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陸游出生於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陸游的高祖陸軫是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後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的重要要典籍。陸游的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後,因主張抗金受主和派排擠,遂居家不仕;陸游的母親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孫女,亦出身名門。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詔入朝,由水路進京,於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陸游。同年冬,金兵南下,並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開封),北宋滅亡(靖康之恥),陸宰攜家眷逃回老家山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陸宰改奔東陽,家境才開始逐步安定下來,時陸游年僅四歲。
陸游出生於兩宋之交,成長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初入仕途
陸游自幼聰慧過人,先後師從毛德昭、韓有功、陸彥遠等人,
十二歲即能為詩作文,因長輩有功,以恩蔭被授予登仕郎之職。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游進京臨安(今杭州)參加鎖廳考試(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的進士考試),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取為第一,因秦檜的孫子秦塤位居陸游名下,秦檜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陸游參加禮部考試,秦檜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游。從此陸游被秦檜嫉恨,仕途不暢。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秦檜病逝,陸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寧德縣主簿,不久,調入京師,任敕令所刪定官。陸游進入朝中後,應詔上策,進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應隨意封加王爵”;高宗酷愛珍稀玩物,陸游認為“虧損聖德”,建議皇帝嚴於律己。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陸游以楊存中掌握禁軍過久,權威日盛,多有不便,進諫罷免楊存中,高宗採納,降楊存中為太傅、醴泉觀使,升陸游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負責司法工作。
北伐獻策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陸游上疏,建議整飭吏治軍紀、固守江淮、徐圖中原。時孝宗在宮中取樂,並未重視,陸游得知後告訴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遂罷陸游為鎮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主持北伐。陸游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張浚派大將李顯忠、邵宏淵領兵出擊,收復靈壁、虹縣,進據符離,因李邵不睦,宋軍大敗(符離之戰),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張浚上疏領罪,被貶為江淮宣撫使。
隆興二年(1164年)春,陸游在鎮江任上結識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讚揚為“志在恢復”。四月,“隆興和議”將簽成,陸游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說:“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臨安頻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紮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契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紮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以來,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時龍大淵、曾覿掌權,陸游就對樞密使張燾說:“曾覿、龍大淵利用職權,廣結私黨,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後患無窮。”張燾聞言奏報朝廷,孝宗大怒,貶陸游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陸游調任隆興府通判。有人進言陸游“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朝廷即罷免了陸游的官職。
軍僚幕府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徵召已賦閒四年的陸游,任為夔州通判,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事,陸游攜家眷由山陰逆流而上,採擷沿路風土民情,作《入蜀記》。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撫川、陝,駐軍南鄭,召陸游為幹辦公事,陸游得書甚為欣喜,只身前往南鄭,與張季長、閻蒼舒、范西叔、高子長等十餘人同在南鄭幕府任職。王炎委託陸游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畫,陸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陸游到王炎的軍幕後,常到駱谷口,仙人原,定軍山等前方據點和戰略要塞,併到大散關巡邏。時吳璘之子吳挺代父掌兵,驕傲放縱、多次因微小過失殺人,王炎不敢得罪。陸游建議用吳玠之子吳拱代替吳挺掌管兵權。王炎認為“吳拱膽怯、缺少智謀,遇到敵人必敗”,陸游反駁說:“吳挺遇敵,又怎能保證他不敗?如果吳挺立有戰功,更難駕馭。”至韓侂胄北伐時,吳挺之子吳曦叛敵,陸游的話果然得到驗證。
