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格蘭特

宗教辭彙,是錫克教的經典。錫克教產生於15世紀後期。是一種試圖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教義融為一體的宗教。

簡介

阿迪·格蘭特是錫克教的經典
印度被人們稱為“宗教博物館”,印度教是第一大教,信奉者達到了人口的83%,而錫克教徒在印度這個人口大國中只占約2%,主要生活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錫克教儘管教徒不多,但其教義、教規、寺廟以及教徒的穿戴都極具特色,是一門十分。

歷史

錫克教產生於15世紀後期,由鼻祖那納克在印度旁遮普創建。錫克教吸收了印度教的虔信派及伊斯蘭教蘇菲派的特點,是一種試圖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教義融為一體的宗教。其教義提倡人人平等、友愛,強調現實,主張簡化禮儀、朝拜聖地和積極入世,反對印度教的多神論和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同時也反對偶像崇拜和男尊女卑,而且反對婦女戴面紗和幽居深閨以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中的繁瑣祭禮。錫克教的經典是《阿迪·格蘭特》。
錫克教徒十分敬重該教的首領和祖師,尊稱他們為“古魯”,即“師尊”。第十代師尊時期,男教徒的名字後面加上了“辛格”,意為“獅子”,女教徒的名字加上了“考爾”,意為“公主”。
錫克教的廟很有特點,一般為金廟,最著名的是在位於印度北部旁遮普邦錫克教聖地阿姆利則城的一座通體鎦金的寺廟,是錫克教第五代祖師阿爾瓊·德維興建在阿姆利則城的聖湖“瓊漿玉液池”的中心小島上。這座金廟兼具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建築風格,規模宏大,金碧輝煌,被稱為“錫克教聖冠上的寶石”,是錫克教徒心目中的聖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