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軒

陳進軒

陳進軒 1951年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大專學歷。曾任民辦教師13年,後受聘於菏澤學院中文系任寫作課教師2年。先後進修於南京大學作家班、北京魯迅文學院高研班。出席過全國第三屆青年文學創作代表會議、山東省作協第六次代表會議。現為山東省鄆城縣文化館創作幹部。

基本信息

目錄

作者照片、人物簡介、主要作品、評論

陳進軒像 陳進軒像

1980年在《安徽文學》發表第一篇小說,隨後在《山東文學》、《時代文學》、《中國》、《當代》、《十月》、《長城》、《黃河》、《綠洲》、《小說家》等文學雜誌發表中篇小說《我們青春已過》、《夢中的黃河灘》、《陳氏祖譜》、《葦子園的女人》、《高家院》、《在那樣的夜晚》、《遙遠的風景》、《預言》、《諾言》、《趙王河》、《戲中人》、《我們把鮮花獻給誰》等40餘部,多部是頭題、二題,其中 《葦子園的女人》、《高家院》、《我們青春已過》分別由《小說月報》、《小說選刊》、《新華文摘》轉載;《葦子園的女人》被著名評論家雷達譽為“中國農村女人的絕唱”。《遙遠的風景》被著名評論家謝詠贊為“魯軍入晉第一人”。出版個人專著《野蠻的婚配》、《葦子園的女人》、《長歌如訴》、《雙奇記》、《預言》、《還鄉》、《王樂義》7部。長篇報告文學《王樂義》由原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作序,並翻譯成維吾爾語再版。累計發表出版作品300多萬字,併入選“中國當代實力派作家文庫”。曾獲省級以上文學獎九次,市級文學獎七次。2002年被菏澤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第五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7年由菏澤市委、市政府記個人三等功一次。辭條輯入《中華文藝名人大辭典》。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

1、長篇紀實小說《野蠻的婚配》

長篇歷史小說《雙奇記》、《辛棄疾》

長篇傳記文學《農民的兒子王樂義》(漢語版、維吾爾語版兩種)

水滸文化專著《水滸人文》

2、中篇小說集《葦子園的女》、《預言》、《還鄉》

散文集《長歌如訴》

發表作品

1、中篇小說

《葦子園的女人》、《地心》、《在那樣的夜晚》、《與人無關的歲月》、《陳氏宗譜》、《緋紅色的窗簾》、《玫瑰》、《怨》、《我們青春已過》、《夢中的黃河灘》、《女人黑市》、《趙王河》、《預言》、《諾言》、《遙遠的風景》、《花鼓娘子》、《流雲如水》、《我們把鮮花獻給誰》、《一個理想男人的憂傷》、《戲中人》、《吾輩英豪》、《還鄉》、《赤誠》、《高家院》

2、短篇小說

《肖馬鎮上》、《天陽露出半個臉》、《一甜解百惱》、《人物春秋》、《重複的故事》、《尋找故事》、《狗夜》、《腦後一擊》、《日落河套》、《殺惜》、《枝姐與少年》、《文化街上的人物》、《霧城》……

精品介紹

在展示原生態的民間社會的本真面貌時,陳進軒運用的是講述有頭有尾比較完整的故事的現實主義藝術手法。但從審美追求和藝術風格方面來說,他在小說中反映出的現實主義藝術風格和文本格局又與傳統的現實主義有著許多不同,這應該歸功於八十年代後期他在南京大學中文系對文學理論和創作風格的系統學習,域外的風景和大師的講座開闊了他創作的藝術世界,他採取兼收並蓄的方式如饑似渴的汲取藝術的營養並把它們融化在自己的骨肉之中,這就形成了他的含有將元小說、感覺化小說、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等不同藝術追求和創作風格揉為一爐的開放的現實主義個性風格。比如在中篇小說《族魂》中寫道:“我在標題為《族魂》的小說里寫了一個家族的史話。”;在《還鄉》中寫道:“1991年,我寫過一篇關於狗的小說,發表在《時代文學》上。”;在寫有關紅光叔的小說《戲中人》中作者也不止一次的駕輕就熟的靈活運用這種元小說的審美結構來謀篇布局,“而我卻真假難辨的活著又不忘裝模作樣,委曲了作品的同時也委屈了自身,以致我寫這部關於紅光叔的小說時,禁不住關在屋子裡暗暗流淚。”;“這一章我要寫到紅光叔的死,心裡著實沉重,筆下不覺就把他六年的戲中風采劃掉不少,只說有一年他是臘月二十八回家的,正月初二就又啟程了。”這種過去與現在、進行時與完成時、作者、敘述者與小說人物之間的相互穿插構成的互文本審美形態和元小說的藝術結構就徹底打破了真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從而在有意味的形式的展示中開拓了現實主義的審美藝術空間,這就是陳進軒小說在藝術探索和審美追求方面所具有的獨特的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2]、[3] 陳思和主編當代文學史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4]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5]喬以鋼多彩的鏇律——中國女性文學主題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