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畫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畫也毀於一旦,陸游感到無比的憂傷。大散關一帶的軍旅生活,是陸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只有八個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蜀中生涯
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被任為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官職清閒,陸游騎驢入川,頗不得志。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經四川宣撫使虞允文舉薦,陸游又改調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陸游又調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間,陸游深入考察地方風土民情,並先後造訪翠圍院、白塔院、大明寺等當地名勝,愈發愛上了這塊天府之地,並萌發出“終焉於斯”的念頭。
三月,參知政事鄭聞以資政殿大學士出任四川宣撫使,陸游大膽上書,建議出師北伐,收復失地,未被採納。五月,陸游主持州考,楊鑒奪得第一名,取得參加秋試的資格,陸游寫詩以資鼓勵。八月,陸游在蜀州閱兵,作《蜀州大閱》,抨擊南宋養兵不用、苟且偷安。十月,陸游又被派到榮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調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舉薦陸游為錦城參議。范成大統帥蜀州,陸游為參議官,二人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勢力詆毀陸游“不拘禮法”、“燕飲頹放”,范成大迫於壓力,將陸游免職。陸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開闢菜園,躬耕於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為回應主和派攻擊他“頹放”、“狂放”,陸游自號“放翁”,進行反擊。六月,陸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觀,以“祠祿”維持家人生計。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還京,陸游送至眉州,懇請范成大回朝後勸皇帝“先取關中次河北”、“早為神州清虜塵”。
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陸游被任為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災,陸游號令各郡開倉放糧,並親自“榜舟發粟”。同時上奏朝廷告急,請求開常平倉賑災。十一月,陸游奉詔返京,給事中趙汝愚藉機彈劾陸游“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陸游忿然辭官,重回山陰。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陸游閒居山陰五年之後,朝廷才重新起用他為嚴州知州。陸游入京向孝宗辭行,時陸游詩名大勝,孝宗於延和殿勉勵陸遊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遊覽賦詠。”陸游在嚴州任上,“重賜蠲放,廣行賑恤”,深得百姓愛戴。閒暇之餘,陸游整理舊作,命名為《劍南詩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陸游任滿,朝廷升為軍器少監,掌管兵器製造與修繕,再次進入京師。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禪位於趙惇(宋光宗),陸游上疏,提出治理國家、完成北伐的系統意見,建議“減輕賦稅、懲貪抑豪”;“繕修兵備、搜拔人才”,“力圖大計”,以恢復中原。
紹熙元年(1190年),陸游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再次進言光宗廣開言路、慎獨多思,並勸告光宗帶頭節儉,以尚風化。由於陸游“喜論恢復”,諫議大夫何澹彈劾陸游之議“不合時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終以“嘲詠風月”為名將其削職罷官。陸游再次離開京師,悲憤不已,自題住宅為“風月軒”。
編修國史
紹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趙昚病故,宋光宗趙惇稱病不肯居喪,滿朝譁然。
知閣門事韓侂胄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等密謀,廢除趙惇,立太子趙擴為帝,是為宋寧宗。韓侂胄是趙擴妻韓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獨攬大權,貶朱熹、斥理學、興“慶元黨禁”,專權跋扈,陸游便寫詩譴責韓侂胄。
嘉泰二年(1202年),陸游被罷官十三年後,朝廷詔陸游入京,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並免去上朝請安之禮,不久陸游兼任秘書監。
編修國史其間,因韓侂胄主張北伐,陸游大力讚揚和支持,給予種種合作,並應韓侂胄之請,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胄抗擊外侮,為國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國史編撰完成,寧宗升陸游為寶章閣待制,陸游遂以此致仕,時年七十九歲。
臨終示兒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陸游回到山陰,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辛棄疾拜訪陸游,二人促膝長談,共論國事。辛棄疾見陸游住宅簡陋,多次提出幫他構築田舍,都被陸游拒絕。
嘉泰四年(1204年),辛棄疾奉召入朝,陸游作詩送別,勉勵他為國效命,協助韓侂胄謹慎用兵,早日實現復國大計。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陸游聞訊,欣喜若狂。宋軍準備充分,出師順利,先後收復泗州、華州等地。但韓侂胄用人失察,吳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動,圖謀割據。陸游詩翰多次催促,吳曦不理。不久,西線吳曦叛變,東線丘崈主和,韓侂胄日益陷於孤立。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胄,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這些不幸的訊息,悲痛萬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後,病情日重,遂臥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名號由來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卷乙載:“陸游,字務觀,山陰人……蓋母氏夢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這則記載提出陸游名字來歷之二說,不少專家在有關傳記或傳論中或從前一說,或從後一說。其實兩說均難置信。
