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

K.364是一部奇特而少見的作品,它是莫扎特為小提琴和中提琴寫的協奏曲,不過它與一般的協奏曲不同,它既是交響曲也是協奏曲(Sin iacon 莫扎特最重要的兩首交響協奏曲K.364(forViolin

K.364是一部奇特而少見的作品,它是莫扎特為小提琴和中提琴寫的協奏曲,不過它與一般的協奏曲不同,它既是交響曲也是協奏曲(Sinfoniaconcertante),因為交響部分在一些段落是獨立的,它並非擔任協奏的角色。KV.190則是莫扎特為兩把小提琴,雙簧管和大提琴寫的協奏曲。此外,還包括莫扎特的另外兩部作品:adagio,KV261,E大調為小提琴與管弦樂所作的慢板。Rondo,KV269,為小提琴和樂隊而作的迴旋曲。N_y#Y{c{(
Th5}?j7
交響協奏曲(SinfoniaConcertante)是一種盛行於巴洛克晚期,特別為巴黎、倫敦、曼海姆地區所偏好的協奏曲類型,它可以說是巴洛克大協奏曲(ConcertoGrosso:樂團與獨奏群組相抗衡的協奏類型)、獨奏協奏曲(SoloConcerto)、以及當時小編制交響曲結合下的形式,也可說是當時風潮所至而形成的協奏曲型態。交響協奏曲之所以發展成巴黎的時尚音樂類型,主要在於交響協奏曲能迎合巴黎聽眾的喜好,除了在音樂風格上采以嬉遊曲的愉悅精神,兩位或更多獨奏者技巧的展現與豐富旋律線間彼此的唱和,都是促成交響協奏曲興起的要素。v7D3aWoe
&d[%
然而真正將交響協奏曲帶入高度藝術境界的卻是莫扎特,而其後又影響了貝多芬創作三重協奏曲與布拉姆斯創作的大小提琴雙協奏曲。莫扎特最重要的兩首交響協奏曲K.364(forViolin&Viola)、K.365(fortwoPianos)都是1779年莫扎特自巴黎返回薩爾茲堡後所寫,不難推測巴黎之行對莫扎特交響協奏曲創作上的影響,不過在音樂內容上,莫扎特並沒有因襲當時交響協奏曲所時興的娛樂性質,相反地莫扎特賦予了這類型的作品更高藝術成就,同時也作了一些演奏效果上不同的嘗試

首先在這首編號K.364給小提琴、中提琴及管弦樂團的交響協奏曲中,莫扎特提升了樂團部分在樂曲中的地位,它不再像是巴洛克的大協奏曲般僅是與獨奏群抗衡的群體合奏效果,或在獨奏協奏曲中扮演襯托的角色,莫扎特讓管弦樂部分獨立出來,並使其在音樂表現上更為深刻;另外為了使音響更為豐富,莫扎特更細分中提琴為兩個聲部

而針對獨奏樂器的部分莫扎特也有很特殊的嘗試,他讓中、小提琴以音樂對話的方式來表現,這在他K.365兩架鋼琴協奏曲中也有相同的嘗試,透過這樣的對唱方式,獨奏樂器間的音樂互動性提升,也加深了音樂的整體性。此外莫扎特為了音響、音色上的需要,他讓獨奏的中提琴先將定弦全部調高半音,再以D大調拉奏這個降E大調的協奏曲,這是一種特別的嘗試,但是現在的演奏者多不再採用這種方式演奏,而是直接拉奏降E大調。此外在這首協奏曲中莫扎特還親自寫下了裝飾奏的部分,使得音樂的呈現更為完整。

在這三樂章的交響協奏曲中,莫扎特無論是在形式或風格上,都達到一個高度成熟的境界,以形式而言,第一、二樂章的奏鳴曲式、以及第三樂章的迴旋曲式皆是以管弦樂與獨奏部分間整體的搭配而完成,不存在有tutti或solo的音樂區隔性;以音樂內容來看,第二樂章充分的表露了深刻的音樂內涵,而一、三樂章里中、小提琴間完美的對話及管弦樂團精彩的音樂呈現,交織成史上偉大的交響協奏曲樂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