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劇社

阿西劇社

阿西劇社為浙江師範大學校級社團,掛靠單位為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成立於1977年,前身是話劇團,後改名為阿西劇社(A.C.),是浙師大歷史最悠久的的社團之一。同年畢業匯演——《阡陌》2007:迎新專場上上演原創校園人口文化話劇——《石頭·剪刀·布》以及經典改編劇《等待戈多》和中國早期浪漫主義代表作——《南歸》,引起熱烈反響。2009:阿西劇社2009畢業匯演《活著》,本劇根據余華先生同名小說改編,在余華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連演三場,場場爆滿。

歷任導師

葉志良

阿西劇社指導老師:葉志良阿西劇社指導老師:葉志良

浙江杭州人。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戲劇影視文學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現任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曾任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兼任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學生讀寫活頁》副主編。承擔和參與國家社科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多項。已出版《當代戲劇形態論》、《多聲部的劇場》、《絕對信號:轉型期中國戲劇藝術思潮》、《小說魔方》、《大眾文化》、《戰時東南文藝史稿》(合著)、《中國東南抗戰文化史論》(合著)、《20世紀中國傳記文學論》(主編)等論著。在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論著多次獲浙江省人民政府獎、浙江省青年社會科學獎、中國戲劇文學獎。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合作)。1997年獲浙江省青少年英才獎。2003年被評為首屆浙江師範大學十佳“我心目中的好老師”。2010年,在第四屆浙江戲劇論壇中以《建國60年浙江戲劇創作述論》獲一等獎。

常立

阿西劇社指導老師:常立阿西劇社指導老師:常立

旦大學中文系碩士、博士研究生,師從朱文華教授,畢業獲碩士、博士學位。2004-2007,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講師。2007至今,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承擔的課程:《寫作》,《文學創作》,《兒童電影比較》,《影視文學》等。2010年4月獲浙江師範大學第四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稱號。2010年3月獲浙江師範大學校級優秀指導教師。2010年6月獲浙江師範大學優秀社團指導老師。

尹浩冰

阿西劇社指導老師:尹浩冰阿西劇社指導老師:尹浩冰

大學本科畢業,講師。現任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曾獲浙江省優秀黨務工作者(2011年),2009年度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2010年),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進個人(2008年),浙江師範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

(2010年),浙師大優秀中層幹部,(2008—2011年連續四年)等榮譽稱號。

尹浩冰同志留校十四年來,無論是從事輔導員工作,還是擔任學工班主任、團委書記、學生黨支部書記、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尹浩冰對黨建工作都有他獨到而深刻的理解,並一直走在黨建創新的路上,引領著學生的思想成長與專業成長,被一屆屆學生們親切地稱為“老總”,是學生們心中的好大哥、好朋友、好老師,充分展示了新時期黨務工作者的人格魅力與精神風采。

品牌劇目

《滄海月明》

阿西劇社《滄海月明》2009大戲節版阿西劇社《滄海月明》2009大戲節版

1、作品簡介

在A城當高中語文老師的海平和她的兒子江月已經有十年沒有見面了,在死神來臨之時,她想再見見那個有著倔強、自信、理想主義性格的已經是B城知名總編的兒子江月。死神只給她五天等待的時間。此時恰逢A城舉辦“世界最長故事大賽”,得到訊息的江月決定回A城參賽。一路上他開始想念曾經對他有著無限期望的母親,他在火車站遇到了失去父親而離家出走的女孩小河,遇到了曾經是母親海平的學生百川老師,他在他們的口中明白了母親的期望,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終於,他回家了,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但他只能在墓園中和母親說一聲,對不起。此時,“世界最長故事大賽”也揭曉了結果,“我愛你”成為最長的故事,而作者恰是母親海平。

海平走了,江月孤獨在墓園中徘徊。月亮升起,照在海面上。此時,滄海月明。

這是一部有著童話般色彩的劇目,從語言風格到故事結構,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和劇中場景的設定都體現著編劇對於“夢”的營造。但造“夢”不是終點,這部戲想表達的是關於“母愛”這個永恆的主題——愛的偉大是因為她可以超越生死。

