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眾議

陳眾議

陳眾議,1957年10月5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1977年入復旦大學,1978年被選派留學,先後就讀於墨西哥學院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哲系研究生部,1989年7月歸國,獲文學博士學位。1982年回國,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先後發表專著六部,論文數十篇。其中專著《魔幻現實主義大師》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優秀青年成果獎,論文《魔幻現實主義與印第安文化》獲中央國家機關首屆優秀青年論文獎,論文《科塔薩爾》獲第十四屆香港青年文學獎。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授予他優秀青年稱號。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增選學部委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陳眾議 陳眾議

陳眾議,1957年10月5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畢業於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博士學位。

職務職稱: 所長、研究員

研究方向: 西班牙語文學

代表作品:《拉美當代小說流派》、《加西亞·馬爾克斯評傳》、《博爾赫斯》、《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西班牙文學大花園》、《堂吉訶德的長矛》、《塞萬提斯學術史研究》、《游心集》、《親愛的母語》,等等。

主要經歷

陳眾議 陳眾議

1977年入復旦大學,1978年被選派留學。先後就讀於墨西哥學院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哲系研究生部。1982年應召回國,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87年獲墨西哥國家獎學金並被墨西哥學院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同時錄取為博士研究生。1999年應邀在西班牙康普魯坦塞大學和馬德里自治大學訪學。

歷任所長助理、副所長、所長等,發表專著《拉美當代小說流派》(青年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墨西哥文學史》(“八五”社科基金項目)、《加西亞·馬爾克斯評傳》、《博爾赫斯》等,同時承擔了國家重大項目《20 世紀外國文學史》西班牙語文學的寫作工作。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計有長篇小說《玻璃之死》、《風醉月迷》等。同時,他的社科基金項目《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已完成結項。目前正主持《外國文學學術史研究工程·經典作家系列》(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2003年獲國家留學歸國人員成就獎。現任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

1974.9 ~1977.9 紹興市紅雨公社插隊  知青

1977.11~1978.9  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  大學團總支委

1978.9 ~1982.8 墨西哥學院、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碩士研究生

1982.8 ~1987.9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實研 助研 團支書

1987.9 ~1989.6 墨西哥學院、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博士研究生

1989.6 ~目前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科研人員

所黨委委員(1989年7月)

副研究員(1992年8月)

所長助理(1995年7月)

副所長(1998年10月)

研究員(1999年8月)

所黨委副書記(1999年11月)

紀檢委書記(1999年12月)

院紀檢委員(1999年12月)

博士生導師(2002年9月)

所長(2004年12月)

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增選學部委員。

主要專著

[ 1] 《魔幻現實主義大師》,黃河文藝出版社,1988年,15萬字

[ 2] 《拉美當代小說流派》(青年社科基金項目),社科文獻出版社,1995年, 23萬字

[ 3] 《20世紀墨西哥文學史》(中華社科基金“八五”規劃重點項目),青島出版社,1998年,20萬字

[ 4] 《加西亞·馬爾克斯評傳》,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23萬字。(普及版《加西亞·馬爾克斯傳》,新世紀出版社,2003年)

[ 5] 《魔幻現實主義》,遼寧大學出版社,2001年,10萬字。(普及版《南美的輝煌》,海南出版社1993年)

[ 6] 《博爾赫斯》,華夏出版社,2001年,15萬字

[ 7] 《20世紀外國文學史》(社科基金“九五”規劃重大項目,西語部分約20萬字),譯林出版社,2004年,首屆政府圖書獎;

[ 8] 《西班牙文學簡史》(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21萬字

[ 9] 《西班牙文學大花園》,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33萬字;

[10] 《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譯林出版社,2007年,36萬字(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作品”);

[11] 《堂吉訶德的長矛》(評論、隨筆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23萬字;

[12]《塞萬提斯學術史研究》,譯林出版社,2012年,32萬字;

論文

[ 1] 《拉丁美洲文學的崛起》,《外國文學研究》,1984年第4期,8千字

[ 2] 《古印第安文學述評》,《國外文學》,1985年第4期,1萬2千字

[ 3] 《魔幻現實主義與古印第安文學》,《外國文學研究集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第10期(總),3萬字

