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為

作為一名評論家他對時局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客觀,有力的言辭是他的評論特點。

人物簡介

陳有為陳有為
華盛頓《中國論壇社》社長、海外中國研究學者、新加坡《聯合早報》特約評論員。身處異鄉戀故園,我以我文薦軒轅。

最近文章

中美之間兩樁公案何時了?

關係關係

拔劍出鞘也要量力為之

放眼世界看台灣

金秋北京印象

何不邀請金正日訪美

一代鴻儒離去

唯余星辰寥

中國對朝鮮局勢要有深謀遠慮

從葉卡捷琳堡看世局變化

朝核危機看不到解決前景

朝鮮核試驗危害中國安全

阿富汗戰爭比伊拉克更難打

歐巴馬外交班子的兩套人馬

朝鮮半島局勢再次緊張

透視希拉蕊訪華之行

歐巴馬的夢想與現實

布希八年白宮夢

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

2008年,中國向世界展示力量

中美建交三十年的回憶與思考

陳水扁窮途末路猶掙扎

歐巴馬有望入主白宮

蘭普頓新著看美國的中國觀

兩岸關係中的中華民國因素

馬英九當政後與兩岸關係

馬政府藍綠合營 兩岸情乍暖還陰

重要評論

問軍購案之後 再看台灣

和平發展和平發展
最近台灣局勢有兩件事情很引人注目:一是美國政府宣布將向台灣出售價值64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包括“愛國者”反導飛彈與“黑鷹”直升機;二是負責台海兩岸交流的主管部門經過磋商之後,要在為期不遠的將來簽訂一項“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
意義相反的兩件事情
如果說美國對台軍售是美台雙方在北京背後插了一刀,則ECFA的簽訂無異是中國送給台灣的一份大禮。這兩件意義相反的事情發生在同一時間,就沒法不令人產生疑問:在目前錯綜複雜的中美台三邊博弈中,究竟誰是左右逢源的贏家?
美國對台軍售究竟能否加強台灣防備北京的軍力,姑且不論,但台灣將從ECFA的簽訂中撈取極大好處,則是明擺的事實。由於中國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望洋興嘆的台灣唯有跟大陸簽訂相當於自由貿易的初步協定,才能去跟東協國家談判,進而爭取成為自由貿易區的成員。這不僅有助於台灣經濟成長,使不具國家身份的台灣避免被邊緣化的危險,而且會給內外交困的馬英九增添一筆重要政治資本。
中國聲色俱厲地譴責美國對台灣軍售,不遷怒於台灣,反而拉它一把,確實令人感到意外。這一行動所釋放的信息難免會使華盛頓得出結論,中美台三邊關係儘管一時出現困難,但事態發展並非不可收拾,眼前僵局過後,仍有轉圜餘地。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一方面金剛怒目冷對美國,另一方面又對台灣恩惠有加。那些愛國激情飽滿、慣於對外表示“不高興”的中國憤青和老百姓們,面對這樣的事實難道就不會“不高興”嗎?
自從前年國民黨選舉獲勝以來,台灣多數選民希望馬英九能整頓朝政、改善民生,在抑制台獨勢力與推進兩岸關係方面有所作為。大陸則確立“先經濟、後政治”的方針,善意對待,使台灣得以稱為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保持既有外交關係,向大陸出口已經滯銷的農產品。而ECFA的談判,更表現了北京的誠意。
但一年來的事實證明,馬英九要的只是經濟利益,對推進兩岸政治關係並無興趣。他所宣稱的“三不”方針,即“不獨,不統,不武”,被中國軍方發言人指責為“保持和平分裂”。而所謂“有生之年大概不可能實現統一”之說,則清楚表明他的大陸政策核心,就是保持兩岸現狀的無限期凍結。
和平和平