秦觀生於仁宗皇祐元年(1049),死於哲宗元符三年(1100)。陸游父親陸宰生於哲宗元祐三年(1088),死於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陸宰小秦觀四十歲。秦觀死時,陸宰不足十三歲。秦觀到越州是神宗元豐二年(1079),其時陸宰尚未出生。陸游母親的年齡估計與陸宰相去無幾,跟秦觀不可能有什麼交往。“夢少游而生公”,純屬想像之詞。前一說不能成立。
所謂“公慕少游”,主要根據陸游八十二歲寫的《題陳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詩。詩日:“晚生常恨不從公,忽拜英姿繪畫中。妄欲步趨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該詩只是表達詩人對秦觀的敬仰之情而已。“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陸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後一說也不能成立。
那么,陸游的名字從何而來呢?清人查慎行《得樹樓雜鈔》所記較為可信:“陸放翁名游,字務觀,其義出於《列子·仲尼篇》:‘務外游不知務內觀。外游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歲左右定字。士大夫家庭往往強調名和字的內在聯繫,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詞語,取名定字。取名之時,實際上是定了字的。因此,名游,字務觀,跟秦觀的名觀,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至多也只能說明同源於《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話。跟“夢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瞭然無涉。
在陸游的詩中,有這樣一首:“策策桐飄已半空,啼螿漸覺近房櫳。一生不作牛衣泣,萬事從渠馬耳風。名姓已甘黃紙外,光陰全付綠樽中。門前剝啄誰相覓,賀我今年號放翁。”為什麼號放翁呢?原來陸游任成都府路安撫使參議官時,與大詩人范成大一起共事,由於兩人有些矛盾,范成大左右的官員認為陸游不知高下,不守禮義,是個粗野狂放的人。陸游氣憤地想到:“你們說我狂放,我就當個‘放翁’,總比明哲保身的庸人強。”從此,“放翁”這個號經常出現在他的詩文中。孝宗淳熙十三年,陸游回到臨安,入朝做了軍器少監。但仍然以詩為戈,抒發愛國熱情,堅持抗金愛國思想。而令朝中的投降派十分不安,因而討厭他,上疏皇帝誣陷陸游不務正業,只知“嘲詠風月”。陸游再度被黜,他懷著滿腔憤怒回到家鄉山陰後,立即提筆把他在鏡湖旁的住宅題為“風月軒”。雖雲“風月”,實則是發泄他壯志未酬的悲憤情懷。
愛情故事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琬結為伴侶。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後相敬如賓。然而,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以至最後發展到強迫陸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願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罵。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真相:根據陸游自己在晚年的詩作(《劍南詩稿》卷十四)是因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陸游迫於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琬忍痛分離。後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琬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一個春天,31歲的陸游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琬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
儘管這時他已與唐琬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裡對唐琬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琬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裡,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不料這時唐琬徵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琬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悽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琬送來的這杯苦酒。然後在粉牆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釵頭鳳(陸游作)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在這首詞里抒發的是愛情遭受摧殘後的傷感、內疚和對唐琬的深情愛慕,以及對他母親棒打鴛鴦的不滿情緒。
陸游題詞之後,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悵然而去。陸遊走後,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裡,將這首《釵頭鳳》詞從頭至尾反覆看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於是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
釵頭鳳(唐琬作)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嘗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琬不久便鬱悶愁怨而死。
