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納廣場

阿斯塔納廣場

阿斯塔納廣場曾被命名為“列寧廣場”,俗稱“老廣場”。阿斯塔納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新首都,原名阿克莫拉,哈語意思是“白色墳墓”,是過去這裡落後封閉、氣候惡劣的代名詞。居民長期從事畜牧業,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大批熱血青年回響政府號召到這裡墾荒。當時前蘇共領導人把它命名為“墾荒城”,意圖以此地為中心將哈薩克大草原變成一個麥田之海。

簡介

阿斯塔納廣場阿斯塔納廣場

阿斯塔納(Astana)——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新首都,原名阿克莫拉,哈語意思是“白色墳墓”,是過去這裡落後封閉、氣候惡劣的代名詞。居民長期從事畜牧業,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大批熱血青年回響政府號召到這裡墾荒。當時前蘇共領導人把它命名為“墾荒城”,意圖以此地為中心將哈薩克大草原變成一個麥田之海。現在,這裡的確是一座祥和、寧靜、生機盎然的美麗都市。藍天白雲下的城市優雅整潔,新市區內遍布著花壇、草坪、雕塑、微型公園和城市廣場。中央廣場是新都市中心,總統府、總理府和議會大廈及國家其他主要職能部門相鄰而立。阿斯塔納位於哈薩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處於俄羅斯裔居多數的北部地區和哈薩克人為主的南部地區的分界線上,距原首都阿拉木圖(Alma-ata)約1300多公里,伊希姆河繞城而過,四季氣候宜人,生態環境良好。它是哈薩克斯坦工農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國鐵路交通樞紐。改為首都前是阿克莫拉州首府,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55萬。

歷史價值

阿斯塔納在歷史上曾是一座軍事要塞,其名字也曾多次變更。18世紀,從亞洲國家去往歐洲的商賈們曾將阿克莫拉作為中途休息的地方,因此它曾是歐亞大陸上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1832年至1961年稱為阿克莫林斯克。20世紀50年代,蘇聯大批熱血青年回響政府號召到這裡墾荒。1961年,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雪夫把它命名為切利諾格勒(意為“墾荒城”),意圖以此地為中心將哈薩克大草原變成為一個麥田之海,但這項宏大的計畫並未實現。1991年12月蘇聯解體,獨立後的哈薩克斯坦又將切利諾格勒改稱為阿克莫拉。

由於哈薩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圖地處邊疆地區,城市擴展餘地有限,1994年哈薩克斯坦決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遷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1997年10月底,哈議會、政府等國家機關遷往阿克莫拉。10月20日,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簽署命令宣布,從1997年12月10日起,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斯坦新首都,成為全國政治中心,11月8日,哈國家象徵物──國旗國徽和總統旗向新都移交的儀式在哈總統府舉行。12月10日,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宣布,阿克莫拉正式成為哈薩克斯坦的永久性首都。1998年5月6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將阿克莫拉改稱為阿斯塔納,因為“阿斯塔納”在哈薩克語中意為“首都”,而“阿克莫拉”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白色墳墓”,這不利於首都的形象。但阿克莫拉州的名字沒有改變。

發展歷史

該城市從五十年代起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哈薩克斯坦北部的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同時還建立起機器製造業、輕工業、以及大學劇院等文化教育設施。自1994年7月哈政府決定遷都以後,阿斯塔納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改建和擴建工程,交通、通訊、能源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使之向現代化城市邁進。1996年,一位日本建築師的總體設計方案在阿斯塔納城市設計國際招標中被選中。1998年用於城市改造的投資達4700萬美元。伊希姆河兩岸是寬闊的大理石街道,其風格很象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的涅瓦大街;市內遍布著花壇草坪、微型公園和城市廣場。

雖然整個城市正在進行大規模城市改建和擴建工程,但登上城市的觀光塔遠眺,伊什姆河從城市中間穿過,兩岸是寬闊的大理石街道。驕陽映照下的伊什姆河清新而亮麗,悠閒自在的鴿子和水鳥飛翔在明淨的藍天與蕩漾的碧波之間;當夕陽餘輝撒向河面,伊什姆河便同兩岸籠罩著金黃色的樓群一道,給我們帶來消暑的清涼和快意。據在俄羅斯工作過的我駐哈大使館同志介紹,這裡的風格很象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的涅瓦大街。當地僑胞告訴我們,哈國政府計畫到2030年時要使阿斯塔納這座落後,設施老化的城市進入到世界城市500強,目前,已經排列進入世界前700名,與非洲國家甘比亞的城市薩拉昆達並列。

代表團到訪時恰逢新首都的“城市日”,整個城市張燈結彩,洋溢著一片歡樂的氣氛。在我們下榻酒店對面的總理府廣場,幾支“軍樂隊”正交替演奏軍樂,市民和遊客自發圍攏在四周,隨著優美的樂曲扭動身軀,手舞足蹈。與此同時,廣場的另一邊卻正在進行著一場“國事”活動,大使館同志說,是在歡迎到訪的某國政府首腦。整個廣場並沒有“戒嚴”,沒有“清場”,大家相安無事,這種場面在許多國家是少見的。

哈薩克斯坦現有我各族僑胞約30萬人,其中維吾爾族約22萬人(約半數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新疆移居中亞)、哈薩克族約1.6萬人、漢族約2萬人、回族(含東乾人)約5萬人。

在幾天與僑胞的接觸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海外僑胞為中國和家鄉取得偉大成就而感到無比自豪。在大使館舉行的座談會上,一位哈族僑商結合自己公司發展歷程激動地說: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促進中哈友誼不僅事關國家利益,也關係到每位僑胞的切身利益。以前參與哈薩克斯坦項目投標時,自己的標書常常遭到質疑。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旅哈華僑華人的社會地位也有明顯提高。現在,所投的標書受到信任,中標率大幅上升。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族華人商會召集人不無感慨地說:雖然哈薩克斯坦政府把我們稱為“歸國哈僑”,但我們心裡清楚,我們在中國出生,在中國受到教育,我們的親人還在中國,我們的根在中國。另一位曾任哈薩克斯坦國立醫科大學教授,畢業於新疆醫科大學的哈族僑商滿懷深情地告訴我們,華僑不分哈薩克族還是漢族,都是祖國母親的兒女,都要為母親爭光。僑胞們對中國的眷戀之情溢於言表,使我們深受感動。

結束了兩天的訪問,在我們乘坐由阿斯塔納飛往前首都阿拉木圖的飛機上,我驚喜地發現,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航空公司就是以新首都名字命名的——阿斯塔納航空公司

阿斯塔納,這座哈薩克大草原上魅力四射的城市以及旅居這裡的僑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在本屆奧運會火炬傳遞中,“祥雲”火炬將抵達傳遞的終點站——阿斯塔納廣場。該廣場曾被命名為“列寧廣場”,俗稱“老廣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