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彥行書臨蘭亭冊

款後鈐“陳邦彥印”白方、“州南”朱方、“竹溪花浦”白方。 作者於癸未年(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獲觀劉方伯家蘭亭,是年陳邦彥得中進士,故有“癸未歲余選庶常”之語。 根據檔案記載,康熙四十二年清廷館選49人,陳邦彥即為其中之一。

《臨蘭亭冊》,清,陳邦彥書,絹本,行書,本幅計11.5開23頁,各頁縱19.7cm,橫11.7cm。
其後作者以行書自題一段,言及所臨之褚摹蘭亭原為陳家舊物,早已售出,作者癸未年“選庶常”時于山左劉方伯家獲觀,故雙鉤一本以存念之事。
再後臨褚遂良書唐人絕句二首(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之一及王之渙《涼州詞二首》之一),並自題一段,認為“本朝唯惲南田(註:即惲壽平)深得褚家三昧”。款署:“戊申正月 陳邦彥”。款後鈐“陳邦彥印”白方、“州南”朱方、“竹溪花浦”白方。引首鈐“弄筆”朱長一方。
此冊曾經蕭龍友先生收藏,末頁鈐鑑藏印“龍友眼福”朱方。
作者於癸未年(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獲觀劉方伯家蘭亭,是年陳邦彥得中進士,故有“癸未歲余選庶常”之語。“選庶常”即選庶吉士,亦稱館選,是明清翰林院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明代所創,清代承襲並有所發展、更張。清初殿試後,於內院復行考試,入選者即用庶吉士。根據檔案記載,康熙四十二年清廷館選49人,陳邦彥即為其中之一。
據署款可知,此冊書於雍正六年,即1728年,作者時年51歲。此時據癸未年陳邦彥獲觀蘭亭已相去25年,雖時移世易,但作者睹舊物思陳事,仍不免有“吾家故物”“晚不獲一見墨寶為恨”之感,故臨《蘭亭序》後復臨米氏父子三跋,以解心頭相思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