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贊德高原

阿贊德高原

阿贊德高原(AzandePlateau)位於中非,平均海拔700~1000米,中非北部為查德盆地的一部分,南部是剛果盆地的北緣,東部有邦戈斯高原,中部為阿贊德高原。中非高原中部是一條東西向的脊狀山地,長800餘公里,其間形成許多隘口,成為南北交通要道。

阿贊德高原阿贊德高原
阿贊德高原(AzandePlateau)位於中非,平均海拔700~1000米,中非北部為查德盆地的一部分,南部是剛果盆地的北緣,東部有邦戈斯高原,中部為阿贊德高原。中非高原中部是一條東西向的脊狀山地,長800餘公里,其間形成許多隘口,成為南北交通要道。

概述

阿贊德高原阿贊德高原
阿贊德高原(Azande Plateau)位於非洲中部,剛果盆地查德盆地尼羅河上游盆地之間,為三者分水嶺 。中非高原的東部 ,東西延伸300多千米。地表破碎,結晶岩廣泛出露,東北部高,平均海拔1000多米;西南部低 ,海拔600多米 。中間被橫向的烏班吉河支流博穆河切斷,以北另稱邦戈斯高原,有海拔1300米的邦戈斯山,起伏較大 ;以西為低平條形脊狀地 ,海拔僅550米 ,南北兩側被一系列河流割切,因而多隘口,成為剛果盆地通往查德湖流域的天然通道。

地理位置

阿贊德高原阿贊德高原
阿贊德高原位於中非,平均海拔700~1000米,北部是蘇丹共和國科爾多梵谷原,動部是東非大裂谷中非北部為查德盆地的一部分,南部是剛果盆地的北緣,東部有邦戈斯高原,東北邊境的恩加亞山海拔1388米,是中非全國最高點,西部有耶德高原,它是洛貢河和烏班吉河西段支流的源地。

氣候特點

阿贊德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乾、濕季分明。南部的剛果盆地附近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潤,北部向熱帶沙漠氣候過渡。年平均氣溫26℃。5~10月大部分地區為雨季,11~4月為旱季,年降水量從1000毫米至1600毫米。

民風民俗

阿贊德高原阿贊德高原
在中部非洲的一些部族,人人都攜帶一個頭頂罐子的小木偶,他們將此木偶奉為神靈。據傳,這些地方的居民原來常有頭痛病,不知從何時起,他們的祖先製作了一個頭頂罐子的小木偶,把頭痛惡魔給鎮住了。這一傳統流傳至今。

土著居民

阿贊德高原阿贊德高原
阿贊德人(Azande)亦作Asande或Zande,亦稱尼安-尼安人(Niam-Niam)。

非洲中部的民族。又稱尼揚尼揚人、桑德人和贊德人。主要分布在薩伊東北部、蘇丹西南部和中非東南部。屬尼格羅人種。使用阿贊德語,屬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尼日-剛果語族。大部分崇拜祖先,少部分信奉伊斯蘭教。其原始住地一說在白尼羅河和科爾多凡地區;一說在查德西部,後逐漸南遷。17世紀形成部落聯盟。19世紀初發展成國家,名“贊德”。1894和1899年,阿贊德人居住地區被英國、法國、比利時殖民者瓜分。經過長期鬥爭,於1956和1960年同當地各族人民一起分別獲得各所在國的獨立。阿贊德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玉米、木薯等。

中非民族,操尼日-剛果語系阿達馬瓦-東部(Adamawa-Eastern)語支語言。分布在蘇丹、剛果(金夏沙)和中非共和國。居住區北部是熱帶草原,南部是熱帶雨林,大都適於農耕和打獵。精於製作鐵、泥、木製手工藝品。過去曾以食人著稱。長期以來分散居住,實行一夫多妻制。過去許多人(尤其是貴族)妻妾眾多,以致青年難找配偶。平民不願與本氏族人結婚,而貴族則常娶親屬甚至與其同父異母的姐妹及親生女兒結婚。父系氏族多而分散。崇尚祭祖,神的概念模糊,但巫術魔法比祭祖更重要。

相關連線

世界高原

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于山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稱,它是在長期連續的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中形成的。它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平原,又以較大的平緩地面和較小的起伏區別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寬廣平坦,地勢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則山巒起伏,地勢變化很大。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國的青藏高原,面積最大的高原為巴西高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