[ 4] 《魔幻現實主義與〈堂吉訶德〉》,《讀書》,1986年第2期,7千字

[ 5] 《科塔薩爾創作初探》,《外國文學報導》,1986年第3期,1萬4千字

[ 6] 《魔幻現實主義的民族淵源》,《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2萬4千字

[ 7] 《〈百年孤獨〉及其藝術形態》,《外國文學評論》,1988年第1期,9千字

[ 8] 《拉丁美洲小說的自然主義傾向》,《自然主義》,《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1萬5千字

[ 9] 《拉美意識流小說及其結構形態》,《意識流》,《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1萬字;

[10] 《拉美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管窺》,《二十世紀現實主義》,《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萬6千字

[11] 《管窺蠡測:拉美當代小說新觀念新技巧述評》,《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2萬2千字

[12] 《胡利奧·科塔薩爾》,《第十四屆青年文學獎集》,香港青文書屋,1989年,2萬8千字

[13] 《拉美當代小說結構形態管窺》,《外國文學評論》,1990年第1期,1萬字

[14] 《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文藝報》,1991年1月5日第6版,8千字

[15] 《亦真亦幻的感覺 形上學的超越》,《世界文學》,1991第4期,1萬字

[16] "Mutra"(1952), Revista Canadiense de Estudios Hispánicos, Vol. XVI,Primavera 1992 . P188~200

[17] 《加西亞·馬爾克斯 — 熱帶叢林的魔幻》,《二十世紀藝術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2萬1千字

[18] 《塞萬提斯新探》,《外國文學研究集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15期(總),1萬字

[19] 《拉美心理小說發展的一個輪廓》,《世界心理小說名著·拉美部分》,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萬8千字

[20] 《拉美文學的自省式回歸》,《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第3期,9千字

[21] 《〈世界詩庫·西葡拉美卷〉序》,花城出版社,1994年,2萬字

[22] 《〈魔幻現實主義作品選〉編選者序》,北嶽文藝出版社,1995年,1萬字

[23] 《博爾赫斯與幻想美學》,《博爾赫斯文集》,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1萬5千字

[24] 《民族性與世界性 — 崛起前的爭鳴》,《外國文學》,1997年第2期,5千字

[25] 《文學·道德·愛情 — 從迪尼斯和蓋羅斯筆下的兩個神甫說起》,《中國首屆葡萄牙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5千字

[26] 《心靈的羅盤》,《外國文學評論》,1999年第4期,1萬字

[27] 《西班牙、葡萄牙文學經典叢書·總序》,崑崙出版社,2000年,2萬3千 字

[28] 《浪漫·現實·古典·現代 — 評〈庭長夫人〉》,《庭長夫人》,唐民權等譯,崑崙出版社2000年,6千字

[29] 《借鏡觀形 洋為中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0年12月19日第3版,6千字

[30] 《童心剖詩》,《文藝研究》,2002年第4期,1萬6千字

[31] 《童心:回歸的愉悅》,《文景》,2003年第1期,9千字

[32] 《點燃未來的萬家燈火》,《文景》,2003年第9期,1萬字

[33] 《全球化?本土化?——20世紀拉美文學的二重選擇》,《外國文學研究》2003第1期,9千字

[34] 《普伊格的無主題小說》,《當代外國文學》,2004年第1期,1萬字

[35] 《〈百年孤獨〉與全球化》,《永遠的烏托邦》,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1萬字

[36] 《回到情節:新世紀西班牙語小說管窺》,《世界文學》,2005年第4期,1萬字

[37] 《變形珍珠:巴羅克與17世紀西班牙文學》,《外國文學評論》,2005年第2期,9千字

[38] 《永遠的堂吉訶德》,《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4期,8千字

[39] 《武俠小說:是耶?非耶?》,《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6期,8千字

[40] 《方法與方向—當前外國文學研究的若干問題》,《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9千字