此後,陸游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他六十三歲,“偶復來菊縫枕囊,悽然有感”,又寫了兩首情詞哀怨的詩:
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重遊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又寫詩感懷:
楓葉初丹桷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年來妄念消除盡,回向蒲龕一炷香。
詩人七十五歲時,住在沈園的附近,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重遊故園,揮筆和淚作《沈園》詩:(其一)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煙雨沈園中,恍恍惚惚間,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詩人,正緩步踱過傷心橋,躑躅在滿地落葉中。已無蟬聲,也無畫角,只有一個默然凝望斷牆柳絮的老人
詩人八十一歲,又作夢遊沈氏園亭詩,寫下了: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這兩首詩以梅花作為主要意象關聯到一起,既表示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老而彌堅,至死不變,也寓示唐琬高潔的品行,堅韌的節操,更表現出兩人的愛情,儘管經歷了塵世風霜,天荒地老,但不變依舊。
詩人八十四歲,離逝世只一年,再次重遊沈園,懷念唐琬,此情至死難忘。
《春遊》詩云:
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自知不久於人世,仍然念念不忘當日眷侶,這一夢長達五十年——半個世紀,雖然仍自感匆匆,卻贏得了天長地久,這正是詩人高尚的情操與崇高的精神境界。
從那首膾炙人口的《釵頭鳳》詞、傳說中唐琬的唱和開始,加上他幾十年後陸續以沈園為題悼念唐琬的幾首詩,陸游用自己的一生寫下了一段流芳百世、淒婉感人的愛情悲劇。
文學創作
詩
他的詩產量極多,至老仍然創作不懈。實際上創作了一萬多首,經他自己刪汰之後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詩大致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為少年到中年(46歲),時期最長但留存作品最少,約200首,因陸游將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繪”的作品刪除淘汰的關係。
第二期為46-54歲,詩約2400多首。此時期因深入軍旅生活,詩風變為豪放壯闊,愛國思想也更加提升。此一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奠定了他作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
第三期為蟄居家鄉到逝世,現存詩6500首。數量之所以較多是由於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緣故。此時期與農民接觸較多,再加上宦海沉浮飽經憂患,並且其年事已高,因此風格轉為清曠淡遠的田園風格和蒼涼的人生感慨。
不過即使詩風前後轉變了三次,但是他詩中還是充滿強烈的愛國情感,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與傳頌千古的原因。其他也有較為平淡、清麗、甚至是奇譎的作品(詩集中有數百首記夢的詩),不過那是少數。
詞
陸游不僅工詩,還兼長詞。由於他對這種詩體不甚注重,所以詞作不多,現存詞共有130首。他的詞也風格多樣並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頭鳳”即屬此類。而有些詞常常抒發著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著高超的襟懷,如“卜運算元”“驛外斷橋邊”、“雙頭蓮”“華鬢星星”等,或蒼遠,或寓意深刻,這類詞又和蘇軾比較接近。但是最能體現陸游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還是他的那些寫得慷慨雄渾、蕩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如“漢宮春”“箭箭雕弓”、“春”“壯歲從戎”、“訴衷情”“當年萬里侯”、“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等,都是著一片報國熱忱的雄健之作。這類詞與辛棄疾比較接近。陸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最能體現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比如《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等。
詩歌
他的詩歌藝術創作,繼承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等人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遠影響的卓越詩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詞》《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書法
陸游擅長書法,書名為其詩名所掩。他一生在書法上用過不少功夫,尤其在行、草書上取得的成就最大。他喜歡張旭和懷素的草書,也喜愛楊凝式的行書。他在《暇日弄筆戲書》詩中說:草書學張顛(張旭),行書學楊風(楊凝式)。同時也受到蘇軾和黃庭堅的影響。南宋士大夫風行草書,而陸游能在其中獨闢蹊徑,卓然超群,給人以清新流麗之感覺。他流傳的書法作品比較少,墨跡有《自書詩卷》、《成都感懷詩帖》、《並擁壽祺貼》等;碑刻有《重修智者廣福祥寺記》及《與玘公南山尺牘》七札等。其中《成都感懷詩貼》和《自書詩卷》,疏放飄逸,氣格雄健,播美於外,常為人們所樂道。
作品一覽
《劍南詩稿》85卷
《渭南文集》50卷
《放翁逸稿》2卷
《南唐書》18卷
《老學庵筆記》80卷等。
其他尚有:《放翁家訓》、《家世舊文》等。《紅樓吹笛飲酒大醉中作》
作品名句
詩歌
0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02、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沈園二首》(陸游釵頭鳳(4張)其一)
03、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沈園二首》(其二)
04、也是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春遊》
05、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示兒》
