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苴咩城

陽苴咩城

陽苴(jū)咩城遺址位於大理城南的蒼山中和峰下。自779年開始到1253年忽必烈滅大理國,總計474年,為南詔、大理國的都城。

陽苴()咩城遺址位於大理城南的蒼山中和峰下。自779年開始到1253年忽必烈滅大理國,總計474年,為南詔、大理國的都城。現僅留殘垣的城牆,北城牆依梅溪修建,溪水深溝成了天然的護城河,城牆用土夯築,殘高約5米,長達1500米。早在六詔與河蠻並存時期,陽苴咩城就是洱海地區一個較大的城邑,已具有城市雛型。南詔王皮邏閣統一六詔,征服河蠻後占領陽苴咩城。779年,異牟尋為南詔王,將王都從太和城遷至陽苴咩城。陽苴咩城和太和城一樣,只有南、北兩道城牆,西依蒼山為屏障,東踞洱海為天塹,形勢十分險要。據《蠻書》記載,該城方圓有15里,城內建有南詔王的宮室和高級官吏的住宅。南、北兩座城門之間由一條通衢大道相連。1988年公布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