[41] 《情節+主題“文學方程式”》,《文景》,2005年11/6期,9千字

[42] 《多元文化的並存與交流》,《世界文學論壇·新名著主義叢書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 萬字

[43] 《〈愁容童子〉·〈堂吉訶德〉·童心》,《博覽群書》,2006年第9期,8000字;

[44] 《“陌生化”與經典之路》,《中國比較文學》,2006年第4期,9000字(《新華文摘》2007年第2期“論點摘編”);

[45] 《阿連德的本色與雜色》,《文匯讀書周報》,2007年6月22日,7千字;

[46] 《跨國資本主義時代的文學觀》,《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1萬字;

[47] 《文學的黃金定律》,《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1萬字;

[48]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兼說懷舊》,《文景》,2008年第5期(總45期),8千字;

[49] 《經典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外國文學評論》,2009年第1期,1萬字;

[50]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美洲的魔幻與真實》,《新編外國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8千字;

[51] 《來自拉美文學的啟示》,《文明的對話與夢想》,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1萬字;

其他著作

[ 1] 《七十年代拉丁美洲三部重要的反獨裁小說》,《外國文學動態》,1983年第11期,1 萬字

[ 2] 《拉丁美洲“介入詩”》,《外國文學動態》,1985年第9期,6千字

[ 3] 《塞萬提斯獎獲得者薩瓦托及其創作》,《外國文學動態》,1985年第6期,4千字

[ 4] 《拉美小說的音樂結構》,《外國文學報導》,1988年第3期;3千字

[ 5] 《“孤獨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 記與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次會見》,《世界文學》,1990年第2期,5千字

[ 6] 《世界長篇名著精華:〈堂吉訶德〉、〈阿馬羅神父的罪惡〉、〈阿爾特米奧·克魯斯之死〉〈堂娜芭芭拉〉、〈漩渦〉、〈百年孤獨〉、〈弗洛爾和她的兩個丈夫〉、〈阿瑪莉亞〉、〈擲錢遊戲〉》,灕江出版社,1992年,1萬字

[ 7] 《過去·現在·未來的撞擊》,《奧拉·盲人之歌》,花城出版社,1992年,3千字

[ 8] 《伊甸園裡的亞當》,《追擊·時間之戰》,花城出版社,1992年,3千字

[ 9] 《〈莫雷爾的發明〉譯本序》,花城出版社,1992年,3千字

[10] 《辛勤拓荒十五載 南望樹木竟成林 — 讀〈拉丁美洲文學叢書〉有感》,《出版界》,1994年第3期,3千字

[11] 《〈世界短篇小說精品文庫·拉美卷〉編選者序》,海峽出版社,1996年,1萬3千字

[12] 《〈世界中篇小說名著·拉美卷〉本卷序》,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年,6千字

[13] 《〈獲西班牙塞萬提斯獎作家作品選〉本卷序》,灕江出版社,1996年,5千字

[14] 《〈世界中篇小說經典文庫·美洲卷〉序》,九洲出版社,1996年,5千字

[15] 《〈世界中篇小說經典文庫·歐洲卷〉序》,九洲出版社,1996年,4千字

[16] 《馬德里訪加夫雷拉·英方特》,《外國文學動態》,1996年第1期,6千字

[17] 《也談“馬爾克斯”、“略薩”》,《讀書人報》,1996年11月5日(創刊號)第3版,2千字

[18] 《從荷馬、塞萬提斯的性別說起》,《讀書人報》,1997年1月20日第3版,2千字

[19] 《拉美文壇宿將寶刀不老》,《外國文學動態》,1997年第5期,3千字

[20] 《拉美作家的巴羅克文風》,《中華讀書報》,1998年7月8日第15版,2千字

[21] 《形而上的思考》,《中華讀書報》,1998年8月5日第2版,1千5百字

[22] 《理想主義的勝利》,《北京晚報》,1998年10月17日第11版,2千字

[23] 《西語文豪被揭老底》,《環球時報》,1998年8月23日第7版,2千字,《作家文摘》1998年10月21日轉載

[24] 《世界是一本書》,《中華讀書報》,1998年11月25日第9版,2千字

[25] 《從〈綁架軼事〉說開去》,《讀書人報》,1999年3月3日第4版,2千字

[26] 《瑪雅文化:解不開的謎》,《環球時報》,1999年4月16日第22版,2千字

[27] 《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發表新作》,《環球時報》,1999年6月18日第22版,2千字