伊索說:“不管我長的有多醜,總有一個女人會永遠愛我,那就是母親”,也許這句話可以作為這部戲的註腳吧。

2、主創人員簡介

李唯笑,浙江師範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06級學生,阿西劇社編劇組成員。曾參與的創作和表演《茶花女》、《石頭·剪刀·布》、《我們很忙》、《活著》等作品。《滄海月明》是她在大學中第一次自編自導的話劇。

3、演出

阿西劇社《滄海月明》2008首演阿西劇社《滄海月明》2008首演

2008年4月,阿西劇社2008年春季小劇場演出,地點:浙江師範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

2009年8月,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戲劇節展演劇目,地點:北京朝陽九劇場

2009年11月,阿西劇社2009年秋季迎新演出,地點:浙江師範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

2010年4月,應邀赴浙江大學黑白劇社重建社20周年社慶演出,地點: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小劇場

5月,應邀赴寧波大學、萬里學院演出

4、評語

“在彰顯個性、突出自我成為一種潮流的時候,另闢蹊徑,留意到他人對自己的關愛,表達了對這種關愛的珍惜。我們將‘金刺蝟’獎頒給《滄海月明》,就是鼓勵他們在戲劇舞台上的自省。這部作品告訴我們,“刺人容易刺己難”,‘金刺蝟’的刺,不僅刺向他人,更可以刺向自己。”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戲劇節評審會

"《滄海月明》全劇富有想像力,在縱橫生死之間,展現“愛”的主題,傳達普通人的情感,既關注現實,又極具抒情性,描寫具體、細膩,運用舞台空間的假定性,張馳有致、層次清晰,感人至深。"

——光明日報

“我最大的發現是看到像《滄海月明》這樣打動人的戲劇,在現在大部分戲劇關注自我如何被壓抑被阻礙的情況下,它卻開始理解別人對自己的愛,從而延伸到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給我的思考觸動非常大。”

——劇評人陶子評

”《滄海月明》講述了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是一部有著童話般色彩的劇目。從語言風格到故事結構,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和劇中場景的設定,該劇都體現著對於“夢”的營造。但造“夢”不是終點,這部戲想表達的是“母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可以超越生死的主旨。“

——該劇導演金星宇

《再見,彼得潘》

1、作品介紹

阿西劇社《再見,彼得潘》阿西劇社《再見,彼得潘》

全劇由夢境和現實兩條主線交錯演繹。夢境沿用了經典童話故事《彼得潘》中的人物關係和故事,而現實中剛畢業進入公司工作的林溫迪的故事。

不願長大的男孩彼得潘為拯救永無島,來到現實中向林溫迪索要一個微笑。劇中頭戴粉紅色兔耳朵帽子、身後還綴著毛茸茸尾巴的“宇宙拆遷辦”兔子紳士;擁有魔法,深愛著彼得潘的精靈小叮噹;手上戴著鐵鉤,說話時常冷笑幾聲的海盜船船長鬍克;膽小痴愚,溜須拍馬,總抱著一隻玩具泰迪熊的胡克秘書斯密,他們雖已成年,但在心靈上卻並沒成熟,他們總是逃避責任,逃避生活,拒絕長大。彼得潘驚訝地發現——長大成人、畢業工作後的林溫迪因為遇到種種夢想與現實差異帶來的苦惱,竟不會笑了。歷經了幾番波折,林溫迪找回了遺失的笑容,而彼得潘也終於明白“長大很辛苦,但很有價值,長大就意味著你要去創造一個新世界”。

2、主創人員介紹

李唯笑、浙江師範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06級學生,阿西劇社編劇組成員。曾參與的創作和表演《茶花女》、《石頭·剪刀·布》、《我們很忙》、《活著》、等作品。《再見,彼得潘》也是他們在大學畢業之際又一次自編自導的話劇。

