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什人

阿米什人

阿米什人(Amish)是美國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群基督新教再洗禮派門諾會信徒(又稱亞米胥派),通常被認為拒絕使用現代科技,但事實上許多阿米什人村都使用電力,並且還擁有發電機和蓄電池。

基本信息

宗教

阿米什人阿米什人
舊信條阿米什人每兩周的一個星期日在私人住宅聚會。平均每個教區有168名信徒,因此通常要坐在好幾個房間裡。崇拜由一個傳道人或主教的簡短布道開始,接著是讀經和默禱,然後是一個較長的布道。崇拜過程中有讚美詩,沒有伴奏及和聲,低聲吟唱,通常一首詩歌要持續15分鐘之久。崇拜後有午餐及社交活動。崇拜儀式和詩歌均使用德語。根據《聖經·使徒行傳》第一章23至26節,傳道人和執事從會眾推舉的名單中抽籤選出。他們終身侍奉,並且不接受正規訓練。阿米什人的主教從傳道人中選出。

文化

驕傲謙卑

兩個重要的概念有助於理解阿米什人的日常行為:對“驕傲”的恐懼和對“謙卑”的推崇。謙卑通常表達為“順服”和“交託”,也許更確切的理解是不情願表達自我主張。願意順服於上帝的旨意,並且表達為團體規範,在美國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文化中是一個異數。反個人主義傾向是下列行為的出發點:拒絕使用節省勞力的技術,以免不依賴鄰居的幫助;不使用電力,以免造成購買顯示身分地位的商品而競爭;不照相,以免造成個人或家庭的虛榮心。近似的做法還包括拒絕國中以上的教育,特別是理論學習,對日常的農場生活毫無幫助,只會引發個人或物質方面的野心。在美國的高中教育里,培養競爭和自立意識是件好事,而這與阿米什人的價值觀截然相反。

文化態度

阿米什人通常引用三段《聖經》經文來濃縮他們的文化態度:

《哥林多後書》第6章第14節:“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

《哥林多後書》第6章第17節:“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

《羅馬書》第12章第2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阿米什人與非阿米什人保持最低限度的接觸。然而,隨著土地價格上漲,低技術農場產出降低,許多阿米什人被迫離開農場,在工廠和建築工地做工,或在旅遊景點做手工藝品牟利。阿米什人對這類接觸的後果和自身文化的商業化感覺非常矛盾。裝飾藝術在阿米什人的真實生活里非常次要,雖然價格昂貴的阿米什床單是寶貴的文化遺產,阿米什人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些東西,認為這是容易培養自我和虛榮的領域。

語言

除了英語,多數阿米什人說一種獨特的高地口音德語,稱為“賓夕法尼亞德語”或者“賓夕法尼亞荷蘭語”。不僅僅是阿米什人,許多居住在賓夕法尼亞的德裔移民也說這種語言。所謂的瑞士阿米什人說阿勒曼尼語,他們稱作“瑞士語”。河濱阿米什人,特別是1960年代後出生的,趨向於在家主要說英語。阿米什兒童先學德語,然後才學英語。各個社區的口音不同。他們的德語與其他再洗禮派社區的口音也有差異。

洗禮和閃避

阿米什人和其他再洗禮派認為給兒童洗禮沒有意義;這正是這個教派名字的來由。阿米什兒童在所有問題上都必須遵從父母的意願;但是,年齡滿了的時候,他們被期望作出成人的承諾來終身侍奉教會。

當然,會有許多年輕人作出相反的選擇。有一個階段稱為“徘徊”,被外界廣泛誤解。這通常是指從青春期開始,到正式成人、承諾終身委身於阿米什生活方式之間的階段。對於非阿米什人家庭,年輕人在這個階段有些越軌行為是可理解的,但是這並非阿米什人所期望。有人選擇不加入教會,因而脫離社區。有些社區會主動迴避脫離教會的人,甚至迴避不同阿米什社區的人。也有社區基本不迴避,與脫離教會的人保持密切的家庭和社交聯繫。

教育

阿米什人不讓子女接受國中以上的教育,認為到這個階段的基本知識就足夠應付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阿米什人幾乎沒幾個人上高中,讀大學的就更罕見。許多阿米什社區開辦自己的學校,通常是一個大通房,教師也來自阿米什社區。在過去,阿米什人因為學校的事與外界發生了大衝突。大部分的衝突已經解決,政府教育當局允許阿米什人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某些州的法律禁止低於某個年齡的孩子輟學,即使孩子已經國中畢業。變通的做法是,讓孩子不斷地重讀八年級,直到可以合法離校的年齡。
1972年,三個阿米什家庭拒絕送14歲和15歲的孩子上高中,被判處罰金5美元。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推翻了這個判決,裁定:以“接受義務教育”為由,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信仰自由條款,不具備正當性。聯邦最高法院維持了複審裁決。