[28] 《作家文摘》1999年7月13日轉載

[29] 《話語的權力和權力的話語》,《中華讀書報》,1999年11月17日第15版,2千字

[30] 《走進書的迷宮》,《環球時報》,1999年8月20日第22版,2千字

[31] 《情愛筆記 性愛筆記》,《好書快遞》,2000年1月15日,3千字

[32] 《拉丁美洲的狂歡 — 20世紀拉美小說回顧》,《環球時報》,2000年1月7日第16版,4千字《作家文摘》2000年2月15日轉載

[33] 《博爾赫斯的矛盾與偏見》,《中華讀書報》,2000年4月6日第17版,3千字

[34] 《床上開個美術館》,《環球時報》,2000年8月25日第20版

[35] 《馬爾克斯知恩圖報》,《環球時報》,2000年11月24日第20版,1千字,《作家文摘》第410期轉載

[36] 《拉美作家直面美國》,《環球時報》,2001年1月12日第18版,3千字

[37] 《科埃略的觀念小說》,《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2年7月(總1031期)第4版,3千字

[38] 《遁入虛無——評博爾赫斯的選擇》,《中華讀書報》,2002年3月13日第17版,3千字

[39] 《墨西哥文化想打動美國人》,《環球時報》,2002年11月21日第22版,2千字

[40] 《藝術童心與陌生化》,《北京日報》,2003年1月5日第6版,1千字

[41] 《靈魂與肉體——文學主題芻議》,《北京日報》,2003年1月19日第6版,1千字

[42] 《“終結”後的錢鍾書和博爾赫斯》,《北京日報》,2003年1月12日第6版,1千字

[43] 《故事·情節·小說》,《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28日第11版,3千字

[44] 《也說〈十面埋伏〉——為張氏大片“號脈”》,《北京日報》,2004年8月1日;2千字

[45] 《承諾社會與承諾自我》,《書評周刊》,2004年3月12日第3版,3千字

[46] 《超越界限——評科埃略及其〈十一分鐘〉》,《書評周刊》,2004年8月27日第4版,5千字

[47] 《堂吉訶德在中國》,《環球時報》,2004年4月16日第28版,1千字

[48] 《永遠的魯爾福——兼評〈執著地尋找天堂〉》,《中華讀書報》,2004年3月24日第11版,3千字

[49] 《永遠的堂吉訶德》,《中華讀書報》,2004年9月15日第11版,3千字

[50] 《〈鍊金術士〉序》,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6千字

[51] 《話語·經典及“馬太效應”》,《中華讀書報》,2004年10月3日第11版,3千字

[52] 《“馬太效應”考驗價值觀念》,《中國經濟信息》,2004年第23期,3千字

[53] 《堅持“二為”方向,發展人文學科》,《院報》2005年2月4日,1千字

[54] 《多雷筆下的堂吉訶德》,《舊書信息報》,2005年4月18日,4千字

[55] 《科學發展觀:人文新思想》,《社科黨建》,2005年第4期,3千字

[56] 《點燃文藝復興運動之火的東方人》,《人民日報》,2005年4月19日,3千字

[57] 《堂吉訶德四百歲》,《人民日報》,2005年3月1日(《文匯報》2005年5月6日),3千字

[58] 《整合力量,系統梳理和研究世界文化》,《院報》,2005年6月2日,1千字

[59] 《捭闔於前瞻與回眸之間》,《中國翻譯》,2005年第3期,6千字

[60] 《狹義文化的現狀與功能》,《中華讀書報》,2005年8月10日,3千字

[61] 《堂吉訶德與中國》,《人民日報》,2005年12月13日(《新華文摘》2006年第5期),3千字

[62] 《探詢人性的奧秘》,《夫妻生活·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3千字

[63] 《在天堂下面》,《地獄中心·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3千字

[64] 《西方小說、類小說的一種縱向概括方式》,《院報·理論月刊》,2006年4月27日,5千字;