3、演出記錄

阿西劇社《再見,彼得潘》大戲節演出阿西劇社《再見,彼得潘》大戲節演出

2010年5月,阿西劇社2010年畢業匯演,地點: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廳

2011年8月,第十屆大學生戲劇節展演劇目,地點:北京朝陽九劇場

4、評語

“《再見彼得潘》劇組以他們的謙虛、誠懇與熱情,和我們分享著成長過程中的青年人在夢想與現實間掙扎、困惑與豁然開朗。他們的夢想與現實,有著星光燦爛,也都有著陰雨綿綿。他們面對現實的灰暗,並不妥協;他們面對夢想的虛無,也不放棄。他們說,我們要把夢想帶進現實;他們說,我們要為著未來,珍惜自己的過去與夢想。感謝《再見彼得潘》劇組,讓我們相信,我們為‘金刺蝟’設定的目標,是那么近在咫尺:那就是——用保存在內心中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去刺破現實中一道道的樊籬。”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戲劇節評評審會

“現在有一些人患有“彼得潘綜合症”,他們雖已成年,但在心靈上卻並沒成熟。他們總是逃避責任,逃避生活,拒絕長大。這個劇就是要告訴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生,既要堅守夢想和純真,又要學會成長,告別幼稚與無知,擁有直面未來的勇氣。”

——時任阿西劇社社長金星宇

“謝謝阿西人,將一部戲演的如此感人,在這浮躁的社會環境下,也能有如此情節動人,富於哲理的故事打動我的心,讓我在歡笑過後思考自己的人生現實和夢想。只是他們沒有告訴我們如何面對這殘酷的現實,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將我們的夢轉變成現實。其實要結局容易,而這過程往往只能靠我們每個人自己去摸索探求。再見,彼得潘,再見,我們的童年我們的夢。”

——電風扇大人(摘自博文:記阿西劇社《再見,彼得潘》觀後感)

《活著》

1、作品介紹

阿西劇社《活著》演出:原著作者余華演後談阿西劇社《活著》演出:原著作者余華演後談

一個關於“我”和“我”命運的故事。

話劇《活著》基本保持了原著的情節和精神,但出於演出時間的考慮在某些方面也進行了改編或刪減,改編較大的是鳳霞結婚的日子從“文革”改到了大躍進,提前了8年。其他改動的情節還有:福貴一無所有後,家珍沒有被父親帶走,而是一直堅守在徐家;福貴沒有到現場觀看龍二被槍斃的情節,而是改成了他在夢中聽見槍聲而驚醒;話劇中刪減了家珍父親這個人物;家珍的軟骨病也被改為遺忘症,並以家珍回憶式的絮叨來呈現演出以外的故事情節。

在忠實於原著的前提下,阿西劇社對表現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話劇增加了“復活”的主題,這不僅僅體現在結尾,還體現在每一次重要人物死亡之後的“復現”,如鳳霞死後的告白,啞巴開口說話。話劇通過這些技術上的閃回倒敘,表現了死者的眷戀以及對生者的思念。而在國民黨兵出場的戲份上,運用了表現主義手法,國民黨連長和戰士們以音樂劇的形式推進故事敘述,加快了情節發展,以此表達了對生命流逝的感慨。

2、原著及原作者介紹

余華,當代作家,浙江海鹽縣人,祖籍山東高唐縣。著有中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鮮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煙》《難逃劫數》《河邊的錯誤》《古典愛情》《戰慄》等,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也寫了不少散文、隨筆、文論及音樂評論。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3、演出

阿西劇社《活著》首演阿西劇社《活著》首演

2009年5月,阿西劇社2009年畢業匯演,地點: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廳

6月,應邀赴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演出

4、評語

“來看演出前,我對這齣由大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並不抱太大的希望,因為《活著》時間跨度大,人物多,不是一部容易改編的小說,而這次阿西劇社的改編很成功。”

——作家余華演後談

“同學們成功地從原著中吸取了‘活著’的精神和思想,將生活的精華部分完整地展現給了觀眾。希望話劇《活著》能讓更多的大學生看到,讓活著的精神感召更多人。”

——時任共青團省委副書記徐旭演後談

“話劇《活著》是被那些阿西人用心血熬出來的……話劇《活著》則將兩者剝離,它分離出了兩個福貴,一個回憶著一切的福貴,一個經歷著一切的福貴,兩者或前或後,在舞台上共敘著同一個人生。這兩個福貴穿梭在每一幕間,交替著敘述了整個福貴的故事——然後,我們看見一段記憶中真實的自己與許多年後他的天命,在舞台的演藝中,碰撞在了一起。”

