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贇,男,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其主要研究方向地震信號處理,地球殼幔結構成像與動力學。曾獲第八屆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2011年)、中國地質學會“2010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2011年)、Tectonophysics Most Cited Article 2005-2010 (2011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9年)等科技獎勵。發表論文50餘篇,第一作者論文10餘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姓名: 陳贇

性別: 男

職稱: 副研究員

學位: 博士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19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簡歷

陳贇,男,博士,副研究員。

1997年7月大學本科畢業於原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獲學士學位;

2004年6月研究生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7年7月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大學畢業後遂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

曾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聖路易斯大學(SLU)地球與大氣科學系、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從事訪問研究。

研究方向

地震信號處理,地球殼幔結構成像與動力學

學科類別

固體地球物理學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的科研項目如下:

1)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寬角反射/折射地震資料中紅色噪聲的剔除及其套用》

2) 中國科學院青年人才領域前沿項目 《區域面波層析成像中的有限頻率效應》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青藏高原東緣強烈盆山作用區地殼結構及各向異性特徵重建》

此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重點基金項目2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2項,國家973項目地球物理專題2項。

獲獎及榮譽

曾獲第八屆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2011年)、中國地質學會“2010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2011年)、Tectonophysics Most Cited Article 2005-2010 (2011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9年)等科技獎勵。

代表論著

發表論文50餘篇,第一作者論文10餘篇。近年來發表的代表性論著如下:

Chen Y, Zhang ZJ, Sun CQ, and Badal J., 2013. Crustal anisotropy from Moho converted Ps wave splitting analysis and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beneath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Gondwana Research

Chen Y., Badal J., and Hu J.F., 2010. Love and Rayleigh wave tomography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Chen Y., Badal J., and Zhang Z.J., 2009. Radial anisotropy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孫長青,陳贇*,高爾根, 2011. 青藏高原東緣強烈盆山相互作用區地殼各向異性特徵及其動力學意義探討, 地球物理學報

陳贇,高樂,趙烽帆.一種基於頻率域偏振分析提高三分量地震資料信噪比的方法,地球物理學進展

陳贇,張中傑,田小波.基於加窗Hilbert變換的復偏振分析方法及其套用,地球物理學報

陳贇,張中傑,胡家富等.青藏高原及其鄰區Love波速度橫向展布特徵,中國大陸地球深部結構與動力學研究(張中傑,高銳,劉振寬主編)

陳贇,張中傑,陳偉平等.跨孔觀測地震數據的速度重建,地球物理學報

Zhang ZJ, Chen Y, Yuan XH, Tian XB, Klemperer SL, Xu T, Bai ZM, Zhang HS, Wu J, Teng JW, 2013. Normal faulting from simple shear rifting in South Tibet, using evidence from passive sesmic profiling across Yadong-Gulu Rift. Tectonophysics

Zhang ZJ, Wang YH, Deng YF, Chen L, Wu J, Teng JW, Chen Y, Fan WM, and Panza Giuliano, 2013. Geophysical constraints on mesozoic disruption of North China Craton by underplating-griggered lower-crust flow of the Archaean lithosphere. Terra Nova

Zhang ZJ, Wu J, Deng YF, Teng JW, Zhang X, Chen Y, Panza Giuliano, 2012. Lateral vari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lithosphere across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New constraints on lithospheric disruption. Gondwana Research

Badal J, Chen Y, Zhang ZJ, 2011. Modeling of 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in Iberia. Geoscience Frontiers,

Zhang ZJ, Deng YF, Teng JW, Wang CY, Gao R, Chen Y, Fan WM, 2011. An overview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fter 35 years of deep seismic sounding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Zhang ZJ, Klemperer S, Bai ZM, Chen Y, Teng JW, 2011.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Paleozoic Kunlun orogeny from an active-source seismic profile between Moba and Guide in East Tibet, China. Gondwana Research

Tian XB, Zhang ZL, Si SK, Wang JB, Chen Y, and Zhang ZJ, 2011. SKS splitting measurements with horizontal component misalignment.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Zhang ZJ, Yuan XH, Chen Y, et al., 2010. Seismic signature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east Tibetan escape flow and the sichuan Basi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Zhang ZJ, Wang Y, Chen Y, et al., 2009. Crustal structure across Longmenshan fault belt from passive source seismic profiling,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Yan YL, Chen BC, Chen Y, Ma XB, 2009. Multiple superimposed probability tomography on a second electrical field,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張忠傑,陳贇,田小波.青藏高原東緣地殼上地幔結構及其動力學意義,地質科學

Badal J, Chen Y, and Hu J., 2008. Editors M. Asorey, J.V. Garcia Esteve, M.F. Ranada and J. Sesma. Group velocity tomography of Tibet. Mathematical Physics and Field Theory

張智,陳贇,李飛.利用地震面波頻散重建川滇地區殼幔S波速度,地球物理學報

楊立強,鄧軍,陳贇.青藏高原殼幔形變數值模擬研究,地學前緣

Zhang Z, Badal J, Li Y, Chen Y et al., 2005. Crust-upper mantle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 across Southeastern China. Tectonophysics

劉彥,陳贇,王者順.TI介質各向異性速度多參數分析,地球物理學進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