06、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07、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金錯刀行》
08、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金錯刀行》
09、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
10、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12、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
13、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4、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5、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
17、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
18、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夜泊水村》
19、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關山月》
20、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臨安春雨初霽》
21、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臨安春雨初霽》
22、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臨安春雨初霽》
23、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秋思》
24、雲影忽生鴉蔽日,雨聲不斷葉飛霜。《庵中晚思》
詞
01、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運算元·詠梅》
02、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卜運算元·詠梅》
03、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釵頭鳳》
04、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釵頭鳳》
05、嘆流年、又成虛度。《謝池春·壯歲從戎》
06、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
07、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秋波媚》
08、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訴衷情》
09、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訴衷情》
10、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臨江仙·離果州作》
12、水流雲散各西東。《臨江仙·離果州作》
13、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臨江仙·離果州作》
14、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
15、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鵲橋仙·一竿風月》
16、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文
01、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老學庵筆記》卷五
02、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自勉對聯大事年表
1125年陸游出生於越州山陰,後字務觀,自號放翁。(1歲)1126年靖康之難爆發,父親陸宰被罷去京西轉運副使職務,全家開始逃亡(“兒時萬死書避胡兵”)。
(2歲)1127年秦檜為宰相。
(9歲)1134年逃亡結束,回到山陰。
(14歲)1138年秦檜又任宰相。
(17歲)1141年南宋與金議和,岳飛被害。陸游悲吟。
(18歲)1142年紹興一十二年與金議和跟金人劃淮水為界。
(20歲)1144年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並在這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字蕙仙),同年於沈園中作《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1歲)1145年唐琬被逐出家門,原因依古人的說法是“不當母夫人意”“二親恐其惰於學,數譴婦,放翁不敢逆尊者意,與婦訣”。意思是說,唐琬在夫家,與婆婆不合;或說因為夫妻兩人太恩愛,公婆認為會妨礙陸游的上進之心,所以常常責罵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據陸游自己在晚年的詩作(《劍南詩稿》卷十四歲)則是因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22歲)1146年陸游與唐婉難捨難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無緣,於是悄悄另築別院安置唐婉,陸游一有機會就前去與唐婉鴛夢重續,燕好如初。
(23歲)1147年陸母察覺兩人私會之事。嚴令二人斷絕來往,並為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徹底切斷了陸、唐之間的悠悠情絲。
(24歲)1148年王氏生了孩子。唐家憤憤不平,覺得不把女兒嫁出去,面子會失盡。於是將女兒嫁於一位當時也很有名氣的文人趙士程。趙家是皇室後裔,門庭顯赫。而趙士程是個寬厚重情的讀書人,他對曾經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現出誠摯的同情與諒解。使唐婉飽受到創傷的心靈已漸漸平復,並且開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趙士程對唐婉很好,是唐家的世交朋友,也是完全知道陸游的文友,對陸游比較欽佩,也很同情唐婉,想盡力使她幸福。這一年,陸游在母親的督教下,開始重理科舉課業。
