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曹

陳良曹

姓名:陳良曹 生日:1963年職業:民間竹編藝人 陳良曹 (民間竹編藝人)1963年生,祖籍安徽桐城。1958年其父逃荒至馬當公社楊柳大隊落戶,由於家庭貧困,10歲就輟學在家,跟隨父親學竹編手藝。

基本信息

簡介

陳良曹陳良曹

1963年,陳良曹出生在楊柳村。他的父親是名篾匠。10歲那年,正在上國小二年級的陳良曹就被做篾匠的父親逼著退了學,之後跟著父親學祖傳的竹編手藝。
 2003年年初,一個偶然機會,陳良曹得知了重慶青神縣的竹編工藝——一根竹子轉眼間變成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圖畫,前去購買竹編畫的人絡繹不絕。陳良曹決定外出學藝。這年春節過後,陳良曹隻身來到“中國竹編之鄉”重慶青神縣。
 在那裡,有泰國緬甸等外國藝人拜師學藝。囊中羞澀的陳良曹交不起昂貴的學費,於是,他憑藉自身的竹編功底幫人打工,做些粗活,砍竹、修竹、剖篾……明著進不了課堂學藝,暗地裡瞅準別人為客商表演技藝時偷偷地學,回到住所反覆練習,熟記於心。
 一年時光轉瞬即逝,不知吃了多少苦,看了多少白眼,也不知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學得手藝的陳良曹決定返鄉。臨行前,他用打工掙的錢在當地買了150多公斤慈竹,剖成了竹絲帶上。
 陳良曹說,竹編對原竹的要求極高,非慈竹不行。這種竹子的生長對氣候、土壤要求很高,他以前在家鄉從來沒有看見過。
 帶著自創的排針和“7”字形竹製鉤刀,帶著對未來的憧憬,陳良曹回到了家鄉。陳良曹原指望編織成的竹編畫能得到世人的賞識,賣上一個好價錢。但陳良曹失望了,除了對他精湛手藝叫好外,沒有人來買他的竹編畫,偶爾碰到想收藏的人,但出價太低,均沒有成交。
 在陳良曹的工作間內,一幅80厘米寬、32厘米高的《中國百帝圖》十分搶眼。
 陳良曹說,這幅竹編作品是他2004年在深圳幫弟弟照看燒烤店時,利用晚上休息時間,耗時一年編織成的。一百位歷代皇帝的頭像躍然竹絲上,惟妙惟肖。
 令人高興的是,陳良曹經四處尋找,終於在彭澤縣龍城鎮的泉山村找到了慈竹。找到竹源後,陳良曹正準備著手移植。
 當問到未來的打算時,陳良曹說:“既然有了竹源,我就要繼續發展竹編事業。”
 陳良曹喜歡在自己的竹編工藝品上標註“江西九江竹編”字樣,陳良曹解釋說:“重慶青神有竹編之鄉的美譽,浙江樂陽竹編也鼎鼎有名,我們九江竹編也有自身的特色,我要創陳良曹竹編品牌,我相信肯定會有人慧眼識英才。”
 目前,陳良曹正在家中編織“十大元帥”的頭像。完成這一系列作品後,他還有更大的計畫。陳良曹說,他要按自己設定的目標,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陳良曹和他的竹編絕活

