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菲格·哈基姆

陶菲格·哈基姆

陶菲格·哈基姆 1898年出生於埃及,是埃及的小說家、戲劇家,曾留學法國,獲法學博士學位。1977年,陶菲格·哈基姆被地中海國家文化中心授予“地中海國家最佳思想家、文學家”稱號。陶菲格·哈基姆著有自傳體長篇小說《靈魂歸來》。這是他的成名作,也是埃及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品。另外,還著有《鄉村檢察官手記》、《來自東方的小鳥》等十幾部長篇小說和幾部短篇小說集。

正文

陶菲格·哈基姆是埃及人陶菲格·哈基姆是埃及人
阿拉伯劇作家小說家埃及人。生於亞歷山大市一個富有的家庭,父親從事法律工作。1919年,他積極參加埃及革命,一度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寫出一些劇本,後由歐卡夏劇團演出,其中有《新女性》等。1924年在開羅大學法律學院畢業。到法國留學4年後,獲法學博士學位。1928年回國,先後在教育部、法務部和社會事務部任職。在這期間,他寫出戲劇《洞中人》(1933)、《夏哈拉札德》(1934)等。1943年辭去公務,專事文藝創作,至今共創作了60餘部劇本。他的劇作題材廣泛,包括社會現實生活、歷史故事、宗教故事、古代希臘神話和古代埃及法老神話等。在創作風格上,既有現實主義的作品,也有色彩濃厚的象徵主義作品。在他的大型劇作中,東方哲理思想和一神教宗教信仰的影響十分明顯,他著重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活動,表現時間、空間和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作品

《洞中人》取材於《古蘭經》,描寫7個堅信一神教的基督徒沉睡了300年後又復活了,但發現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所以,不再留戀人間,又回到山洞裡死去了的故事。《夏哈拉札德》從《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結尾開始寫起,描寫夏哈拉札德(又譯山魯亞爾)國王渴望了解世界及其存在的秘密,但最終感到人無法擺脫現實和物質、時間與空間束縛的故事,以此表明他的哲學思想。
50年代以來,他又創作了大量劇本,如《社會舞台》(1950)、《讓我看看真主》(1954)、《伊希斯》(1955)、《彷徨的素丹》、《一宗交易》(1957)和《瞬息之間》等。這些作品不僅表現了他的東方哲理思想,注意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具有優美濃厚的民間氣息,而且也反映了他針砭時弊,反映社會問題的現實主義創作思想。

影響

陶菲格·哈基姆以他深奧的哲理、敏銳的眼光、鋒利的筆觸和優美的語言,開創了阿拉伯當代戲劇文學。但由於他的劇本注重心理描寫和東方哲理的表述,演出效果遠不如閱讀效果,因而成為“書齋劇”。他的許多優秀劇本被譯成漢、英、法、意、德、俄等文字。
1956年陶菲格·哈基姆曾任埃及文學藝術最高理事會專職委員,後當選為埃及作家協會主席、阿拉伯語言學會委員。1958年獲埃及國家文學榮譽獎,1977年獲“地中海國家最佳思想家和文學家”稱號。

非洲著名作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