(27歲)1151年陸游隻身離開了故鄉山陰以他紮實的學識功底和才氣橫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陸阜的賞識,被薦為魁首。春季遊春時在紹興城外的沈氏園中,唐琬和丈夫趙士程也來此遊春。兩人重逢,又無法當面相訴離情,隨後,唐琬派人送來一些酒菜,默默以示關懷,而就與丈夫離去,陸游在傷心之餘,就在園子的壁上題下了一首哀怨的《釵頭鳳》-“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28歲)1152年唐婉再次來到沈園瞥見陸游的題詞,不由感慨萬千,於是和了一闕《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同年秋,唐婉病故。
(29歲)1153年參加進士考試,名列第一。因為他平常“喜論恢復”,又名在奸臣秦檜之孫秦塤的前頭,所以在複試的時候,被秦檜除名。
(31歲)1156年秦檜病死,陸游的仕途開始明朗。
(34歲)1159年陸游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有善政,受百姓愛戴。
(39歲)1164年賜進士出身。張浚主張北伐,但北伐失敗後,一貫主張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對張浚大肆攻擊,還說張浚用兵,原是陸游慫恿出來的。後來,張浚被排擠出朝廷,陸游也罷官回山陰老家去了。
(40歲)1165年宋孝宗被迫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
(46歲)1171年乾道六年入蜀。
(48歲)1173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
(65歲)1190年罷官,即回老家山陰閒居。
(66歲)1191年在近20年的歲月中,他“身雜老農間”,和他們一起勞作,還為他們的孩子看病,同時寫了不少表現農村生活的詩歌。
(73歲)1198年陸游後妻王氏病故。
(75歲)1200年寫下了“沈園懷舊”詩:其一: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其二: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無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
(76歲)1201年賦“夢遊沈園”詩: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82歲)1207年作《夜聞姑惡》,詩云:學道當於萬事輕,可憐力淺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風雨溪頭姑惡聲。可能暗示其母逼他出妻之事。
(84歲)1209年再到沈園,寫下了”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這正是陸游對唐琬最深的懷念。
(85歲)1210年寫下《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86歲)1211年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在山陰的病榻上與世長辭。死前恨寫《示兒》總結: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勤於創作,一生寫詩六十年,保存下來就有9300多首。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報國抗金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
史籍記載
《宋史·陸游傳》陸游字務觀,越州山陰人。年十二能詩文,蔭補登仕郎。鎖廳薦送第一,秦檜孫塤適居其次,檜怒,至罪主司。明年,試禮部,主司復置游前列,檜顯黜之,由是為所嫉。檜死,始赴福州寧德簿,以薦者除敕令所刪定官。
時楊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陳非便,上嘉其言,遂罷存中。中貴人有市北方珍玩以進者,游奏:“陛下以‘損’名齋,自經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體聖意,輒私買珍玩,虧損聖德,乞嚴行禁絕。”應詔言:“非宗室外家,雖實有勳勞,毋得輒加王爵。頃者有以師傅而領殿前都指揮使,復有以太尉而領閣門事,瀆亂名器,乞加訂正。”遷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史浩、黃祖舜薦游善詞章,諳典故,召見,上曰:“游力學有聞,言論剴切。”遂賜進士出身。入對,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詔令以示人之時,而官吏將帥一切玩習,宜取其尤沮格者,與眾棄之。”和議將成,游又以書白二府曰:“江左自吳以來,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駐蹕臨安出於權宜,形勢不固,饋餉不便,海道逼近,凜然意外之憂。一和之後,盟誓已立,動有拘礙。今當與之約,建康、臨安皆系駐蹕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臨安,如此則我得以暇時建都立國,彼不我疑。”時龍大淵、曾覿用事,游為樞臣張燾言:“覿、大淵招權植黨,熒惑聖聽,公及今不言,異日將不可去。”燾遽以聞,上詰語所自來,燾以游對。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尋易隆興府。言者論游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歸。久之,通判夔州。王炎宣撫川、陝,闢為幹辦公事。游為炎陳進取之策,以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吳璘子挺代掌兵,頗驕恣,傾財結士,屢以過誤殺人,炎莫誰何。游請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謀,遇敵必敗。”游曰:“使挺遇敵,安保其不敗。就令有功,愈不可駕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驗。 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後累遷江西常平提舉。江西水災。奏:“撥義倉振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召還,給事中趙汝愚駁之,遂與祠。起知嚴州,過闕,陛辭,上諭曰:“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再召入見,上曰:“卿筆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軍器少監。紹熙元年,遷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及三朝史未就,詔游權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免奉朝請,尋兼秘書監。三年,書成,遂升寶章閣待制,致仕。游才氣超逸,尤長於詩。晚年再出,為韓侂胄撰《南園閱古泉記》,見譏清議。朱熹嘗言:“其能太高,跡太近,恐為有力者所牽挽,不得全其晚節。”蓋有先見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文化影響
