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比昂

阿爾比昂

阿爾比昂(Albion)亦譯阿爾比恩。不列顛島最早為人所知的名稱。西元前4世紀甚至更早的古希臘地理學家區別不列顛島與愛爾蘭(Ireland)和不列顛諸島較小的島嶼,而使用此名。

簡介

希臘人和羅馬人可能是從高盧人或塞爾特人那裡接受了這個名稱。阿爾比昂這個名稱一直被解釋為「白色的土地」,羅馬人認為這個名稱與多佛(Dover)的白堊崖壁有關(拉丁語albus意為「白色」)。

歷史

英國舊時的名稱,羅馬共和國時期凱撒大帝為了擴大羅馬共和國的疆界,同時又為了讓元老院為他舉行慶功儀式而兩次征戰不列顛;到了羅馬帝國時期,為了防止蠻族入侵而在不列顛與蘇格蘭之間修建了一條防禦性工事——哈德良長城;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蠻族在原西羅馬帝國的疆界上建立了許多封建制國家(例如法蘭克、英格蘭和義大利),但是這些新興國家的情形與之前的西羅馬帝國相比並沒有好到哪裡去,相反的貧困率、死亡率以及犯罪率卻一日比一日的提高,和平更是不要談了;英格蘭國王長腿愛德華為了擴大自己的統治範圍而舉兵進攻北邊的蘇格蘭,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英軍的進攻下,裝備差,訓練差的蘇格蘭軍隊根本不堪一擊;但是蘇格蘭人民並沒有屈服於英格蘭的統治,在威廉·華勒斯(威廉·華萊士)的領導下起義軍迅速攻占了英格蘭軍營、打敗了前來增援的英軍、解放了好幾座蘇格蘭城鎮,後來由於蘇格蘭貴族的賣國求榮,再加上英軍在數量上多於蘇格蘭,起義軍傷亡慘重;最後威廉·華勒斯被蘇格蘭貴族出賣,死於斷頭台上;殖民時期時,英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與當時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西班牙進行了一場海戰,最終以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失敗告終;之後英國迅速占領了世界三分之二的領土,並自稱為日不落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被占領國紛紛獨立,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97和1999年,香港澳門先後回歸;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如今已變成的太陽西下的日落帝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