——蘭夜子(摘自博文:《阿西劇社:<活著>》)

“浙師大阿西劇社的畢業演出《活著》首演,一票難求。苛刻地說,話劇的開頭仿佛一下子沒有進入狀態,結尾倉促了一些,中間部分是精彩的,讓人忘了在舞台上演出的只是一群即將大學畢業的孩子。從中,看到了他們的努力和真誠。”

——倪寒霞(摘自博文:《尊重生命,首先是活著——觀話劇<活著>有感》)

基本內容

09年大戲節阿西劇社為浙江師範大學校級社團,掛靠單位為人文學院。成立於1977年,前身是話劇團,後改名為阿西(A.C.),是浙師大歷史最悠久的的社團之一。劇社成員來自全校各個學院,不同的秉性,不同的專業,不相識的你我他,因為“話劇”這條紅線碰在了一塊。經過多年的發展,阿西劇社已經成長為集編,導,演於一體,體系比較完善的劇社。劇社已對同學們的校園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在同學中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認同感,而且在校院各級領導的關心下,經過幾代阿西人的努力,劇社也已取得了不少優異的成績:1991:省首屆大學生話劇比賽一等獎;1995:排演自編話劇《放下你的鞭子》,獲浙江省二等獎;首屆藝術獎中團體獎;1996:首屆小品大賽特殊表演獎;1999:舉辦浙江師範大學首屆戲劇文化節上演畢業大戲——《魔方》2000:排演自編話劇《鹹亨酒店》獲省大學生網路戲劇大賽銀獎,並被評為省“五個一工程”;同年上演畢業匯演《阿西尋道路》。2001:“九七”級社員畢業匯演劇目《戀愛的犀牛》引起空前轟動,開創了師大小劇場先河;金華電視台就《戀愛的犀牛》一劇對阿西劇社做阿西專訪並播出;2001:在國家一級導演王富民老師的指導下,自編《殺雞》獲省大學生戲劇匯演創作二等獎,表演優秀獎;2002:劇社《殺雞》劇組隨團委赴諸暨俞秀松故鄉傳播文化;獲浙江省優秀學生社團稱號。2002:“九八”級畢業匯演《泥巴人》再度掀起學校話劇高潮,金華日報刊發劇照,金華晚報刊登評論文章並配發照片;2002:《殺雞》劇組在校領導的率領下赴湖南國防科技大學作校園文化交流訪問;2002:學校迎評晚會上一出自編自導自演的短劇《師生之間》感人至深,受到廣泛好評;2003:阿西專場演出劇目《鹹亨酒店》、《思凡》、《鏡子裡的女大學生》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2003:阿西劇社獲年度浙江師範大學精品社團;畢業匯演——《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2004:與tope工作室合作的dv作品《距離》獲得浙江省DV大賽三等獎;2004:原創話劇《我是媽媽的詩人》榮獲2004“校園橙卡杯”浙江省大學生話劇小品大賽三等獎;2004:原創話劇小品《算帳》榮獲省教育廳舉辦的“浙江教育報刊杯”全省高校反腐倡廉文藝匯演二等獎。2004:承辦浙江師範大學第一屆話劇小品大賽,閉幕式上上演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引起巨大的反響。2005:01級畢業匯演《WM》以及05年迎新演出,在校內受到廣泛關注;2005:接受金華電台採訪,並錄製成特別節目;2005:參加浙江師範大學迎評晚會演出,以省十大傑出青年本校屠佳同學的支教事跡改編創作的話劇《帶著媽媽去支教》深入人心,得到領導和觀眾的好評;2006:02級畢業匯演《切·格瓦拉》引起師生巨大關注。2006:以《帶著媽媽去支教》、《綠葉對跟的情誼》代表學校參加“花樣年華杯全國高校短劇小品大賽”獲獎。2006:原創作品《鑰匙》入選全國大學生戲劇節,八月赴北京演出。2006:以我校優秀學子的真實支教事跡改編的《青春無悔》參加浙江師範大學五十周年校慶大型文藝演出。2006:以作品《半先進城》參加金華市“八榮八恥”大型主題文藝晚會,獲得廣泛關注。2006:原創作品——《紅色記憶》獲浙江省紀念長征創意實踐雙十佳獎,獲得好評。2007:舉辦慶祝中國話劇百年誕辰以及浙江師範大學第九屆戲劇文化節,同學校回音劇社、陽光劇社、my劇社、東隅劇社以及 戲曲協會同台演出。