每根不足0.04毫米寬、薄如紙片的竹絲,可以編織出《中國百帝圖》《駿馬圖》、偉人畫像和名家書畫詩詞。有這手絕活的人是彭澤縣馬當鎮楊柳村藝人陳良曹。43歲的陳良曹從事竹編手藝已有30多年,對各種竹編技法相當嫻熟。然而,唯讀過國小二年級的他,決不滿足於做一個有名的篾匠。
10歲隨父學徒
3月4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記者慕名來到彭澤縣馬當鎮楊柳村採訪陳良曹。一路打聽,記者來到陳良曹家門前,春耕在即,村民們急需土筐、糞箕,陳良曹正在家門口的空場地上編織糞箕。進到陳良曹家二樓的一個大房間令人眼前一亮,20多幅織成功的竹編畫匾赫然在目。偉人頭像、駿馬圖、詩詞匾、觀音圖、魚鳥圖……陳良曹儘管不善言辭,但還是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他頗有傳奇的人生經歷。
陳良曹1963年出生在楊柳村。小時候家裡很窮,每天的主食除了玉米糊,就是紅薯粥,一個月都吃不上一頓大米飯。為減輕家裡負擔,10歲那年,正在上國小二年級的陳良曹就被做篾匠的父親逼著退了學,跟隨學竹編。“說真的,我當時心裡一百個不願意學竹編。坐在家門口看見昔日的同學夥伴,背著書包蹦蹦跳跳,說說唱唱地進學校,我心裡非常地難過。”陳良曹回憶起往事有些心酸地說。因常常走神,陳良曹沒少挨父親的打,手也時常被篾刀劃破。隨著時光的流逝和年紀的增長,頗有悟性的陳良曹從對竹編一竅不通,逐漸變得熟練起來,並且可以單獨完成農用竹器的編織工作,而此時的陳良曹也嘗到學竹編帶來的甜頭。“當年每當我為鄉親編好一件竹器,都可以得到5毛錢的工錢,而且還能吃上一頓好飯。”說到此處,陳良曹有些沾沾自喜。為了吃上一頓飽飯,為了掙上一點零花錢,陳良曹從此對竹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6歲那年,陳良曹出師,開始帶徒。這時他的手藝越來越精,甚至超過了父親,方圓50里開外的村民都慕名請他到家裡編竹器。
赴重慶“偷藝”
據陳良曹介紹,竹編手藝學成之後,閒暇時,他琢磨編一些拼有簡單圖案的竹蓆、竹門帘、竹窗簾等,但苦於沒有名師指教。2003年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陳良曹在電視上看到中央電視台報導了重慶市青神縣的竹編工藝,一根竹子轉眼間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圖畫,而且前去購買竹編畫的人絡繹不絕,甚至大多數是外國人,看得陳良曹目瞪口呆。“別人能編,我為什麼不能編?”陳良曹決定外出拜師學藝,家人沒有攔阻他,他們也知道要攔阻自幼倔犟的陳良曹談何容易。
同年春節過後,陳良曹隻身來到素有“中國竹編之鄉”的重慶青神縣學藝,在那裡,還有泰國、緬甸等外國人在此學藝。囊中羞澀的陳良曹自然是交不起昂貴的學費。於是,陳良曹憑藉自身的竹編功底幫人打工做些粗活,砍竹、修竹、剖篾……明著進不了課堂學藝,暗地裡抓住別人為客商表演技藝時偷偷地學,回到住所反覆練習,熟記於心。“因為我有幾十年的竹編基礎,儘管是偷學,但皇天不負苦心人,我還是學會了。”陳良曹自豪地對記者說。
一年的時光轉瞬即逝,不知吃了多少辛苦,看了多少白眼,也不知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學藝在身的陳良曹決定返鄉。臨行前,他用打工掙的錢,在當地買了三百多斤慈竹,剖成了三斤竹絲帶上。陳良曹介紹說,竹編工藝對原竹的要求極高,非慈竹不行。這種竹子的生長對氣候、土壤有特殊要求。一般的地方都沒有慈竹,陳良曹說,在家鄉他從來都沒有碰到過,帶著自創的排針和“T”字型的竹製鉤刀,帶著對未來的憧憬,陳良曹返鄉了。
深圳打工賣藝
陳良曹生有一兒一女,且都在讀高中,家中開銷很大,雖有一身絕活的竹編手藝,但要讓全家過上寬裕的生活,還有很大的差距。陳良曹原指望編織成的竹編畫,能得到世人的賞識,賣上一個好價錢,但陳良曹失望了,除了對他精湛的手藝嘖嘖稱奇外,沒有一個人來買他的竹編畫,偶爾碰到想收藏的人,但出的價位太低,均沒有成交,可是陳良曹沒有灰心。他在家中一邊編村民必需的竹器,一邊潛心編竹編工藝品,“學成的手藝,總不能荒廢了。”陳良曹執著地說道。
