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儀

陳舜儀。1923年8月,與林道文、陳佐邦等一批進步同學在陸安師範組織“新生社”,出版《新生》半月刊,揭露社會的黑暗,號召學生關心社會,參加改革,被彭湃譽為“農民運動的橋頭堡”。1925年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革命政府第一次東征攻克海豐後,參加國民黨,被派任第一區國民黨組織員,後任“新學生社”常務委員、縣總工會籌備處執行委員會宣傳部長。同年9月,陳炯明殘部重陷海陸豐,和部分戰友撤至香港,反動派勾結港英當局將其逮捕,後經組織營救獲釋。10月22日,第二次東征再克海豐,由林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小組長、支部書記、區委書記兼做縣總工會領導工作和國民黨的組織工作,為重建海豐縣總工會發揮重要作用。1927年間,參加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的領導工作,兼任農軍中隊長。第二次起義後,任海豐縣臨時革命政府主席團委員。第三次起義時,率領農軍和工作人員參與工農革命軍圍殲敵人,身先士卒沖入縣城,取得了武裝起義的勝利。

概述

姓名:陳舜儀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廣東海豐
出生年月:1903年
犧牲日期:1931年03月

生於小商人家庭。1921年高小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陸安師範學校。在這期間,受到彭湃的影響,開始接觸新思想,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革命歷程

1923年8月,與林道文陳佐邦等一批進步同學在陸安師範組織“新生社”,出版《新生》半月刊,揭露社會的黑暗,號召學生關心社會,參加改革,被彭湃譽為“農民運動的橋頭堡”。1925年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革命政府第一次東征攻克海豐後,參加國民黨,被派任第一區國民黨組織員,後任“新學生社”常務委員、縣總工會籌備處執行委員會宣傳部長。同年9月,陳炯明殘部重陷海陸豐,和部分戰友撤至香港,反動派勾結港英當局將其逮捕,後經組織營救獲釋。10月22日,第二次東征再克海豐,由林蘇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小組長、支部書記、區委書記兼做縣總工會領導工作和國民黨的組織工作,為重建海豐縣總工會發揮重要作用。1927年間,參加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的領導工作,兼任農軍中隊長。第二次起義後,任海豐縣臨時革命政府主席團委員。第三次起義時,率領農軍和工作人員參與工農革命軍圍殲敵人,身先士卒沖入縣城,取得了武裝起義的勝利。海豐縣第一次共產黨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首任中共海豐縣委書記。同年11月18日召開海豐縣工農兵代表大會,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同年底,海豐縣第二次黨代會,因受“左”傾錯誤的影響,被革去縣委常委職務,任縣委秘書長。1928年7月1日,在海豐縣第三次黨代會上,作《海豐工作經過及黨務狀況》的報告。10月6日召開海陸惠紫臨時特別委員會,被推選為書記,領導四縣的革命鬥爭。後經中共廣東省委批准,正式成立海陸紫特委,再次當選為書記。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瘋狂掃蕩,特委決定部隊化整為零散游擊。1930年3月,率領部分武裝轉移惠陽境內山區。5月,鬥爭形勢開始好轉,省委決定惠陽劃歸特委領導,改稱海陸惠紫特委,開始在山區出擊敵人,積極開展游擊戰爭。10月初,特委在海豐縣朝面山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第十七師第四十九團,與海豐全縣赤衛軍一起進攻海豐縣城等地,取得不少勝利,使蘇區逐日擴大,受到省委通告表揚。1930年4月成立海陸惠紫革命委員會,當選為主席團委員。5月成立東江蘇維埃政府,被選為執行委員。1930年秋,調省委工作,先後擔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等職務。10月底,到閩西開展調查研究,協助閩西特委解決一系列重大問題。11月中旬,紅十二軍準備奪取漳州為根據地,指示閩西特委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慰問紅軍,動員青年入伍等項活動。28日,出席閩西特委全體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1931年1月回到香港不久,中共南方局和省委機關因叛徒告密而遭受嚴重破壞。他與夫人周淑琴冒險到省委機關偵察,被埋伏的警探逮捕。在獄中,化名林德源,同英警當局鬥爭。但後被叛徒指證暴露身份,引渡廣州監禁,受盡嚴刑酷打。3月在廣州被槍殺。犧牲前,他正氣凜然地對敵人說:“你們能殺死我,但你們永遠殺不盡革命,最後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