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什市地震

阿圖什市地震

2010年04月15日08時55分,新疆維阿圖什市(北緯40.1度,東經76.5度)發生4.0級地震,震源深度大約9千米。

基本信息

概括

阿圖什地震阿圖什地震

2010年04月15日08時55分,新疆維阿圖什市(北緯40.1度,東經76.5度)發生4.0級地震,震源深度大約9千米。

歷史

2009年—地震

2009年4月23日,新疆阿圖什市哈拉峻鄉發生芮氏5.0級地震。而此前,4月10日阿圖什市曾發生芮氏3.0級地震、4月13日發生芮氏3.3級地震、4月19日與阿圖什市毗鄰的阿合奇縣境內發生芮氏5.5級地震。

災情

地震導致當地5780人受災,倒塌房屋257間,無人員傷亡報告。當時喀拉峻鄉交通、通訊保持通暢。經進一步的核查,全鄉11個行政村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瓊哈拉峻村、歐吐拉哈拉峻村受災最為嚴重。

1902年—地震

1902年8月22日11時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圖什地震。震中位置:39.8°N,76.2°E,震級:芮氏8級, 烈度:>Ⅹ級。

災情

房屋倒塌3萬多間,死傷1萬多人,損失牲畜600多頭。震中托蓋山山頂南側喀拉翁庫爾削掉半個山頭,崩落巨石20~30萬立方米,崩塌的最大岩塊可達1540立方米。個別地震裂縫長達500米以上。有感範圍呈東西向不規則的橢圓形,東西長近1400千米,南北寬900千米,平均半徑為540千米,有感面積達927×103平方千米。Ⅹ度區位於南天山山前阿圖什背斜新山南北,等震線呈橢圓形,長軸方向為北東東向。發震構造為托特拱拜斷裂,該斷裂東西向延伸長逾200千米,可能是第四紀有明顯活動的、切割到上地幔的岩石圈斷裂。震源應力狀況為:主壓應力軸方位角167°,俯角18°;主張應力軸方位角347°,仰角70°;中間應力軸方位角176°,傾角0°;是本區自南而北的擠壓作用的結果。

地區介紹

阿圖什市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首府,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東鄰柯坪縣,南接巴楚、伽師縣、疏附縣,西止烏恰縣,北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交界。市區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1430千米,鐵路里程1553千米。全市總面積15697.78平方千米,總人口204932人(2003年)。有維吾爾、柯爾克孜、漢、回等11個民族。

地勢

地勢北高南低,西南向東降緩,地形複雜。北部有瑪依丹山與喀拉鐵熱克山相連,呈東北西南走向。中部有吐古買提、哈拉峻盆地,西高東低,地勢較平坦寬闊。南部有喀拉塔格山以南的阿湖谷地和博孜塔格山、阿克塔格山以南的沖積平原,西高東低,至最南端的蘭乾塔格山、庫瑪勒塔格山與喀什地區為界,在西南部還有恰克瑪克河流域的上阿圖什谷地。有恰克瑪克河、博古孜河等水系。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乾旱少雨,春季升溫快,天氣多變,多浮塵,夏季炎熱,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年均氣溫12.9攝氏度,年均降水76毫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