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公

陳秉公

陳秉公 男,1941年12月生,吉林省長春市人。吉林大學德育科學系系主任、教授、博士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陳秉公教授1965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現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陳秉公 陳秉公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5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國家核心價值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項目首席專家、“2007(首屆)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中宣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施綱要”起草組第二組負責人、全國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顧問、全國首屆百名“兩課”優秀教師,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委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人類文明與生存發展講座”首席主講教授。吉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名譽院長,浙江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黑龍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二十餘所高校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體人類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教育學原理。

主要貢獻

專著和國家級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21部、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政治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教育研究》《光明日報》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22篇。

學術思想

(一)原創性系統提出和論證了國家意識形態─“‘高勢位’建構與引領理論”。這一理論的核心是:意識形態或價值觀念具有結構性、流動性、內卷性和合法性,國家意識形態只有“高勢位”建構和“高勢位”引領,才能成功。所謂國家意識形態“高勢位”,指與其它意識形態相比其知識性、價值性、規律性、真實性和表現美的含量高,而且所使用的概念和範疇是“同位”概念或“上位”概念。一般而言,“高勢位”國家意識形態具有民族性品格、真理性品格、時代性品格、包容性品格和自覺性品格。這項理論還包括:國家意識形態“高勢位”建設的基本目標、基本規律、基本方法以及引領社會思潮、實現大眾化的規律、途徑和方法等理論。

所寫論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入選“全國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理論研討會”。受中宣部邀請擔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起草組第二組負責人,同時參加中宣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讀本》寫作,為此,吉林大學和本人收到中宣部書面感謝函。

(二)原創性地系統提出和和論證了《主體人類學原理》理論系統,填補了兩個“人的知識”空缺——具體的“完整人”知識空缺和普遍的“類群”知識空缺。主要包括:1,“主體人類學”概念和研究對象。2、人的生命本體──“結構與選擇”。包括:“人格結構與選擇”圖形理論和“類群結構與選擇”圖型理論,並以這兩種圖型理論填補上述兩個“人的知識”空缺。3、重構人類學學科體系。200年來,西方人類學的學科體系大體包含兩大分支學科:“體質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重構以後人類學學科新體系,包含三個大分支學科:“主體人類學”、“文化人類學”和“體質人類學”。每個大分支學科下面又包含若干小分支學科。4、人的生存方式構想──“合理生存”理論。包括,類群意識“高勢位”建構理論、“完全人格建構”理論等。5、“結構選擇論”──人的生命本體論、方法論和生存論的統一。

(三)原創性地系統提出和論證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矛盾理論”。這一理論的基本含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解決它的基本矛盾。這個基本矛盾就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與受教育者現有水平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理論知識體系都是圍繞這條“基本矛盾”主線的發展而展開的。所寫專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獲教育部首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一等獎;所寫兩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教材分別被教育部審定為全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四)原創性系統提出、實驗和論證了“完全人格教育理論”。這一理論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質是“建構完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人格動力結構??“三級結構十種力量”充分均衡發展。教育的根本性職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學生面對環境壓力,自覺建構“完全的人格”。被稱為國內三個教育流派之一─“完全人格教育學派”。

陳秉公 陳秉公

四、學科建設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和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發起人和創始人之一。並對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曾次作為第一方向的第一學術帶頭人,申報並獲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博士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培養本科生1030人,碩士生208人、博士生36人。其中,31人已被聘任為國內大學的黨委書記、校長、副書記、副校長。同時,湧現出一大批教授、博士導師、學科帶頭人和黨政機關領導幹部。

代表性論著

1、《中國人格大趨勢》,1989年5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獨立完成;

2、《大學生人格學》,1989年10月長春出版社出版,專著,獨立完成;

3、《思想政治教育學》,1992年5月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委審定,全國推薦使用教材;專著性教材,獨立完成;

4、《“千年期”人格通論》,1996年10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專著,獨立完成;

5、《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首席專家;

6、《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全國研究生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獨立完成;

7、“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新華文摘》2008.13期全文轉載,原發《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3期,獨立完成;被遴選參加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理論研討會;

8、“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念思潮的規律性”,《新華文摘》,2010年第4期,《江漢論壇》,2009年11期,獨立完成;

9、“‘以人為本’的德育本體論解讀?兼論由‘民本’思維影響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歷史性發展”,《新華文摘》2006年5期全文轉戴,原發《教育研究》2005年12期,獨立完成;2009年10月獲第五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0、“論教育省略了什麼”,《新華文摘》2009.1期全文轉載,原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9期,獨立完成;

