,食慾增進。但有少數病人在靜注過程中有心慌、出汗、面白及嘔吐等反應,停止注射,休息10分鐘,症狀即可消失。
治療痢疾、腸炎
用細葉小檗根提取的小檗鹼(粗製品)製成膠囊,每粒含0.2克。每次1粒,日服3次,首次倍量,小兒減半。試治10例,一般在服藥後第2天症狀消失,第3天大便化驗恢復正常。
試用於消除流腦的帶菌狀態
取細葉小檗根2兩(先去其外皮),用水浸泡一晝夜,加水500毫升,熬成200毫升,使用前調整pH在7.0左右,用於滴鼻,每日2次,每次每鼻孔2~3滴,連滴3天。滴藥前。清除鼻涕,頭往後仰,藥液滴入後以咽間有感覺為準。觀察61人,投藥前帶菌數19人,投藥後帶菌敷降至3人。但觀察病例較少,共穩定性有待進一步證實。

小檗科·小檗屬

小檗屬,小檗科,約500種,分布於南北美、亞洲、歐洲和非洲,我國約200種,大部產西部和西南部。
網脈小檗
鄂西小檗
察瓦龍小檗
毛序小檗
芒齒小檗
花葉小檗
矮紫小檗
微毛小檗
川西小檗
天水小檗
甘肅小檗
直穗小檗
有棱小檗
巧家小檗
細梗小檗
厚檐小檗
長刺小檗
木里小檗
隱脈小檗
稻城小檗
林芝小檗
安寧小檗
南湖小檗
洮河小檗
波密小檗
畢節小檗
黃莖小檗
灰葉小檗
狹葉小檗
吉隆小檗
澇峪小檗
眉山小檗
大理小檗
大黃檗
滇西北小檗
近光滑小檗
屏邊小檗
石楠葉小檗
疏齒小檗
等萼小檗
雞腳連
擬粉葉小檗
近緣葉小檗
亞尖葉小檗
裂瓣小檗
垂果小檗
無脈小檗
林地小檗
短梗小檗
多珠小檗
卷葉小檗
梵淨小檗
雲南小檗
普蘭小檗
異果小檗
南陽小檗
川鄂小檗
易門小檗
西山小檗
少齒小檗
刺黃花
德浚小檗
闊葉小檗
永思小檗
屏山小檗
興文小檗
大果小檗
異長穗小檗
河南小檗
闊葉假小檗
南川小檗
珠峰小檗
紅枝小檗
叢林小檗
置疑小檗
首陽小檗
無粉刺紅珠
武夷小檗
鮮黃小檗
得榮小檗
壯刺小檗
道孚小檗
密葉小檗
城口小檗
貢山小檗
德欽小檗
漢源小檗
雅潔小檗
多萼小檗
淳安小檗
黃球小檗
華東小檗
多花大黃連刺
貴州小檗
古宗金花小檗
彎果小檗
鈣原小檗
長苞小檗
短柄小檗
二色小檗
汶川小檗
北京小檗
康松小檗
巴塘小檗
那覺小檗
芒康小檗
直梗小檗
維西小檗
銳齒小檗
近似小檗
假小檗
秦嶺小檗
湖北小檗
威寧小檗
錯那小檗
變綠小檗
雷波小檗
老君山小檗
光葉小檗
鱗葉小檗
天台小檗
滑葉小檗
可食小檗
平滑小檗
爐霍小檗
亮葉小檗
麻栗坡小檗
湄公小檗
矮生小檗
萬源小檗
刺紅珠
煩果小檗
黃背小檗
江西小檗
南嶺小檗
春小檗
冕寧小檗
小毛小檗
小瓣小檗
玉山小檗
小花小檗
阿墩小檗
變刺小檗
多枝小檗
南方小檗
匙葉小檗
喀什小檗
康定小檗
豪豬刺
九龍小檗
金佛山小檗
短葉江西小檗
鼠葉小檗
甘南小檗
西昌小檗
球果小檗
伊犁小檗
異葉小檗
巴東小檗
興山小檗
寧遠小檗
錫金小檗
四川小檗
西伯利亞小檗
陰生小檗
陝西小檗
尤里小檗
血紅小檗
柳葉小檗
紫雲小檗
心葉小檗
無梗小檗
黑果小檗
短錐花小檗
松潘小檗
川滇小檗
華西小檗
隴西小檗
福建小檗
假美麗小檗
朝鮮小檗
毛梗小檗
廬山小檗
粉葉小檗
玫紅小檗
敘永小檗
無量山小檗
威信小檗
烏蒙小檗
粉果小檗
拉薩小檗
金江小檗
疣枝小檗
淡色小檗
粗齒小檗
短序小檗
延安小檗
柔毛小檗
假藏小檗
黃皮小檗
平武小檗
顯脈小檗
同色小檗
單花小檗
密齒小檗
金花小檗
昆明小檗
麗江小檗
腰果小檗
台灣小檗
陰濕小檗
短苞小檗
刺黑珠
砂生小檗
工布小檗
獨龍小檗
暗紅小檗
紫葉小檗
大葉小檗
假豪豬刺
安吉水胖竹
安徽小檗
乳突小檗
細葉小檗
小檗
金葉小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