科技

阿米什與現代,兩種交通工具的對比。攝影者:NilsFretwurst.,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數阿米什人,特別是舊教條派,以不使用電力和汽車而著稱。他們如此行事的理由卻往往被誤解。阿米什人並不視技術為邪惡。人們可以請求社區接納技術。在一些社區,教會領袖定期召開會議審理這類請求。在某些社區可以隨時召開這樣的會議。因為阿米什人及其他門諾派教會,不像聖公會或天主教會有自上而下的治理系統,每個社區對哪些技術可接納有不同看法。
例如,電力被視為與“世俗世界”的聯繫。使用電力會導致使用家用電器,令阿米什人簡樸的生活方式複雜化,引發為了物質生活的個人競爭,進而摧毀整個社區。然而,在某些阿米什社區,電力可以使用在特定場合。例如,沒有電力就無法從事勞作,那么12伏特的電池就是可接受的。發電機僅允許用於金屬焊接、電池充電、驅動牛奶攪拌機等。許可12伏特電力系統的理由是預防濫用電氣設備。大多數12伏特電源不足以驅動“世俗的”現代電器,如電視機、電燈泡或電吹風等。在某些情形下,室外電器可能是允許的,例如剪草機等。
阿米什社區用妥協的方法接納技術,在外人看來非常古怪。例如有的社區,如果有人推或馬拉,那么汽油動力的剪草機就是許可的。理由是,堅持手工耕作,就不會受誘惑去購買更多土地,使自己超過同一社區的其他人家。許多阿米什社區也接納化學殺蟲劑和基因改良農作物。總之,阿米什人試圖避免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對社區的負面影響。

其他族群

再洗禮派的宗教團體普遍拒絕使用汽車並且與外界隔絕,有時舊信條門諾會、胡特爾派和日爾曼浸信弟兄會也被外人誤認為是阿米什人。這些人都是來自歐洲的移民,但是擁有不同的口音和宗教傳統。也有人把阿米什人與摩門教混為一談。

事件

校園槍擊

2006年10月2日,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縣阿米什社區的一所偏僻學校發生校園槍擊事件,當地送牛奶的卡車司機查爾斯·羅伯特持槍闖入學校,扣留了10名年齡在6-14歲的女學生,然後採用行刑隊執行死刑的方式,挨個兒朝這些女生射擊,並隨後自殺。共有5名女學生在槍擊事件中喪生。

性侵犯

若干新近出現的高曝光率案件引發了對阿米什社區兒童性侵犯問題的關注,這個問題被稱為“某些社區的瘟疫”。舊信條社區的主教和牧師們解決了爭端,並且發出懲罪令(通常只是“閃避”),所以性侵犯從未向司法機構報案。受害人很難討回公道,而向外求助可能會被本族人閃避。瑪麗·拜勒在8到14歲期間被自己的兄弟們強姦了上百次,由於報了案她被逐出教會並離開阿米什社區。亂倫,得到的懲罰僅僅是90天的閃避。還曾有一個阿米什女子被自己的姐(或妹)夫經常強姦,而施暴者最終僅被處以兩個半月的閃避。一些社區也曾被指責過於寬容對兒童身體侵犯的行為。即使對於兒童身體侵害或性侵犯在阿米什社區發生的比例並不比在普遍社會高,與外界社會的隔絕使受害者很難尋求幫助。

前現代

無欲求,無浪費

一個典型阿米什人家庭的生活是這樣開始的:“清晨伴著日出醒來,空氣里漂浮著隔壁鄰居剛剛耕過的土地的清新味道。我們趕上卡羅爾和辛迪兩匹馬,到玉米地里灌溉。”恩諾斯·德特維勒(Enos Detweiler)每周都在《愛荷華人》(Iowan)雜誌上連載自己的日記。從17世紀末開始,歐洲大陸上因為宗教信仰不被接受而飽受迫害的再洗禮派門諾會信徒就開始陸續來到北美大陸,他們主要來自德國、比利時與瑞士,如今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國的22個州。恩諾斯的祖先也是其中之一,他的祖先在水草豐茂的愛荷華定居了下來,那時候愛荷華還沒有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如今離愛荷華市南15英里,在小鹿溪之濱的卡羅那(Kalona)乃是美國密西西比河岸以西最大的阿米什人聚居區。