為了當“全民總統”,馬英九對民進黨懷有莫名其妙的謝罪感,藉口司法獨立而對陳水扁案有意迴避,甚至傳言想予以特赦。人們曾經寄予厚望的這位台灣領導人,顯然不是能夠大開大合求新求變的雄才大略,而是慣於守舊之輩。北京要想在他身上投資並希望獲得回報,將是緣木求魚。
何況經過多年政黨政治,台灣政壇中為了一己私利而虛情假意和缺德惡行之事比比皆是。一年前,台南一位女官員為了撈取政治資本而闖蕩北京,結果今日學得漢語歸,明日轉身罵漢人。北京以為給台灣一點小恩小惠就能改變台灣人心,實在是莫大的誤解。台灣朝野決不會追隨和奉行中國意志,除非北京接受台灣脫離中國。
美國宣布新的對台軍售,使馬英九大受鼓舞,表示這將“有助於台海穩定,讓兩岸在和解過程中更有信心”。台灣島內也有政客型學者稱頌美國軍售,甚至說北京對美公司制裁是“自取其辱”。
用中國古話來說,這叫“穴壁而窺,見不盈尺”,以為在牆上打個窟窿,外邊的世界就只有窟窿那么大。歐巴馬宣布對台軍售,固然是要執行布希時期就定下來的政策,重申對台灣承擔的義務,但這決非表明他有意要向北京顯示實力,不惜將來為了台灣而與中國決一死戰。
如果人們並不健忘的話,十年前布希上台執政時,就說不惜一切協防台灣,後來又怎么樣了?再往前推十年,里根在90年代初大選時也曾誇口要和台灣建立官方關係,而他在1985年訪華時卻閉口不談台灣,讚揚中國的“所謂共產主義”。
請問,從現在開始的十年之內,會有一位美國總統拍著胸脯絕對保證美國出兵保衛台灣嗎?誰要是這樣認為,誰就是“穴壁而窺”的淺薄之徒。正因為中國國力迅速增長,兩岸力量對比今非昔比,美國朝野現在既不便中止對台關係法,又為可能與中國兵戎相見的後果而發愁。
在這種情況下,尋求一項政策設計來使美國體面下台,就成為某些學者專家的新任務。
美國波特蘭大學政治系助教吉雷在今年初美國《外交事務》期刊上拋出所謂“芬蘭化”一文,主張只要台灣選擇“芬蘭化”模式,美國無須再在軍事上援助台灣,中國就能和平發展,中美台三方都能相安無事。
可笑的是,這位教授對事物的差異性都不能區別,其水平實在是不及格。芬蘭之所以“芬蘭化”,在於它從來也不是蘇聯或俄羅斯的一部分;而台灣之所以不能“芬蘭化”,是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不管是大清帝國、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要讓台灣“芬蘭化”了,美國倒是省事,可以不用跟中國打仗,但中國能夠接受這種喪權辱國的條件嗎?
吉雷這一招,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對台政策有新思考,希望找出一條道路,讓美國不必動武,既能實現兩岸休兵,又使台灣與大陸保持分離狀態。不過說穿了,這也不過是馬英九“不獨、不統、不武”政策的翻版而已,有什麼新鮮的呢?

華語傳媒圈知名時事評論員

時事評論員是新聞媒體在報導、評論新聞事件時的喉舌,他們或犀利、或理性的評論風格,對時事背景、影響等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評論讓讀者、觀眾從全局掌握時事資訊。
蔡逸儒| 陳有為| 陳子帛 | 韓方明| 胡忠信| 黃彬華| 邱震海| 阮次山| 邵宗海| 石之瑜| 譚中| 韋弦| 於時語| 鄭永年 | 卓南生 | 鄢烈山 | 姚於 | 尹乃菁| 宋燦熙| 劉成友| 何亮亮| 楊錦麟| 邱立本| 梁文道| 石齊平| 郭一鳴| 呂寧思| 馬鼎盛| 朱文暉 | 紀碩鳴 | 劉和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