[65] 《皮托爾:厚積薄發,矢志不渝》,《中華讀書報》,2006年6月21日,4千字;

[66] 《悖論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10月26日第3版;4千字;

[67] 《學海撈珍》,《中華讀書報》,2007年4月25日,3千字;

[68] 《加西亞·馬爾克斯:八十和四十》,《中華讀書報》,2007年5月23日,7千字;

[69] 《加西亞·馬爾克斯迎來八十華誕》,《人民日報》,2007年5月23日,3千字;

[70] 《西語文壇的“格蘭德大媽”》,《書城》,2007年6月號,7千字;

[71] 《拉美作家重振文壇》,《人民日報》,2007年7月11日,3千字;

[72] 《史詩品質的宏大敘事》,《文匯讀書周報》,2008年7月25日,3千字;

[73] 《她世界的一抹風景》,《她世紀叢書·序》,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2008年,7千字;

[74] 《文學資源兩人談》(與閻連科合作),《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1萬5千字;

[75] 《拿什麼拯救現代小說》,《南方的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2月,6千字;

[76] 《盛世修典》,《文匯讀書周報》,2008年10月17日,2千字;

[77] 《為有源頭活水來》,《文藝報》,2008年11月1日,3千字;

[78] 《向著重構的整合》,《中華讀書報》,2009年2月18日,4千字;

[79] 《澤國江山入戰圖》,《西安晚報》,2009年3月22日,6千字;

[80] 《加萊亞諾——發出拉丁美洲的聲音》,《人民日報》,2009年5月19日,3千字;

[81] 《從“鬥爭武器”到“以人為本”》,《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4月23日,3千字。

《拉丁美洲文學的崛起》,《外國文學研究》,1984年第4期,8千字;

《古印第安文學述評》,《國外文學》,1985年第4期,1萬2千字;

《魔幻現實主義與古印第安文學》,《外國文學研究集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年,第10期(總),3萬字(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優秀論文獎);

《魔幻現實主義與〈堂吉訶德〉》,《讀書》,1986年第2期,7千字;

《科塔薩爾創作初探》,《外國文學報導》,1986年第3期,1萬4千字;

《魔幻現實主義的民族淵源》,《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西方文藝

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2萬字;

《〈百年孤獨〉及其藝術形態》,《外國文學評論》,1988年第1期,9千字;

《拉丁美洲小說的自然主義傾向》,《自然主義》,《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1988年,1萬5千字;

《拉美意識流小說及其結構形態》,《意識流》,《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

版社,1989年,1萬字;

《拉美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管窺》,《二十世紀現實主義》,《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中

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萬6千字;

《管窺蠡測:拉美當代小說新觀念新技巧述評》,《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西方

文藝思潮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2萬2千字;

《胡利奧·科塔薩爾》,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第十四屆青年文學獎獲獎文集》,

香港青文書屋,1989年,2萬8千字(一等獎);

《拉美當代小說結構形態管窺》,《外國文學評論》,1990年第1期,1萬字;

《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文藝報》,1991年1月5日第6

版,8千字;

《亦真亦幻的感覺形上學的超越》,《世界文學》,1991第4期,1萬字;

" Mutra"(1952), Revista Canadiense de Estudios Hispánicos, Vol. XVI, Primavera 1992,

pp.188~200;

《加西亞·馬爾克斯 — 熱帶叢林的魔幻》,《二十世紀藝術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年,2萬1千字;

《塞萬提斯新探》,《外國文學研究集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15期

(總),1萬2千字;

《拉美心理小說發展的一個輪廓》,《世界心理小說名著·拉美部分》,貴州人民出版

社,1994年,1萬8千字;

《拉美文學的自省式回歸》,《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第3期,9千字;

《〈世界詩庫·西葡拉美卷〉序》,花城出版社,1994年,2萬字;

《〈魔幻現實主義作品選〉編選者序》,北嶽文藝出版社,1995年,1萬字;

