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守拉節

阿守拉節

“阿守拉”一詞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思省“10”即伊斯蘭教教歷的1月10日。“阿術拉”原為猶太教的贖罪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往麥地那後,仿效猶太人的習慣,定該日為齋戒日,公元623年以後定萊麥丹為齋戒月,該日改作自願齋戒日。後演變成節日。

阿守拉節阿守拉節
“阿守拉”一詞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思省“10”即伊斯蘭教教歷的1月10日,相傳,真主在這一天造化了人類的始祖阿丹和唉哇;阿丹和唉哇分散了若干年後,在這一天重新相會。“阿術拉”原為猶太教的贖罪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往麥地那後,仿效猶太人的習慣,定該日為齋戒日,公元623年以後定萊麥丹為齋戒月,該日改作自願齋戒日。後演變成節日。

節日活動

東鄉族大部分人也很重視阿守拉節。在東鄉,阿守拉節主要是婦女兒童們聚會的節日,每年由各家主婦輪流操辦。一個村里,哪位掌家的婦女吃上雞頭,明年就輪到她操辦,其餘各家各戶只出一些小麥和清油。男人們念過經,作過祈禱儀式後,簡單一吃就走了。剩下婦女和兒童,邊吃邊說邊笑。

對東鄉族婦女來說,“阿守拉”還有糧食節的寓意,寓有對當年的糧食豐收,五穀豐登的美好祝願,這一點與宗教無關。

節日食俗

每年農曆三月三十一日,是東鄉族傳統的阿守拉節(糧食節),這個節日主要是婦女和兒童們聚會的節日(男人只參加祈禱儀式)。每年過節格外熱鬧,除吃油餅、大蒸饃(二斤重),必吃特製的美味可口的肉粥,就是將小麥、青稞、蠶豆、扁豆、玉米和肉絲等混煮在肉湯里,粘糊糊的,再泡上油餅,吃起來非常可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