作為一名傑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作詩歌9300餘首。這些詩中大多數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託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裡交織在一起。他在《太息》《秋獲歌》等詩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強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又真切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除了詩歌作品,陸游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記生活瑣事,有的議論國計民生,有的敘述友人事跡,但都貫穿以愛國情感,有很強的感染力。陸游一生飽經憂患,對普通人民所處的環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了同代詩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陸游豐富的創作實踐對他以後的宋代文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更為顯著的,還在於他強烈執著的愛國主義精神方面。他的詩文作品,對遭受異族壓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當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位在自己85歲的生命歷程中深切關注祖國命運的詩人。家庭成員
兒子
長子:陸子虞
次子:陸子龍
三子:陸子修
四子:陸子坦
五子:陸子約
六子:陸子布
七子:陸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
女兒
一女:文獻未載其名。
孫子
陸元廷:聞宋軍兵敗崖山憂憤而死。
曾孫
陸傳義:崖山兵敗後絕食而亡。
玄孫
陸天騏:在崖山戰鬥中不屈於元,投海自盡。
美食專家
人們都知道陸游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還記述了當時吳中(今蘇州)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饌,其中有不少是對於飲食的獨到見解。陸游的烹飪技藝很高,常常親自下廚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筍、蕨菜和野雞等物,烹製出一桌豐盛的宴席,吃得賓客們“捫腹便便”,讚美不已。他對自己做的蔥油麵也很自負,認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蘇陀”(油酥)媲美。他還用白菜、蘿蔔、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帶居民爭相仿效。
陸游在《洞庭春色》一詩中說,有“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醃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蓴”則是用蓴花絲做成的蓴羹,也是吳地名菜。陸游在詩中稱讚的這些菜餚,在當時確實都是名菜。陸游,是一位不亞於蘇東坡的業餘烹飪大師。在他的詩詞中,詠嘆烹飪的有上百首。例如記錄他會做飯(面)菜(羹)的詩句就有“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麵條是天上蘇陀(即酥)一樣。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並詩日:“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餚。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今日山翁自治廚,嘉肴不似出貧居,白鵝炙美加椒後,錦雉羹香下豉初。箭出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壓春蔬。平生責望天公淺,捫腹便便已有餘”。由此可見,陸游是很會烹飪,又愛烹飪的。
正是因為陸游欣賞這些家鄉名菜名點,所以當他宦遊蜀地之時,不時要通過懷念家鄉菜點來抒發他的戀鄉之情,寫出了“十年流落憶南烹”的詩句。
人物評價
文學造詣
陸游的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存詞130餘首。他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陸游以現存詩作9000多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詩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詩人,創造了一項詩歌中國之最。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氣吞殘虜”。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薰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他的詩歌藝術創作,繼承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等人的優良傳統,是我國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遠影響的卓越詩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詞》《南唐書》《老學庵筆記》。他的作品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閒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貼出當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他的學生稱讚他說:“論詩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個宋代遺老表揚他說:“前輩評宋渡南後詩,以陸務觀擬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與拜鵑心事實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說陸游“與拜鵑心事實同”還不算很確切,還沒有認識他別開生面的地方。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裡;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讎、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衝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泛濫到他的夢境裡去。這也是在旁人的詩集裡找不到的。書法造詣
