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山羊

隆林山羊

隆林山羊,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隆林山羊原產於雲貴高原桂西北山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故稱隆林山羊。隆林山羊以體型大、生長快、產肉性能好而著稱,是中國南方山羊體格較大的肉用型地方品種。於1986 年列入了《中國家畜家禽品種志》、《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正式命名為隆林山羊。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隆林山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被毛

隆林山羊毛色有純白色、純黑色、黑白花、麻黃及褐色等,以黑色為主。腹下、四肢上部被毛和公羊的鬃、鬣毛較粗長。

體形特徵

隆林山羊 隆林山羊

隆林山羊成年羊體型碩大,體質結實勻稱,體軀似長方型,背腰平直,肋骨開張,後軀稍高,頭大小適中,公、母羊均有須、髯和角,角扁平向上、向外、向後螺鏇狀彎曲,少數羊頸下有肉垂。公羊鼻部稍隆起;母羊鼻樑平直,後跨比較開闊,乳房較發達,乳頭較粗長。四肢端正粗壯,肌肉發達。

內在品質

隆林山羊肉質細嫩而有彈性,顏色鮮艷,結締組織少,脂肪堅實、色白,背部脂肪分布均勻。其味鮮美,膻、腥味小。經檢測:羊肉含蛋白質18.5克/100克,脂肪1.71克/100克,水份75.4克/100克,膽固醇72毫克/100克,鐵48.8.0毫克/千克,鋅39.4毫克/千克,硒0.0325毫克/千克,羊肉是低能量高蛋白肉食品,各種微量元素含量高,膽固醇低。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隆林縣屬雲貴高原東南邊緣,是個海拔較高,以中山為主,無平原的山區縣,素有“地無三里平”之稱。地貌結構有土山區和石山區兩類,山嶺連綿,山坡與谷地縱橫交錯,石峰土嶺林立,地形起伏不平,地貌複雜,構成山區多,水面少;陡坡多,平地少。產區土壤中性偏酸,pH值5.5—7.5之間。土壤田較肥沃,土壤有機質較豐富。

水文情況

隆林縣水資源較豐富,境內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流經隆林邊界的最大河流是紅水河(南盤江),紅水河隆林段總長165千米,境內有地下河14條,地下總流程為171.84千米。水質pH值在6.4—7.5之間變化,水的物理性質良好,符合飲用水標準要求。

氣候情況

隆林山羊 隆林山羊

隆林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氣候溫暖,無霜期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63.9小時。降水量:年降水量1599.4毫米,一年中雨季主要集中在5月份—8月份。氣溫:境內差異大,年平均氣溫為19.1℃,產地砂頁岩和石灰岩為主,是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由於這裡特殊的土壤地貌、水質條件、氣候情況和豐富的牧草,符合山羊的生態學特性,為隆林發展山羊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淵源

隆林縣飼養山羊歷史悠久,早在幾百年前就已飼養山羊。自明、清時期,隆林人即有用山羊血解斷腸草中毒之法,古典民間傳之“斷腸草,人食之立死,羊食而肥,故中毒者,用羊血灌之可解”,“羊血熬跌打膏藥必用之”,“山羊產於高山中,大者可百餘斤,其心血與骨治跌打損傷神效”。當胃腸不適、病者或產婦身體虛弱時,隆林人多以吃山羊肉的方式進行調養,效果較好。

《西隆州志》自清康熙五年(1666年)開始,即有關馬、牛、羊、豬、雞、鴨等物產的記載:“西南各地,多系石山,石液性鹼,羊出入舔之能少瘟疫,其地宜於養羊,故農民多以牧羊為副業,所在山弄數十成群”。自古以來,產地的苗族人民在婚姻接新娘時,常有男方牽羊去接新的習俗。隆林山羊早已成為當地人民交往的禮品,直至今天,隆林人仍以山羊作為本地珍貴產品贈送給貴客佳賓。少數民族在民族節日如“跳跛”、“三月三”節時,是日各家宰牛羊,祭祖拜墓,大張宴會,以山羊為上等的祭品。隆林人歷來就有用羊肉招待貴客的習俗,羊癟湯是歷史悠久的產地人民上乘佳肴之一,經常喝羊癟湯能避寒消暑,潤胃滋肝,養心益腎,消除疲勞,健康長壽。