《博爾赫斯與幻想美學》,《博爾赫斯文集》,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1萬5

千字;

《民族性與世界性 — 崛起前的爭鳴》,《外國文學》,1997年第2期,5千字;

《文學·道德·愛情 — 從迪尼斯和蓋羅斯筆下的兩個神甫說起》,《中國首屆葡萄牙

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7千字;

《心靈的羅盤》,《外國文學評論》,1999年第4期,1萬字;

《西班牙、葡萄牙文學經典叢書·總序》,崑崙出版社,2000年,2萬字;

《浪漫·現實·古典·現代 — 評〈庭長夫人〉》,《庭長夫人》,崑崙出版社,2000年,

7千字;

《借鏡觀形洋為中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0年12月19日第3版,7千字。

《童心剖詩》,《文藝研究》,2002年第4期,1萬5千字;

《童心:回歸的愉悅》,《文景》,2003年第1期,9千字;

《點燃未來的萬家燈火》,《文景》,2003年第9期,1萬字;

《全球化?本土化?——20世紀拉美文學的二重選擇》,《外國文學研究》2003第1

期,9千字;

《〈百年孤獨〉與全球化》,《永遠的烏托邦》,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1萬字;

《普伊格的無主題小說》,《當代外國文學》,2004年第1期,1萬字;

《回到情節:新世紀西班牙語小說管窺》,《世界文學》,2005年第4期,1萬字;

《變形珍珠:巴羅克與17世紀西班牙文學》,《外國文學評論》,2005年第2期,1萬字;

《永遠的堂吉訶德》,《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4期,8千字;

《超越界限——評科埃略及其〈十一分鐘〉》,《書評周刊》,2004年8月27日第4版,

7千字;

《武俠小說:是耶?非耶?》,《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第6期,8千字;

《方法與方向—當前外國文學研究的若干問題》,《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9

千字;

《情節+主題=X》,《文景》,2005年第6期,9千字;

《多元文化的並存與交流》,《世界文學論壇·新名著主義叢書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

年,1萬字;

《〈愁容童子〉·〈堂吉訶德〉·童心》,《博覽群書》,2006年第9期,8千字;

《“陌生化”與經典之路》,《中國比較文學》,2006年第4期,9千字(《新華文摘》2007

年第2期轉載);

《阿連德的本色與雜色》,《文匯讀書周報》,2007年6月22日,8千字;

《她世界的一抹風景》,《她世紀叢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2008年,7千字;

《跨國資本主義時代的文學觀》,《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1萬字([日]《翻譯的文化/文化的翻

譯》,桑島道夫譯,日本靜岡大學人文學部,2008年第3號);

《文學的黃金定律》,《渤海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1萬字;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文景》,2008年第5期(總45期),8千字;

《經典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外國文學評論》,2009年第1期,1萬字;

《〈百年孤獨〉:美洲的魔幻與真實》,《新編外國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年,8千字;

《來自拉美文學的啟示》,《文明的對話與夢想》,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1萬字;

《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三十年》,《當代作家評論》,2009年第11期,8千字;

《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六十年》,《中國翻譯》,2009年第6期,1萬字;

《西班牙當代小說舉隅》,《文景》,2009年第9期,1萬字;

《擁抱情節》,《當代作家評論》,2009年第5期,1萬字;

《經典背反及其他》,《外國文學研究》(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0第9期),2010年第2期,

1萬字;

《下現實主義與經典背反》,《東吳學術》(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0第12期,《文藝理論》

2010 第12期),2010年創刊號,1萬5千字;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美洲的魔幻與真實》,《外國文學名著批評教程》,北京大學出

版社,2010年,1萬5千字;

《為有源頭活水來》,《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文學與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8千字;

《來自巴爾加斯·略薩的啟示》,《當代作家評論》(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

2011年第6期),2011年第1期,1萬字;

《文藝復興的另一個維度》,《東吳學術》,2011年第1期,1萬5千字;

《逆水行舟——大江健三郎文學思想蠡測》,《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1

萬字;

《從西葡古典文學看西方霸權的文化先行策略》,《寧波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1萬字;