陸游書名為詩名所掩,陸游亦工書翰,精行草和楷書。他自稱"草書學張顛(張旭),行書學楊風(凝式)。"他的書法簡札,信手拈來,飄逸瀟灑,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遒嚴飄逸,意致高遠。遺留書作不多,書論有《論學二王書》。傳世之作有《苦寒帖》《懷成都詩帖》等。
陸游《苦寒帖》,紙本,縱31.8厘米,橫48.3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帖書於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時陸游44歲,適值被貶後居家。信中內容對研究陸游生平有重要的資料價值。同時又是一件珍貴的書法作出。其用筆方圓兼備,自然流暢。曾經清內府收藏,刻入《三希堂法帖》。藏書大家
嘉泰二年(1202),以孝宗、光宗兩朝及三朝史未修,詔他參與修國史,兼任秘書監之職,主管國家藏書、文翰等,不久即遷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以詩文著名,藏書之富亦見稱一時。父陸宰,為越中三大藏書家之一。他承父藏書之志,由蜀歸家時,出峽不載一物,盡買蜀書回歸。越中藏書三家,石氏、諸葛氏藏書已散,唯獨陸氏藏書不衰。有藏書樓曰“高齋”、“書巢”、“雙清堂”。作有《書巢記》,載於《渭南文集》中。人問他藏書樓何為“書巢”,他回答說:“吾室之內,書藉或置於架上,或陳於前,或枕籍於床;俯仰四顧,皆書也。飲食起居,病疾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耶?’”又建有“老學庵”,為讀書之所。寫有“澤笠老翁病甦醒,欣然起理西齋書。十年燈前手自校,行間顛倒黃與朱。區區樸學老自信,要與萬卷歸林廬”詩句。所作詩文和著述多有題記,記其家藏書、校勘之事。喜刊刻圖書,先後刻有《劉賓客集》、《江諫議奏議》、《岑嘉州集》、《世說》、《南史》、《陸氏續集驗方》等。著有《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渭南文集》、《放翁詞》等。子陸子遹,亦能守先祖和父所遺書,並有增加。刊刻圖書有20餘種。後人影響
歷代畫家都常常以陸游詩意作為自己的創作源泉,美術家王原祁(1642—1715)、沈心海(1855—1941)、朱宣鹹(1927—2002)、杜滋齡(1941—)等都有這方面的優秀作品產生,是陸游詩詞在美術作品方面的一個很好的體現。
紀念建築
陸游祠
陸游祠毗鄰罨畫池(成都崇州市),為紀念曾任蜀州通判的愛國詩人陸游而建。占地面積約4畝,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除陸游家鄉浙江紹興外,全國僅有的紀念陸游的專祠。陸游曾兩次出任蜀州通判。在蜀州期間曾多次遊覽州中山川名勝,寫下100多首寄懷蜀州的詩詞,抒發他一腔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
整個陸游祠為仿清建築,含大門、長廊、過廳、序館、兩廡、正殿等,主體陳設突出“梅”的主題。過廳以“梅馨千代”命名。序館為“香如故堂”,陳列陸游生平簡介,陸游遺像玉石碑、陸游手跡碑。堂後辟梅園,廣植陸游喜愛的梅花。正殿為“放翁堂”,塑陸游坐像。兩廡陳列陸游詩文各種版本及詩意畫。正殿之南新增了文物陳列廳,專供陳列崇州的歷史文物。
在城外的崇州境西北之隅的鳳棲山(崇州市街子鎮),有個與陸游祠遙相呼應的梅花寨,被稱為放翁遺香聖地。陸游任蜀州通判登臨古寺時曾從這崖上山。山道斷橋邊的梅花在黃昏風雨中寂寞開放而芳香不改的美景,為他後來寫《卜運算元·詠梅》獲取了創作靈感。有專家考證,“驛外斷橋邊”意境的原型,就在今梅花寨旁,寨區梅花近千畝,花開時節,呈現“十里梅花香雪海,千樹萬枝浮暗香”之美景。
雲門草堂
在雲門廣福庵。1070年(北宋熙寧三年)賜“壽聖院”額,為雲門寺三在副寺之一。明嘉靖年間,清康熙年間,曾二度重建。現因年久失修,佛殿塌圯,僅剩斷牆殘壁和幾間舊屋。陸游之父陸宰曾隱居雲門,陸游青少年時讀書處就在“雲門草堂”,他32歲時赴任福建做主簿時曾作《留題雲門草堂》詩作別。“雲門草堂”遺址一旦開發,恢復舊觀,其意義不在成都“杜甫草堂”之下。雲門寺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整座建築物莊嚴雅靜,風格獨特,寺廟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廳堂樓等共180餘處連成一體。寺內保留著一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較為著名的有距今1000多年的《大漢韶州雲門光泰禪寺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銘並序》。雲門寺前有觀音山,後有桂花潭,每到金秋時節,這裡桂花遍地,一派燦爛景象。
故居遺址
陸游故居遺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區鏡湖新區東浦鎮塘灣村。在行宮、韓家、石堰山環抱之中。
中國著名書法家(古代及近代)
秦·漢 | 李斯|趙高| 胡毋 | 敬程邈 | 史游 | 曹喜 | 杜度 | 崔瑗 | 崔實 | 張芝 張超 | 羅暉 | 趙襲 |張昶 |韋誕| 姜詡 |梁宣| 田彥 | 韋少季 | 蔡邕 陳遵 | 王次仲 | 師宜官 |梁鵠 |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 皇象 | 邯鄲淳 | 劉德升 | 鍾繇 | 鍾會 | 索靖 | 衛覬 | 衛瓘 |衛恆| 杜畿 杜恕 | 杜預 | 陳暢 | 司馬攸 | 羊忱 | 李式 | 李定 | 王廙 |衛夫人| 李廞 羊固 | 王導 | 王恬 | 王洽 | 王珉 |王羲之|王獻之|王玄之| 王徽之 王淳之 |王允之|王濛| 王修 | 王綏 | 王珣 | 郗愔 | 郗超 | 庾亮 | 庾翼 謝安 | 許靜民 | 張翼 | 謝敷 | 康昕 | 張弘 | 羊欣 |范曄| 王僧虔 | 王慈 蕭子云 |蕭衍| 陶弘景| 王長孺 |趙文淵| 鄭道昭 | 崔浩 |
隋·唐 五代十國 | 智永 | 虞世南 | 歐陽詢 |褚遂良|薛稷| 李世民 | 歐陽通 | 孫過庭 張旭 | 陸柬之 | 李邕 | 李隆基 | 李陽冰 | 賀知章 |李白|顏真卿 柳公權| 徐浩 | 裴休 |懷素| 高閒 | 楊凝式 | 李煜 | 徐鉉 |
宋·元 | 歐陽修|范仲淹| 李建中 |蔡襄|蘇軾|黃庭堅|蔡京|米芾| 薛紹彭 趙佶 | 趙構 | 岳飛 | 秦檜 | 陸游|范成大| 張孝祥 | 朱熹 | 張即之 | 姜夔 吳琚 |趙孟堅|方回|文天祥| 趙孟頫 | 鮮于樞 |
明·清 | 董其昌|文徵明| 李東陽 | 王鐸 | 詹景風 | 鄧石如 |吳讓之 |
民國 | 董作賓|吳昌碩|齊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