11、“論民族振興與大學‘共同知識課程’體系建構??21世紀中國大學課程體系整體改革思路研究”,《新華文摘》2010.3期全文轉載,原發《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11期,獨立完成;

12、“論國家意識形態‘高勢位’建設的規律性─兼論30年國家意識形態建設成功經驗的理論解讀”,《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11期,獨立完成;

13、“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基本途徑”,《政治學研究》,2008.6期,獨立完成;

14、“論意識形態的結構、功能及功能實現方式”,《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11期全文轉載,原發《思想理論教育》2008.9期,獨立完成;

15、“馬克思主義公正觀與農民工市民化過程社會公正實現”,《政治學研究》,2007年3期,第一人;

16、“論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特殊‘雙主體’結構與教學規律”,《教育研究》,1998年1期,第一人。

獲獎記錄

獲全國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理論研討會入選論文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國家級和省部級獎16項。

優秀專家盤點07

陳柄卿
陳秉秀
陳秉棠
陳秉森
陳秉林
常金林
陳秉發
陳秉超
陳丙毅
陳斌禮
陳汴琨
陳壁華
陳碧川
陳畢業
陳必學
陳必新
陳必吾
陳本義
陳本雄
陳本立
陳本傑
陳杯全
陳保忠
陳保毅
陳保黎
常同華
陳寶童
陳寶石
陳寶青
陳寶琴
陳寶棋
陳寶玲
陳寶良
陳寶鈞
陳寶江
陳寶健
陳寶洪
陳寶德
陳棒森
陳邦志
陳邦盛
陳邦榮
陳邦仁
陳邦基
陳邦海
陳柏權
陳柏林
陳柏健
陳柏峰
陳柏成
陳百英
陳百學
陳敖忠
陳昂澤
陳安治
陳安突
陳安平
陳安明
陳安江
陳安淮
陳安湖
陳安厚
陳愛中
陳愛雲
陳愛群
陳愛卿
陳愛玲
陳愛林
陳愛京
陳則秋
陳永軍
陳悉元
陳荃
陳綜
陳柱
陳運
陳耘
陳泳
陳銀
陳業
陳焰
陳硯
陳煊
陳心
陳薌
陳喜
陳璽
陳葦
陳緯
陳暾
陳庭
陳如
陳穹
陳乾
陳頗
陳屏
陳珮
陳莓
陳滿
陳鷺
陳柳
陳連
陳勵
陳魁
陳鏗
陳駒
陳淨
陳今
陳斝
陳際
陳何
陳工
陳耿
陳更
陳甫
陳隄
陳持
陳操
陳保
常江蘭
常占奎
常懷忠
常清華
常建中
車衛江
常火炎
常鴻聚
常明華
常慧芳
常玉卿
常麥城
常繼華
常靈閣
常林生
常生印
常林波
車洪生
常善奎
常惠芬
常權林
常全喜
常志軍
車傳慶
常支民
常振元
常振宇
車傑
朝雪英
朝思雨
朝克吉勒圖
巢中柱
巢振南
巢清塵
常以平
巢寄榴
常振亞
常耀華
陳秉公
陳寶元
車永漢
車應龍
車沂南
車學武
車先彪
車守光
車生成
車瑞銀
車如舜
車全華
車慶海
車明全
車明貴
車立剛
車克鈞
車進明
車國伍
車國強
車光傑
車恩鷺
車定邦
車暢
車永
車均
巢勤華
晁義忠
晁秀喜
晁秀棠
晁祥勝
晁文波
晁世新
晁瑞霈
晁建華
晁華山
超永祥
鈔銀
暢啟仁
暢必順
場運秋
場任高
場嘉琦
常仲康
常鍾祥
常忠仁
常中凡
常志遠
常志新
常志民
常志樂
常振揖
常振聲
常振舍
常振華
常兆福
常增林
常再柱
常雲志
常躍峰
常園丁
常玉英
常玉生
常玉和
常玉復
常右武
常勇鋼
常永寶
常英傑
常逸民
常益新
常義松
常以雲
常艷軍
常彥波
常學忠
常學義
常學強
常學銘
常學成
常學斌
常緒昌
常秀增
常秀君
常效仁
常曉燕
常相申
常文助
常文憲
常文理
常文國
常維春
常萬雲
常萬嶺
常天順
常四龍
常雙義
常淑蘭
常書援
常書高
常世傑
常世德
常士傑
常士繼
常聖英
常勝傑
常生禾
常潤鎖
常全生
常秋實
常慶增
常啟耀
常其普
常鵬北
常美吉
常隆千
常連芳
常立忠
常立農
常立達
常克章
常克發
常景祥
常景龍
常晉元
常金文
常健剛
常建軍
常建國
常嘉亮
常吉良
常積興
常火旦
常虎臣
常鴻儒
常洪珍
常洪祥
常洪明