《保守的經典經典的保守——再評〈百年孤獨〉》,《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5期,

1萬字;

《文學啟示錄》,《東吳學術》,2011年第4期,1萬5千字;

《文學“全球化”背景下的學術史研究》,《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1期,2萬字(《新

華文摘》2012年第11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嗎?——〈文學原理學批判〉導言》,《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

3期,1萬5千字;

《評〈人面桃化〉或格非的矛盾敘事》,《東吳學術》,2112年第5期,1萬2千字;

《蛻變頌——紀念富恩特斯》,《西部》,2012年第11期,1萬字;

《加萊亞諾——發出拉丁美洲的聲音》,《人民日報》,2009年5月19日,3千字;

《拉美文壇巨匠走出魔幻》,《世界新聞報》,2009年8月25日,4千字;

《拉美文情閱讀印象》,《外國文學動態》,2009年第4期,6千字;

《西班牙展團將帶來清新西風》,《中華讀書報》,2009年9月2日,3千字;

《我們還需要堂吉訶德嗎?》,《出版人》,2009年9月(18期),3千字;

《西班牙當代文學經典小叢書·總序》,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1萬字;

《在解構潮中重構經典》,《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0月15日,7千字;

《送去主義及其他》,《中華讀書報》,1009年12月2日第13版,4千字;

《〈百年孤獨〉讓文學走出死胡同》,《世界新聞報》,2009年12月22日,8千字;

《09閱讀·印象之一》,《中華讀書報》,2009年12月23日,3千字;

《當今西語小說管窺》,《作家通訊》1009年第4期,8千字;

《探秘丹·布朗》,《人民日報》,2010年3月2日第20版,2千字;

《西方文學也在走下坡路》,《遼寧日報》,2010年3月25日B10版,6千字;

《外國文學研究與翻譯30年發展回顧與思考》,《領導參閱》,2010年第4期,8千字;

《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外文學的走向》,《領導參閱》,2010年第12期,8千字;

《文學翻譯不可缺失基礎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6月22日第3版,2千字;

《從調笑文藝的消解功能到文藝標準的重建》,《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6月29日第5版2千字;

《向下的文學》,《中華讀書報》,2010年6月30日第13版,6千字;

《薩拉馬戈告別一塌糊塗的世界》,《世界新聞報》,2010年7月9日第18版,3千字;

《葡萄牙送別文壇巨子》,《人民日報》,2010年7月16日第23版,4千字;

《文學翻譯為何屢遭詬病?》,《人民日報》,2010年8月24日第20版,4千字;

《文藝復興的一個維度》,《中華讀書報》,2010年10月20日(第13)思想版,7千字;

《世界文學與民族文學的染色體》,《文藝報》,2011年2月24日第5版,4千字;

《巴爾加斯·略薩如是說》,《中華讀書報》,2011年7月27日(第13)思想版,6千字;

《二十年後談孤獨》,《人民日報》,2011年6月14日20版,3千字;

《〈百年孤獨〉何以暢銷》,《人民日報》,2011年7月8日23版,3千字;

《民族傳統遭遇跨國資本》,《 中華讀書報 》,2011年10月12日 13 版,6千字;

《有形的守望 無形的鄉土》,《中華讀書報》,2011年12月21日10版,3千字;

《〈2666〉是與非》,《 中華讀書報 》,2012年03月07日 13 版,6千字;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嗎?》,《 中華讀書報 》,2012年04月18日 13版,7千字;

《蛻變頌——紀念富恩特斯》,《文藝報》,2012年5月25日4版,6千字;

《拉美文化:發展與困境》,《文匯報》,2012年6月25日D版,6千字;

《文學理論到了該清理的時候》,《遼寧日報·文化觀察》,2012年4月27日,5千字;

《正確處理批判與繼承、普及與提高的關係》,《遼寧日報》,2012年5月29日,5千字;

《世界文學視野中的莫言》,《文匯報·文藝百家》,2012年10月16日(第12版),4千字;

《馬爾克斯的“偉大愛情”》,《人民日報》,2012年11月30日第23版,3千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