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非羅—亞細亞語系

阿非羅-亞細亞語系(Afro-Asiatic family),又稱閃-含語系(Semito-Hamitic family)。分布北非和西南亞的一個主要語系,包括阿拉伯語、希伯語、豪薩語和阿姆哈拉語等主要語言。使用人口近2億。通常分為以下5個語族:閃語族、埃及-科普特語族、柏爾語族、庫施特語族和查德語族。

概述

阿非羅-亞細亞語系阿非羅-亞細亞語系

阿非羅-亞細亞語系(Afro-Asiatic family)分布於北非西南亞的一個語系 。舊稱閃-含語系,包括阿拉伯語希伯來語等主要語言 。使用人口近2億 。通常分為5個語族:閃語族、埃及-科普特語族、柏柏爾語族、庫施特語族和查德語族。①閃語族。主要包括阿拉伯語、希伯來語、阿拉米語、馬爾他語等。使用人口近1.3億 。語言特點是:原來的 6元音系統已發生變化;詞沒有陽性標記,只有陰性標記;用複雜的中加元音系統和加前、後綴的方法構成新詞。②埃及-科普特語族。最初的代表是古埃及語,約4世紀以後為科普特語所取代,後者今僅用於宗教儀式。③柏柏爾語族。分布於北非。主要語言有什盧赫語、塔馬齊格特語等。使用人口約800萬。柏柏爾諸語言彼此極為相似 。④庫施特語族。主要語言有索馬里語、蓋拉語等。分布於索馬里、衣索比亞等地,使用人口約1500萬。⑤查德語族。分布於撒哈拉以南地區 。 主要語言包括豪薩語 , 使用人口約3000萬。

主要語言

包括阿拉伯語、希伯來語等主要語言.

1.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即阿拉伯民族的語言,屬於閃含語系閃語族,主要通行於中東和北非地區,為下列二十二國的官方語言: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聯、阿曼、科威特、巴林、卡達、伊拉克、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索馬里、吉布地、茅利塔尼亞、葛摩、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此外,中國部分回族人也會說阿拉伯語。以阿拉伯語作為母語的人數超過二億一千萬人;同時阿拉伯語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語言,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就是用阿拉伯語書寫與傳播的,穆斯林或多或少能懂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源自一種古老語言閃米特語,公元5世紀前後,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形成了統一的阿拉伯語文學語言。7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和阿拉伯帝國的興起與擴張,以及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傳入其他國家,這種語言很快成為東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羅陀,南到北非,北至裏海這一廣大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語;在歐洲中古世紀,它是保存希臘文化和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媒介語。
阿語依照各國、各地的不同存在方言。在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沿海,阿語有若干方言,這些方言統稱為南阿拉伯語,南阿拉伯語與北阿拉伯語差異之大以至人們認為是一門獨立語言。另外西北非的摩洛哥方言和中東方言交談也不能互相理解。但是《古蘭經》作為阿語的經典與範本保證了阿語的發展和規範的統一,各個方言區的人交流可以使用古典阿拉伯語的書寫文本。因此阿拉伯語有以《古蘭經》語言作為規範的標準阿拉伯語( الفصحى )和各地方言土語(العامّية )的重大區分。標準語通用於阿拉伯各國的文學、教育、書刊、廣播、會議、公文、函件以及各種國際交往場合。方言多用於各國民間的日常口語,有埃及、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葉門、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8大支,其中以埃及方言影響最大。
العربية‎ al-ʻarabiyyah
發音:IPA: /alˌʕa.raˈbij.ja/
總使用人數:2.06 億(根據民族語, 1998年對所有方言的母語使用者統計);2.86 億(CIA World Factbook 2004年統計所有阿拉伯國家人口),剔除其他國家的阿拉伯少數用者和雙語使用者
排名:5(母語) 排名稍前於葡萄牙語和孟加拉語
語系:閃含語系 亞非語系 閃米特語族 中閃米特語支 SouthCentralSemitic 阿拉伯語
阿拉伯語書法欣賞語言地位:聯合國工作語言
使用阿拉伯語的國際組織
聯合國,阿拉伯國家聯盟,伊斯蘭會議組織,非洲聯盟
阿拉伯語管理機構
埃及:Academy of the Arabic Language - مجمع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阿拉伯語語言代碼
ISO 639-1: ar
ISO 639-2: ara
ISO/DIS 639-3: ara — 阿拉伯語 (一般)
個別的代碼可參看en:varieties of Arabic..