上演原創劇《劇場瘋雲》和世界經典話劇《茶花女》。同年畢業匯演——《阡陌》2007:迎新專場上上演原創校園人口文化話劇——《石頭·剪刀·布》以及經典改編劇《等待戈多》和中國早期浪漫主義代表作——《南歸》,引起熱烈反響。2007:獲得浙江省優秀社團稱號。2008:《滄海月明》與《玩偶俱樂部》兩場原創大劇上演。反響熱烈。2008:推出畢業大戲《我們很忙》,一票難求。2008:阿西劇社獲精品社團稱號。2008:阿西劇社2008秋季迎新演出《安妮的日記》。演出由金華電視台進行了網路直播。2009:阿西劇社2009春季小劇場《眉睫天空》,講述後青春時代的夢想。演出獲得巨大成功。2009:阿西劇社2009畢業匯演《活著》,本劇根據余華先生同名小說改編,在余華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連演三場,場場爆滿。並赴杭州藝術實驗小劇場進行演出,余華先生及浙江省團委副書記徐旭等各界名人到場觀看演出。2009:阿西劇社原創話劇《滄海月明》入選2009年全國大學生戲劇節。演出獲得了評審和觀眾的認可,並榮獲09大戲節最佳劇本獎,優秀劇目獎,最佳團隊獎。並被授予本次大戲節首次特設的“金刺蝟”獎盃。2009:阿西劇社09年秋季迎新演出第一彈《滄海月明》第三版與觀眾見面。新的演員,新的表現方式,同樣的精彩和同樣的感動。2009:阿西劇社09年秋季迎新演出第二彈,暨阿西劇社先鋒小劇場《等到戈多·我愛XXX》在浙師大人文學院地下停車場上演。本劇改編自《等到戈多》與《我愛XXX》兩部同名話劇。整合之後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角和不一樣的體驗。本劇也是阿西劇社第一次嘗試在非正式舞台進行演出。為劇社以後話劇表演形式上的多樣化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2010:阿西劇社被評為浙江師範大學首批校園文化品牌。2010:阿西劇社受浙江大學黑白劇社邀請,赴浙大紫金港校區參加黑白劇社重組20周年紀念活動。並在紫金港小劇場上演《滄海月明》一劇。演出獲得了浙大觀眾的好評。這次活動為兩個劇社的交流與互相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2010:阿西劇社2010年春季小劇場《蘇菲的世界》在浙師大大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上演。本次演出的劇目是藉由同名小說的世界觀改編而成。劇本內容相對獨立,與原著有明顯的不同。喜劇的表現方式深受廣大觀眾好評。本次演出也同時作為浙江師範大學第三屆校園戲劇文化節的開幕式。2010:阿西劇社受寧波大學和寧波萬里學院的邀請,赴甬演出《滄海月明》。2010:阿西劇社2010年畢業匯演,劇目《再見,彼得潘》。本劇改編自小說《彼得潘》,講述了溫迪長大後發生的故事。詮釋了“現實與夢境”、“成長與遺忘”的故事。連演三場,開票半小時便已經售完。2010:阿西劇社在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開展的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評選活動中被推選為浙江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

圖

夏季·畢業匯演

1999年:《魔方》

2000年:《阿西尋道錄》

2001年:《戀愛的犀牛》

2002年:《泥巴人》

2003年:《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2004年:《這裡的黎明靜悄悄》2005年:《我們WM》

2006年:《切·格瓦拉》

2007年:《阡陌》(根據相聲瓦舍作品改編)

2008年:《我們很忙》(根據相聲瓦舍作品改編,編劇:05級金晨、06級李維肖)

