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縣第一中學

隆昌縣第一中學

四川省隆昌縣第一中學是在康熙6年(1667年)創辦的“金鵝書院”舊址上於1903年創建,迄今已有340餘年悠久歷史,1982定為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現為國家級示範高中。校園地處成渝線中點的隆昌縣城,交通便利,辦學條件優良,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成績卓著。

基本信息

簡介

隆昌縣第一中學屬內江市,位於成、渝兩地中點,是成渝、隆納、內宜高速公路交匯處。學校是首批省重點,占地180餘畝,在校學生近六千人,教職員工300多人,辦學質量高、聲譽好。

歷史

隆昌一中是在康熙6年(1667年)創辦的“金鵝書院”(後更名為蓮峰書院)舊址上於1903年創建的,初名為隆昌縣中學堂,建國後為隆昌中學。

1960年10月,命名為隆昌縣第一中學,同年出席“全國文教系統群英會”,受到國務院通令嘉獎。

1978年為內江地區重點中學;1982年,為四川省首批辦好的37所重點中學之一;1994年複查驗收為四川省重點中學,2002年,驗收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師資

學校占地125685平方米(約188畝),校舍建築面積89112平方米,有74個教學班,學生5126名(其中高中51個班,學生3591人),在崗教職工298名,其中特級教師1名(已退休3名),高級教師80名,中級教師78名,研究生進修班結業學員40餘名。

影響

百年辦學歷史積澱的厚重文化底蘊,造就了這所現代化學校的今天,也是隆昌一中在新時代里騰飛的基礎。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尚平、工程院院士鄭皆璉、馬遠良,世界冠軍陳莉莎等,都曾就讀於我校。

學校榮譽

隆昌縣第一中學隆昌縣第一中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尚平、工程院院士鄭皆璉馬遠良,世界冠軍陳莉莎等,都曾就讀於該校。學校於八十年代曾獲全國教育改革“金鑰匙”獎,國家體委頒發的“銀盾獎”,現為“全國體育後備人才試點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體系傳統項目示範校”、“四川省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省百所心理教育實驗校”,省“實驗教學示範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教學、科研、藝體等工作連續多次獲國家、省、市表彰。

隆昌一中是一所有著百年悠久歷史的川東名校,多年以來高考本科、重點上線數穩居內江市前二名內,為國家、社會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材。學校1982年被定為四川省首批辦好的37所重點中學之一,現為“國家級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四川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先進學校”、“部門綠化400佳”、四川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五四紅旗團委”、“中國小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示範學校”、省“衛生先進單位”、“藝術節先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辦學宗旨

長期以來,堅持將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學校重要工作來抓,繼2003成功創建為“四川省百所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後,2007年又被省文明委、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省團委、省婦聯確立為全省七所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試點學校之一。

在試點工作中我校圍繞“如何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機制和工作載體,增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這一主題,一方面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管理及相應實施機構,持續深入的開展各種活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另一方面,學校力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與教育科研、學生社團活動、家長心理知識培訓相結合,開創性的對中學生性心理、性健康教育問題和留守學生、流動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步確立了“以課堂教學為主幹,以個別輔導為補充,以教育科研為動力,以學生社團為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得以顯著提高。

學校領導

校長  曾本昌校長 曾本昌

上任校長曾本昌,男,1955年出生,1972年元月參加工作,(含下鄉插隊時間),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西華師範大學(原南充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函授),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該同志1994年7月以前在隆昌師範,隆昌三中任教,歷任教研組長、教導主任、校長;1994年8月調任隆昌一中副校長,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學校黨政工作;1995年8月任校長、黨總支書記,2005年3月任校長,不再兼任書記。該同志是隆昌縣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屆縣人大代表,中共隆昌縣第九、第十屆代表、縣委委員,內江市第四屆黨代表,多次被縣政府、宣傳部、縣教育局評為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

現任校長鄢志剛。

現有校刊《紅帆》。

對外合作

自1985年以來,學校即與大足中學、合川中學、銅梁中學、榮昌中學組成五校片區協作會,成為友好互助學校。定期交流高三教學、複習、備考經驗,各校在交流中已建立起和諧信任的深厚友誼,彼此求進步,促發展,在教育教學管理、辦學質量上都得到很好的提高。學校還同內江六中資中二中長寧中學宜賓一中、富順二中、瀘縣二中、永川中學、巴縣中學、什邡中學樂至中學大彎中學閬中中學、貴州遵義一中赤水一中、雲南威信中學等學校之間結成了友好學校。在本地區的學校合作與交流中,學校是第三屆內江市(含資陽地區)校長聯誼會的召集學校,曾本昌校長當選為內江市校長聯誼會會長。學校在內江市中國小中首開國際教育交流的先河。2000年以來,美國友人、師生、教育團體多次對學校進行友好交流和訪問。同年9月,通過美國博愛教育基金會的幫助,來自北卡羅那州的賈西瓦·布朗先生在學校駐校交流和支援教學。立足自身實際,博採眾長,為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規劃

學校於2000年制定了《隆昌一中“十五”發展規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明確提出堅持基本指導思想,堅持走特色辦學道路,聯合辦學擴大規模,建設“四個一流水平”(管理、設施、師資、質量),努力與國際基礎教育接軌,為高校(尤其是重點名牌大學)培養更多更好人才。辦學目標規劃:

1.2003年建成“國家級示範高級中學”,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2.2004年建成“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省“教育科研示範學校”。

3.2010年建成中華名校辦學規模規劃:

1.2002年—2005年實現高中54—60個班,國中42—48個班規模,在校生5800—6500人。

2.2006年—2010年,探索基礎教育“直通車”辦學模式,在校生達12000人左右。

學校幹部和師資隊伍建設規劃:

1.幹部隊伍:2001-2005年,校級中層幹部除後勤幹部外,全部達本科以上學歷,參加研修班進修結業達60%以上,形成一支年齡梯次合理,學科門類基本齊備,廉潔、務實、高效、精幹的幹部隊伍。2005-2010年形成一支年齡梯次更符合時代要求,學科門類齊備,具備外語口語交流能力者達50%以上,現代管理技術能力強,思想素質高的幹部隊伍。

2.教師隊伍:全面啟動“名師”、“學歷建設”兩個工程,培養一批國家、省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師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承擔國家、省市縣級科研課題,形成較高層次的立體科研網路。校園硬體建設規劃:校園綠化、美化、亮化全面達要求;教育教學設備設施實現現代化;師生生活用房條件進一步改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