2.希伯來語

希伯來語希伯來語

希伯來語屬於亞非語系閃米特語族(或屬閃含語系閃語族),為猶太教的宗教語言。過去的二千五百年,“希伯來語”主要用於《聖經》與相關宗教方面的研究,自從20世紀特別是以色列復國以來,“希伯來語”作為口語在猶太人中重新復活,漸漸取代阿拉伯語、猶太西班牙語和意第緒語(或稱為“依地語”,猶太人使用的國際交流語),以色列建國後將“希伯來語”定為官方語言之一,目前(2004年)使用人口約510萬,另一種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
閃語是古時米索波大米亞(Mesopotamia)、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阿拉伯這片廣大地區民族的日常用語。按地區,我們可以將閃語分成三支:
A. 東閃語(East Semitic)
B. 西北閃語(Northwest Semitic)
C. 西南閃語(Southwest Semitic)
其中西北閃語(Northwest Semitic):分為兩支:
1. 亞蘭語(Aramaic)
2. 迦南閃語(Canaanite)
(a) 摩押(Moabic)
(b) 腓利基(Phoenician)
(c) 希伯來文(Hebrew)
(d) 烏加列文(Ugaritic)
猶太人原來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島的一個遊牧民族,最初被稱為希伯來人,意思是“遊牧的人”。根據記載他們歷史的聖經傳說,他們的遠祖亞伯拉罕(阿拉伯發音為易卜拉辛)原來居住在蘇美爾人的烏爾帝國附近,後來遷移到巴勒斯坦,他的後代分為兩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古蘭經中也承認亞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猶太人到世界各地後,語言、風俗逐漸和當地居民同化,但他們堅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維持民族的獨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來字母書寫文字,在義大利、西班牙的猶太人,語言被同化,用希伯來字母書寫的叫“拉丁諾文”;在德國、波蘭的猶太人語言為“依地文”;在中國的猶太人,由於他們的宗教信仰也不吃豬肉,逐漸和回族混淆。因為他們信仰不同,在基督教國家受到歧視,不得擁有土地,只好經商,逐漸積累商業經驗,基督教徒不允許放高利貸,而猶太人的信仰不禁止,可以從事信貸活動,逐漸成為歐洲的著名商人和銀行家,更為低層平民所憎惡,不時發生打擊猶太人事件。終於導致在希特勒德國發生迫害、消滅整個民族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大量移居美國和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重建以色列國,重新人為恢復希伯來語言,導致和當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人的矛盾鬥爭,使中東成為世界的熱點地區。
希伯來語共有22個字母,他們皆為輔音字母。但事實上,任何一門用口表述的語言,若沒有元音,根本就不可能藉聲帶發出聲音來,希伯來語自然也不例外。希伯來語的元音就包含在其輔音中。拼寫的時候用四個輔音字母Alef, He, Vav, Yud當作元音來拼寫單詞,也就是說這四個輔音字母Alef, He, Vav, Yud身兼兩職,既做輔音字母又做元音字母,這四個字母也同樣可以互相組合成為複合元音。現代的希伯來語拼寫是相當規則和準確的。
希伯來語除了22個字母外,還有詞尾發生形狀變化的5個字母。伯萊文的行文和阿拉伯文相同,都是從右到左書寫。
希伯來文缺乏形容詞,因此他們在描寫的過程中就用比喻的方式,比如: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你的唇好像一條朱紅線;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
希伯來文雖然簡單,用起來卻要十分謹慎。據說一個小點也是一個字的。這可能是為維持語言文字在運行中保持自然、純樸、神聖。
希伯來語語法是部分分析式的,使用前置詞而非文法格來表達如與格、離格和賓格這樣的形式。但是屈折在動詞和名詞的形成中扮演了決定性角色。比如,名詞有一個構造狀態,叫做“smikhut”,用來指示“屬於”關係: 這是更加曲折語言的屬格的逆反。處在 smikhut 的詞經常用連字號 hyphen 合併起來。在現代講話中,這個構造的使用有時同意思為“of”的前置詞“shel”是可互換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古老的變格形式被保留了(特別是在習慣用語和類似情況下),並且“人稱”前接詞被廣泛的用來“變格”前置詞。
希伯來語字母及發音
א Aleph
בּ ב Beth
גּ ג Gimel
דּ ד Daleth
ה Hey
ו Waw
ז ZAYIN
ח Heth
ט Teth
י Yod
כּ כ ך Kaph
ל Lamed
מ ם Mem
נ ן Nun
ס Samek
ע Ayin
פּ פ ף Pey
צ ץ Tsade
ק Koph
ר Resh
שׂ שׁ Sin
תּ ת Taw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