2009年:《活著》(根據余華同名小說改編,編劇:06級李維肖、05級郭松、05級金晨)

2010年:《再見,彼得潘》(原創,編劇:06級李維肖)

2011年:《純銅時代·堂吉訶德》(原創,編劇:07級周一帆、07級戚凱勝、07級金星宇)

2012年:《皆大歡喜》(根據表演工作坊《絕不付帳》改編)

2013年:《Y》(根據保羅·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改編)

阿西劇社《純銅時代·堂吉訶德》海報

2009年:《活著》(根據余華同名小說改編,編劇:06級李維肖、05級郭松、05級金晨)

2010年:《再見,彼得潘》(原創,編劇:06級李維肖)

2011年:《純銅時代·堂吉訶德》(原創,編劇:07級周一帆、07級戚凱勝、07級金星宇)

秋季·迎新演出

2002年:10月,《虛擬愛情》、《鏡子裡的女大學生》、

11月,《殺雞》、《師生之間》

2003年:11月,《鹹亨酒店》(根據魯迅小說改編)、《思凡》、《鏡子裡女大學生》

2004年:4月,浙江師範大學第一屆話劇小品大賽:《維多利亞港灣的愛情故事》、《掠過山崗的清風》、《鄰居》;反腐倡廉短劇大賽:《算帳》

11月,《糖·果》、《一個死者對勝者的訪問》、《戀愛訓練課》

2005年:10月,《天下第一公司》、《我的母親是條大馬哈魚》、《兔子遊戲》

12月,《心香》(根據浙師大優秀學子事跡改編,編劇:03級余永)

2006年:6月,《青春無悔》(校慶演出,根據浙師大優秀學子事跡改編,編劇:03級余永)

12月,《那一場戲》(根據阿西真人故事改編,編劇:03級余永)、《紅色記憶》(獲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創意實踐雙十佳獎,原創,編劇:03級余永、05級郭松)

2007年:10月,《南歸》(田漢劇作)、《石頭·剪刀·布》(原創,編劇:05級金晨)、 《等待戈多》(改編自薩繆爾·貝克特同名戲劇,編劇:05級郭松)

2008年:10月,《安妮的日記》(根據同名日記改編,編劇:李維肖)

2009年:10月,《滄海月明》(第三版)

11月,《等到戈多·我愛xxx》(開創阿西地下停車室演出)

2010年:10月,《未完待續》(根據相聲瓦舍作品改編,編劇:馮超)

2011年:11月,《安妮·弗蘭克》(根據,編劇:06級李維肖、09級陳濤)

2012年:10月,《滄海月明》(第五版)

2013年:10月,《傻瓜在天邊》(編劇:06級李維肖)

阿西劇社合影

2008年:10月,《安妮的日記》(根據同名日記改編,編劇:李維肖)

2009年:10月,《滄海月明》(第三版)

11月,《等到戈多·我愛xxx》

2010年:4月,《滄海月明》 (第四版) 赴浙江大學、寧波大學及萬里學院演出

10月,《未完待續》(根據相聲瓦舍作品改編,編劇:馮超)

2011年:11月,《安妮·弗蘭克》(根據,編劇:06級李維肖、09級陳濤)

春季·小劇場演出

2006年:4月,《三年三月三天》(原創,編劇:03級余永)、《鑰匙》(原創,編劇:04級白晶)、《緣分的天空》

2007年:4月,《劇場瘋雲》(根據《鹹亨酒店》《放下你的鞭子》改編,編劇:05級金晨)、《茶花女》

2008年:4月,《滄海月明》(原創,編劇:06級李維肖)、《玩偶俱樂部》(原創,跟據02級盛羽潔作品《糖·果》改編,編劇:05級郭松、06級方林)

2009年:4月,《眉睫天空》(原創,編劇:07級周一帆)

2010年:4月,《蘇菲的世界》(原創,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編劇:08級馮超)

2011年:4月,《青春禁忌遊戲》(同月,應邀去上海財經浙江分院演出)

2012年:4月,《嫌疑人x的獻身》(根據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編劇:10級李運)、《絕對信號》

2013年:4月,《薩勒姆女巫》

DV作品

《距離》

《空城》

《干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