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水療法

(1)冷水手浴水溫10-20℃,時間2-10分鐘,適用於手部急性炎症、急性扭、挫傷。 (2)溫水坐浴水溫36-39℃,時間20-30分鐘。 (3)熱水坐浴水溫40-42℃,時間10-15分鐘。

一、概 論
(一)定義
水療法就是利用水的物質化學性質,以各種方式作用於人體,來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二)水的物理性質
水具有較大的熱容量(比熱為1)並有較大的熱傳導性,約為空氣的33倍。易於散熱和吸取熱量,故水對於機體易產生溫度刺激——溫熱或寒冷刺激。
水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可任意改變其形態,所以可利用水進行各種方法的治療。
水是最常用的良好溶媒,可溶解多種藥物,故可用以進行各種自然的和人工礦泉,氣水及藥水浴療。
水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取用方便,為治療提供了方便的條件。
(三)水的生理作用和治療作用
水療法治療作用的基本因素有三:1.溫度刺激作用。其生理作用大體與熱療法相似。2.化學刺激作用。3.機械刺激作用。各種水療法作用不同與三種因素所占比重有關。如一般淡水浴治療作用主要為溫度刺激:而藥水浴則以化學刺激為主,溫度其次;淋浴則主要為機械性刺激,溫度刺激為次。
水療法根據所採用的溫度、水中所含物質成分及治療方式不同,可產生鎮靜,催眠,興奮,發汗,退熱,利尿,抗炎,止痛,促進吸收,促進新陳代謝,鍛鍊機體等作用。
各種水療法主要作用於皮膚,亦可作用於體腔黏膜,通過神經和體液反射而致局部、節段性或全身性反射作用。水療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可對體內各系統產生強弱不等的反應,其中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對水療的反應最敏感,就溫熱作用而言,水療可迅速引起機體產生對溫熱刺激一系列反應,但由於水的物質性能及人體生理調節機能,水療不易直接達到使機體深部組織加熱的目的。但可通過反射途徑對深部組織器官甚至全身引起一定的反應。
(四)設備與治療方法
1.水療的設備 水療法種類很多,有的簡便易行,不需任何特殊設備,可在家庭或連隊、邊防農村以及戰地環境下進行,如局部手、足浴、坐浴、沖洗等。有的則需要一定的設備。
2.治療方法:
水療方法的技術操作正確與否可影響治療效果。治療時必須根據病情恰當合理掌握水的溫度和治療時間,原則上水溫與機體溫差增大,治療時間宜相應縮短。如:
冷水浴,25℃以下,2-5分鐘。
涼水浴,25-33℃,5-10分鐘。
平溫浴,34-36℃,15-40分鐘(不感溫浴,對機體不產生明顯的溫度刺激)。
溫水浴,37-38℃,10-20分鐘。
熱水浴,39℃以上,10-15分鐘。熱水浴時應注意溫度不宜過高,治療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將對心血管功能是不利影響,對兒童,老年人及心血管功能不佳應注意。水療的方法繁多,不能一一論述,現就與戰傷治療關係密切的局部浸浴和旋渦浴簡要介紹之。
二.局部浸浴
1.手浴 用特製的或一般相宜的手浴盆均可。其容量約10-20升。
(1)冷水手浴 水溫10-20℃,時間2-10分鐘,適用於手部急性炎症、急性扭、挫傷。
(2)溫水手浴 水溫37-38℃,時間20-30分鐘,多用於止痛或反射性地作用於呼吸系統疾患,如支氣管哮喘,急性支氣近炎,急性肺炎等。
(3)熱水手浴 水溫40-43℃,時間10-20分鐘,適用於手部扭挫傷恢復期和手部外傷手術後關節功能障礙。
(4)冷熱水交替手浴 用兩個手浴盆,一盆水溫為42-44℃,另一盆15-20℃。浴時,患者將手先放入熱水中浸泡1-2分鐘,取出後再浸於冷水中10-15秒鐘,重複數次,最後以熱水浴結束。也有主張套用較長時間,按先熱後冷的順序,治療時間為7:5,5:2,4:1(分鐘)等適用於血管運動神經功能紊亂,如多汗症、肢端紫紺症。
2.足浴 可用特製的或一般相宜的足浴盆。分高位足浴,浴水浸至膝關節以下;低位足浴,浴水浸至踝關節附近。
(1)冷水足浴 水溫10-20℃,時間10秒-10分鐘,適用於足部急性炎症、足部多汗症、足部持久發涼。在糖尿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腹部及盆腔炎症時禁用。
(2)熱水足浴 水溫40-30℃,時間10-30分鐘,適用於頭部充血,頭痛,失眠,神經痛,月經期痙攣,足及踝關節扭、挫傷恢復期及關節功能障礙。於熱足浴水中加入芥茉可用於治療急性鼻炎及急性喉炎。
(3)冷熱交替足浴 水溫及治療時間同手浴。適用於足部血管運動神經功能紊亂,如多汗沔,肢端紫紺症。疑有腦血管硬化時,冷、熱足浴均禁用。
3.坐浴 用特製的從浴盆或相宜之容器進行。在特製的坐浴盆治療時浴水不斷更新,並有噴向腰部及會陰部的淋浴裝置。
(1)冷水坐浴 水溫10-20℃,時間2-10分鐘。適用於無力性便秘,閉經,遺精,陽萎,膀胱無力症,痣核急性炎症期,痣核術後,直腸炎,直腸周圍炎。但於以上器官組織急性炎症,痙攣狀態,疝痛,出血,腎炎,風濕性症時禁用。
(2)溫水坐浴 水溫36-39℃,時間20-30分鐘。
(3)熱水坐浴 水溫40-42℃,時間10-15分鐘。
溫、熱水坐浴時,頭部須置冷敷。
在溫、熱水坐浴作用下,痙攣性疼痛或疝痛可迅速緩解,常用於膀胱、腸道的里急後重。腎絞痛,盆腔器官的慢性亞急性炎症,直腸肛門手術後遺症,痔核慢性期,在無力性便秘,內臟下垂,肝淤血時禁用。
4.漸加溫浴(弗氏浴) 是一種逐漸提高的局部熱水浴。可用於一個肢體或四肢,須用特製的浴盆。浴中置有溫度表,以觀察水溫,在10分鐘內使水溫漸增到40-45℃,開始水溫35-36℃。後又繼續10-15分鐘,全部治療時間為20-25分鐘。此法具有明顯反射作用,可改善心臟功能,減少心跳次數,降低血壓和加強物質代謝。可治療高血壓病以及伴有動脈硬化的高血壓病,支氣管哮喘,心肌疾病,失眠等疾病。
5.旋渦浴 用特製的浴盆,其中裝一馬達帶動的攪動器,以一定的壓力在浴盆內旋轉,使浴水呈旋渦式流動,水溫40-42℃,時間20-30分鐘。此法在溫熱作用同時對肢體產生明顯的機械刺激作用,有使肢體末梢血管明顯擴張充血,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可套用於局部肢體,也可套用全身。
多用於運動支持器官疾患,如四肢關節,肌肉的慢性風濕疾病,扭、挫傷,早期關節功能障礙,疤痕,粘連神經炎,腱鞘炎,廢用性肌萎縮,癔病性癱瘓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