在美國這個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很難想像阿米什人駕著馬車出行的生活。他們的鄉村公路,比起美國普遍平坦寬闊的公路來說,顯得簡陋很多。不時會有留著大鬍子,戴著西方古裝電影裡的小圓帽子的農夫趕著馬車,在路上不緊不慢地“噠噠”馳過。當送貨的大卡車從他們身邊經過時,就會揚起極大的塵土,但是他們仍然保持自己的速度不變,馬蹄聲碎。

他們是獨立於美國主流社會之外的特殊社區,宗教教義對他們的生活影響很大。“無欲求,無浪費”是他們的信條,因此現代社會流行的汽車、電力等至今仍然為很多秉持傳統生活方式的阿米什人所摒棄。他們用最傳統的手工方式打鐵、製作鑲嵌木工藝品、手工紡紗製作棉布、做刺繡的被子、製作乳酪,幾乎成為了18世紀鄉村生活的活化石。鐵匠手工打制出來的農具,被馬匹拖著在廣袤土地上耕作的景象,在大型農業機械已經普及了的今天,看起來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藍天下阿米什人的房舍外面,長長的晾衣繩上曬著藍色、黑色、白色的衣衫,在風中飄舞。與一般的美國人家庭一樣,恩諾斯一家會在每周的某一天集中清洗衣物,但不同的是,他們沒有洗衣機來替自己洗衣服,也沒有烘乾機把衣服直接烘乾。他們身著的衣服極其簡單,男性大多是無領襯衫、古老的吊帶褲,女性則穿著沒有扣子、用別針之類來固定的藍色或者黑色長袍,頭上一般還要帶白色的便帽——沒錯,就是簡·奧斯汀小說里經常提到的最簡單的白色便帽。出門的時候,她們可能會在這頂帽子上再加一頂黑色的祈禱帽,用帶子系起來,在下巴下面打一個結。

恩諾斯自己是一個阿米什學校的老師,他們教授的內容大多與《聖經》相關,此外還有算術和音樂。現代的物理、化學等課程他們不會開設,農作物種植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恩諾斯有5個孩子,4歲的保羅在母親巴巴拉的幫助下,已經在小菜園裡種下了一行豌豆,還有一行土豆。他們的生活和美國其他小孩相當不同,沒有迪斯尼,沒有遊樂園,每天兩次,他們要餵養家裡的羊、兔子、豬還有奶牛,還要照顧花園和菜園,十分忙碌。

拒斥現代生活方式,但不拒斥商業

愛荷華州是美國農業大州,農民在這裡的地位相當崇高,很多地方都有固定每周兩次的“農民市場”。而阿米什人這樣“農民中的農民”就更熱衷“農民市場”了,這裡既是社區內部交流的場所,也是外來人觀察他們的好地方。在市場上他們會售賣非常新鮮的“家做焙烤食物”,麵包、多納圈等都還帶著烤箱的溫度。他們雖然拒斥現代生活方式,但並不拒斥商業。他們自己的商店有相當一部分都不用電力,在門口垂吊著沾蒼蠅的棍子。卡羅那社區專門成立了歷史委員會,將一些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歷史建築劃到了一起,作為專門的歷史區域進行保存,也對遊客開放,每人7美元。不過,專程前來觀看阿米什人生活的遊客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是寥寥。

但全球化對於阿米什人的生活也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卡羅那的遊客中心,不少出售的紀念品都是阿米什人的日常生活背景:馬車、人像,但背後的角落有一行小字。在對遊客開放的私家木器工藝品店當中,不但有空調開放,還接受各種信用卡。而本地人去的商店當中,也有不少來自中國的塑膠製品,與當地人製作的農具相映成趣。全球化風潮將這些近乎身處世外桃源的阿米什人也裹挾進來,讓人不得不感喟。

有關作品

●證人 (Witness),1985。

●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第三季 第13集,2006。

●惡搞之家(Family Guy)第十季 第七集

●阿米什的恩典 (Amish Grace),2010。

●破產姐妹 第二季 第7集 (2 Broke Grils),2012。

●魅力克利夫蘭 第二季 第11集 (Hot in Cleveland),2011。

●識骨尋蹤 第五季 第3集 (Bones),2009

●黑吃黑(Banshee),2013

●美女上錯身 (Drop Dead Diva ) 第五季 第13集,2013

鐵證懸案(The Cold Case)第五季 第三集

西鎮警魂(Longmile)第一季 第二集

女子監獄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第三季 第9集,2015

●惡搞之家(Family Guy)第十季 第七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