2004年5月,陳良曹的弟弟在深圳市福永區開了一家燒烤店,急需人手幫忙,弟弟打電話來請他過去,並許諾每月付給他一千元。在深圳那個人口流通量極大的大都市,自己的竹編畫肯定會找到市場和買主的,陳良曹滿口應允了弟弟的要求,帶著他的竹編工藝品來到了深圳。考慮到生意的緣故,弟弟的燒烤店開在學校集中區,如此一來,陳良曹展示自己工藝品的機會就受到了影響。一次,一位香港籍的客人到學校接孩子,無意間看見陳良曹擺設在店內的竹編工藝品並產生了興趣,一番交談之後,這位香港客人以318元的價格買走了一幅鄧小平的頭像畫,陳良曹喜不自禁之餘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白天幫弟弟開店,晚上關起門來編,遇到星期六、星期天學校放假,便足不出戶整天地編。之後,陸續有一些客人來看他的表演,買他的工藝品,漸漸地,附近的人都知道,有一位來自江西的奇人,有一手絕妙的竹編手藝,不久,福永電視台對陳良曹的絕活進行了報導。陳良曹的竹編絕活經媒體報導之後,在當地產生了極大反響。緊接著,保全電視台、深圳晶報、深圳電視台都對陳良曹進行了報導。有客人慕名而來購買竹編畫,有客商專程趕來與陳良曹商談合作事宜,陳良曹忙得不可開交。他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然而,事與願違,正當陳良曹雄心勃勃準備大展身手時,短暫的火爆的場面迅速冷落了下來,冷落得有些措手不及。客商提出的合作條件他不能接受,他提出的要求客商也不能答應。陳良曹苦惱至極:“這是一門藝術,不是簡單的生意,我也有我的追求。”陳良曹說得有些沮喪,而此時,更有一件令陳良曹大傷腦筋的事。《深圳晶報》對他報導時,誤報他想收弟子學藝,結果每天都有人來報名學藝,弄得陳良曹十分尷尬。因為他根本沒有場地,也沒有這個打算,每天為應付這件事,搞得陳良曹精疲力盡。2005年底,弟弟的租賃契約到期,陳良曹鬱鬱寡歡地回到了家鄉。
開闢新天地
在陳良曹的工作間內,一幅80公分寬、32公分高的《中國百帝圖》十分搶眼,陳良曹介紹說,這幅竹編圖是他在深圳打工期間耗費整整一年時間編織而成的,古代100位皇帝的頭像躍然竹絲上,維妙維肖。當初這幅畫在深圳的標價是61800元,曾經有一位上海客人慾出價4萬元收藏,但沒有成交。陳良曹說,藝術品應該有藝術品的價值,雖然他十分缺錢,但他不願“賤賣”自己的作品。
編織竹編工藝品的成本不算高,主要是費時間,耗精力,全是手中的細活,必須全神貫注,不能出一絲差錯。陳良曹介紹說,先要把手臂粗細的竹子分裂成1公分寬薄如蟬翼的竹片,然後再用排針按圖畫的要求劃裁出24絲到48絲不等的竹絲。經過兩年的摸索,陳良曹獨創了“描圖速編織法”的技藝。先在電腦上將要編織的圖畫列印出來,圖畫要求是黑白的,彩色的會造成色差,然後將圖畫壓在竹絲下,像國小生描紅寫字一樣,右手拿著竹鉤刀,左手捋著竹絲,對照原圖一絲不苟地穿插編織,一幅28公分高、23公分寬的竹編畫最少要編織5天,為防止出錯,間隔兩小時要讓眼睛休息十來分鐘。
為讓記者一飽眼福,陳良曹在他的臥室內小心翼翼地捧出一隻包裝考究精美的工藝品盒,從盒內端出一幅隱形觀音畫。這幅竹編畫的竹絲沒有上色,因此只有逆光才能看出若隱若現的圖像。美侖美奐的絕技令人讚不絕口。據說一般情況下,陳良曹從不出示這幅作品,他說要作為傳世之作。陳良曹得意地向記者介紹說,他所用的竹絲都經過了他獨創配方的處理,永不褪色,不會生蟲。令人高興的是,陳良曹經過四處尋找,終於在彭澤縣龍城鎮的泉仙村找到了慈竹。據他本人講,在九江地區範圍內只有此一處有慈竹,陳良曹正在著手移植。
當記者問到陳良曹未來的打算時,他說,既然家鄉有竹源,就在家裡發展竹編事業。況且,他的兩個孩子一個讀高三,一個讀高一,需要人照顧,也需要錢培養。憑自己的手藝,要完成兩個孩子的學業很難,因此,尋求合作夥伴對陳良曹來說是當務之急,“只要有人投資,我願意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藝貢獻出來。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想把這種竹編絕活做成一項產業。”說到此處,陳良曹顯得十分激動,同時,他還有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在每幅竹編工藝品上必須註明“江西•九江竹編”字樣,陳良曹解釋說:重慶青神縣有竹編之鄉的美譽,浙江東陽有竹編之鄉的稱號,我們九江也應該有。我要做九江竹編的第一人,我要創出陳良曹的竹編名牌,我相信肯定會有人賞識的。
尋找合作夥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陳良曹在耐心地等待,也在積極地尋找,誰也不知道這個過程是長還是短。目前,陳良曹還不準備收弟子。他想一旦尋求到合作夥伴,便廣招弟子,發展壯大他所夢想的江西九江竹編事業。等待是要有耐心的,也是痛苦的,但願陳良曹的竹編絕活不要真的在等待中“絕”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