1979年,廣西區畜牧局組織開展對隆林山羊進行調查、測定。

自1980年起,隆林各族自治縣持續地開展隆林山羊種羊展評活動,激勵了隆林山羊優良種羊的不斷發展。

1987年,廣西將隆林山羊列入廣西地方品種,載入《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

1991年起,廣西區畜牧部門實施隆林山羊保種選育課題三年。

2001年,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編制隆林山羊綜合標準——“DB451331/T1—2002隆林山羊品種及種羊評定”,“DB451331/T2—2002隆林山羊繁育技術規程”,“DB451331/T3—2002隆林山羊飼養管理技術規程”,“DB451331/T4—2002隆林山羊防疫技術規程”等四個標準,並發布實施。2001年至2003年,國家質檢總局下達了“50萬隻隆林山羊農業標準化養殖示範項目”,項目實施三年飼養總量達50萬隻以上並通過驗收。地方政府出台了激勵隆林山羊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隆林山羊生產發展不斷壯大,年均增長達8%以上。

生產情況

2008年,隆林縣飼養隆林山羊達8000戶,飼養量14.2萬餘只。

隆林山羊 隆林山羊

2010年,隆林山羊年飼養20萬隻,產量2000噸(按年出欄10萬隻計)。

產品榮譽

2002年,隆林山羊載入《中國畜牧業名優產品薈萃》。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隆林山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隆林山羊產於隆林各族自治縣境內的德峨鄉、豬場鄉、克長鄉、蛇場鄉、介廷鄉、岩茶鄉、隆或鄉、金鐘山鄉、革步鄉、天生橋鎮、者浪鄉、椏杈鎮、者保鄉、平班鎮、沙梨鄉、新州鎮等16個鄉鎮,其中主產區是德峨、豬場、蛇場、克長等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04°47′—105°41′,北緯24°22′—24°59′,全縣總面積3552.96平方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隆林山羊生活在雲貴高原邊緣桂西北的隆林縣境內,氣候獨特,牧草種類繁多,質量優良,工礦企業少,環境無污染,境內飲用水、大氣土壤均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隆林山羊 隆林山羊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隆林山羊耐寒暑,耐粗牧,生長發育快,性成熟早,繁殖率高,抗病力強。品種選擇採取自然交配、個體選擇、純種繁殖和保種選育的生產方式,建立隆林山羊優良種羊核心群和保種區,種羊的品種純度要求及質量等級評定應符合DB451031/T1—2002規定,即種公羊為二級以上,種母羊為三級以上。

(3)生產過程管理:

①飼養方式:根據不同情況採取自然放牧、半放牧半舍飼和完全舍飼圈養等方式,自然放牧採用純天然牧草,舍飼採用本土農作物及其產品或種植優良牧草,所使用的配方或混合的成品或半成品飼料,要確保原料的純正,達到無公害飼料品質要求。全面推廣“三改三推”綜合技術措施。即:一改只放牧不補飼或少補飼的粗放方式,推廣日牧與夜補相結合的科學飼養管理新技術;二改群牧亂交配、優劣不分的老習慣,推廣優種優配新技術;三改不免疫接種、保健意識差的舊觀念,推廣定期健康檢查、免疫接種和驅蟲保健管理技術。

②種羊飼管:種公羊配種預備期飼養應增加玉米、豆餅、麥麩等精飼料的餵量,配種期種公羊應加強運動,以保證種公羊能產生品質優良的精液。配種後復壯期,精飼料的餵給量不減,增加放牧時間。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適量減少精料,逐漸過渡到非配種期飼養。種母羊的空懷期和哺乳後期需要添加風乾飼料,同時應抓緊放牧,使母羊快速復壯,爭取滿膘迎接配種。妊娠前期營養與空懷期相同,放牧飼養可滿足要求。妊娠後期需要足夠營養物質,應補給風乾飼料、多汁飼料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飼料。哺乳前期應保證母羊的營養,適當增加風乾飼料和豆餅、麩皮、魚粉、食鹽、多汁飼料等。

③飲水條件:水源以山泉、地頭水櫃、水井為主,符合飲用水標準條件。

④羊舍建設: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土質乾燥的地方建造。羊舍為木樓二層結構,羊床離地面50厘米以上,每隻羊占舍內面積0.5平方米—2.0平方米。

⑤疫病防治:每年都適時進行口蹄疫、羊三防四聯苗等防疫注射,實行早春驅蟲和夏秋藥浴;加強防治羊羔病,提高羊羔成活率。

(4)產品收穫、屠宰技術規定:①隆林山羊6月齡即可屠宰,屠宰體重為:6月齡公羊20千克以上、母羊18千克以上;成年公羊48千克以上、母羊41千克以上。羯羊51千克以上。成年羊屠宰率52.2%,淨肉率36.34%。②隆林山羊屠宰,需經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檢疫按照按照動物檢疫規程進行。

(5)生產記錄要求:對養殖戶或養殖場所有羊只應準確、可靠、完整進行記錄,要求有購入、配種、產羔、增重、飼料消耗記錄;種用管理記錄;飼料、飼草來源、配方及各種添加劑使用記錄;疫病防治記錄;出欄銷售記錄等。記錄保留2年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