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都拉薩

阿都拉薩

阿都·拉薩(Abdul Razak,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簡稱拉薩,又譯阿卜杜勒·拉扎克,全名阿都·拉薩·胡先或阿卜杜勒·拉扎克·海珊(Abdul Razak Hussein)。 自從1951年東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統主席職位之後,阿都·拉薩便出任巫統副主席。長期以來,他是為人所熟知的東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繼人。馬來亞聯合邦獨立後,他出任副首相兼國防部長,一直到1970年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後,他乃坐上巫統主席之職位,並在1970年9月22日開始出任第二任馬來西亞首相。 1976年1月,阿都·拉薩在治療白血病時在倫敦逝世,終年54歲。 1976年1月14日,其姐夫胡先翁繼任成為了第三任馬來西亞首相。

基本信息

人名解析

按照馬來人名字結構,此人馬來名 Abdul Razak Hussein中,“ Hussein”是父名,不是姓氏,提及此人時應以其本名“ Abdul Razak”為主。

針對此人本名和父名,不同國家或媒體存在不同譯法 :

•本名“Abdul Razak”一般譯為“阿都·拉薩”,也有機構譯為“阿卜杜勒·拉扎克”;其本名可簡稱為“拉薩”或“拉扎克”。

•父名“Hussein”一般譯為“胡先”,也有機構譯為“海珊”。

•阿都·拉薩頭銜為“敦”,其父親頭銜為“拿督”,因此在其本名前常加上“敦”而父名前加上“拿督”,以顯示其身份地位。

人物生平

學習階段

阿都·拉薩出生於彭亨州,擁有印尼武吉斯(Bugis)血統。

少年時期曾在著名的霹靂州江沙馬來學院就讀。

較後獲獎學金在新加坡萊佛士書院攻讀法律專業。

1950年,在英國考獲法律學位,成為一名外席律師。

參政階段

1950年,阿都·拉薩參加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並且被選為巫統青年團團長。

1951年,出任巫統副主席。

1955年,參加馬來西亞首次全國立法議會之大選。

1956年,聯盟代表團前往英國談判馬來亞聯合邦獨立,他是代表團的成員之一。

除了副首相職位之外,他亦曾兼任鄉村發展部長,國防部長之重要職位。

1969年,種族衝突五一三事件發生後,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他出任國家行動理事會主任。

1970年,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於9月22日退休,他接任首相之職位,兼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

1976年,在治療白血病時在英國倫敦逝世,終年54歲。

後來,其姐夫胡先翁(海珊)繼任成為了第三任馬來西亞首相。

為政舉措

巫統在阿都·拉薩的領導下,採取了一連串的新政策,積極推動國民教育政策,倡議關於實現東南亞中立化的《吉隆坡宣言》。此外,他宣布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俾在20年內建立起一個馬來人的經濟社會,讓馬來族享有特權,如公司股權、大學學額等,以提高馬來族的經濟地位,這給巫統帶來了新的面貌。

1969年馬來西亞大選中,原本由巫統、馬華和印度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馬來語:Perikatan,成立於馬來亞的政黨聯盟)受挫,損失了許多席位,流失了大量華人和印度人選民。大選後,馬來人支持的聯盟黨與非馬來人支持的幾個反對黨各自組織遊行示威,最終演變為暴亂——五一三事件。

敦拉薩進行活動之下,他先在砂拉越州與人民聯合黨、在檳城州與民政黨、在霹靂州與人民進步黨,以及泛馬回教黨,組成了州和中央聯合政府。

1974年,他將聯盟改組為國民陣線(國陣,當時擁有14個成員黨,數量更多的新政黨聯盟),其中還吸收了部分反對黨加入。

1974年7月,馬來西亞舉行第四次之全國普選。國陣在154個國會席位中贏得了135個席位。而在州議會方面,全國360個席位中贏得了215個席位。可說是他的一項輝煌的成就。

在外交關係方面,他積極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1974年5月28日至6月2日,應總理周恩來邀請率領馬來西亞代表團,官式訪問北京,正式簽署馬、中兩國建立邦交之協定。

馬來西亞時任首相阿都拉薩在東協國家中率先訪華 馬來西亞時任首相阿都拉薩在東協國家中率先訪華
阿都拉薩與周恩來 阿都拉薩與周恩來

家族成員

•妻子:拉哈諾雅

•孩子:

1.

長子:納吉(Najib),2004年出任馬來西亞第九任副首相、2009年出任第六任首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