盤點陳姓教育家(一)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中國陳姓教育家。
陳泓[平原大學學報編輯部編審]
陳昊[北京市儀器儀表工業學院高級工程師]
陳達[山東沂水諸葛鎮國中一級教授]
陳恩[教育家]
陳國英[河北省丰南縣人]
陳國興[浙江省新昌縣人]
陳國新[教授]
陳晴
陳國旺
陳國團
陳莊[江蘇省金湖縣實驗幼稚園園長]
陳國強[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陳國魁
陳國豪
陳國海[湖南省鳳凰縣人]
陳國富[浙江省麗水市職業高級中學高級教師]
陳桂珍[河北農業大學逐學院副院長]
陳忠[揚州大學理學院化工系教授]
陳志[重慶市江津增壓廠子弟學校副校長]
陳廣政
陳錚[教授]
陳芸[青島海洋大學教授]
陳光禹
陳光焰
陳光礻禹
陳源[副教授]
陳光圻
陳光敏
陳光磊[江蘇省江陰市人]
陳衣
陳燕[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冠龍
陳關勝
陳羔獻
陳皋芝
陳乾全
陳復源
陳福元
陳福雄
陳福生[南昌大學物理學教授]
陳熹
陳仿光
陳方榮[贛南醫學院院長]
陳方培
陳凡雲
陳法今
陳發鬆[淮陰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陳爾瑛
陳爾舒
陳爾昌
陳敦偉
陳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社科部教授]
陳冬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教授]
陳定凡
陳丁鎖
陳殿興
陳典鋒
陳迪華
陳登前
陳德珍
陳德元
陳德賢[寧夏大學歷史系教授]
陳德熙[教授]
陳熙[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教授]
陳德泰
陳武[西溪中學]
陳德坤[教授]
陳德光[江漢大學副教授]
陳偉[吉林省實驗中學校長]
陳德崇
陳德安[教授]
陳鐵[鄭州鐵路機械學校]
陳森[教育家]
陳樵[教育家]
陳東[教育家]
陳璞[教育家]
陳萍[教育家]
陳平 [貴州省黔南教育學院]
陳鵬[教育家]
陳寧[教育家]
陳春余
陳春雷
陳傳譽
陳傳新
陳枚[教育家]
陳傳淡
陳楚祥
陳陵
陳崇山
陳亮[教育家]
陳冲[教育家]
陳成祖
陳康[教育家]
陳炯[教育家]
陳堅[教育家]
陳澄[教育家]
陳昌漁
陳昌儀
陳昌堂
陳昌玖
陳昌槐
陳昌篤
陳伯賢
陳兵[教育家]
陳炳文[江蘇省泰州市人]
陳炳坤[南通縣西亭中學高中語文教授]
陳炳辰
陳秉釗
陳秉公
陳漢[教育家]
陳保平[甘肅省天水水示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
陳保兵
陳寶元
陳寶玉
陳寶瑜
陳寶耀
陳寶新
陳寶書[中國礦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陳寶軍
陳光[教育家]
陳安麗
陳綱[教育家]
陳安福
陳凡[教育家]
陳宜[教育家]
陳訁是
陳明[山東淄博第十中學高級教授]
陳枚[中國邏輯學會會員]
陳坤[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教授]
陳鈞[鹽城師專中文系副教授]
陳炳宜
陳潮填
陳光漢
陳海珊
陳海明
陳強[巢湖市委書記]
陳國玉
陳德維
陳崇希
陳德福
陳達明
陳安章
陳代璋
陳光山
陳冠明
陳昌遠
陳安槐
陳禹
陳崇凱
陳貴雲
陳艾
陳力[成都市委研究室研究員]
陳長賢
陳慧
陳棟生
陳海宏
陳國偉
陳國慶[西北大學教授]
陳癸尊
陳彪如
陳光旨
陳斌[湖南農業大學教授]
陳德敏
陳道軒
陳道嶺
陳代碧
陳大榮
陳大雕
陳翠然
陳衡
陳傳理
陳城書
陳昶好
陳純正
陳福接
陳光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