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原市蓮花鎮

蓮花鎮位於開原市東北部,東經124°05′至東經124°24′,北緯42°32′至北緯42°34′之間,面積1.73萬公頃,17000口人。

蓮花鎮
位於開原市東北部,東經124°05′至東經124°24′,北緯42°32′至北緯42°34′之間。東南北三面分別與吉林省梨樹縣、遼寧省西豐縣和昌圖縣為鄰,西與開原市威遠堡鎮接界。蓮花地處丘陵區,屬長白山余脈哈達嶺,居民多住在兩個山系之間狹長的溝谷,貫穿溝谷的是著名的葉赫河。區域面積1.73萬公頃,境內70%為山地,約1.2萬公頃,耕地只占20%,約為0.35萬公頃。全鎮下轄10個行政村,17000口人,滿族人口占68%,是一個滿族聚居的鎮。二楊線和東德線兩條縣級公路在鎮內十字型交叉,構成了全鎮公路的主框架,另有多條村路與之相通,交通便捷。
蓮花鎮歷史悠久,糖坊北山遺址面積大約5000多平方米,地面多有石器和陶器殘片。陶片為夾砂陶,遺址中採集到鬲足、豆把、器底、器耳、口沿等。根據這些遺物初步判定,遺址屬夏家店上層文化,相當於中原的春秋時期。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蓮花就有人類居住。
到了明代,蓮花地方空前繁榮,明政府修築的萬里長城從蓮花通過,重要關口鎮北關就在蓮花境內,它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等進入北京朝貢的交通要道,目前遺址尚存。明朝還在這裡開設關市,與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進行貿易,並將開市、停市做為控制脅持各族的手段。當時的蓮花地方被稱為棉花街,《奉天通志》“鎮北關”條記載“此地市易當以棉花為大宗,以應東北夷人之需要,故以‘棉花’名傳。”棉花街後有一蓮花泡,一到夏日,蓮花盛開,成為當地的一大美景,又加上棉花與蓮花諧音,因此後來將“棉花街”改稱蓮花街,蓮花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開設北京經奉天(瀋陽)到船廠(吉林市)的大驛道,在棉花街設一驛站,稱蒙古和羅站。康熙皇帝兩次東巡都從蓮花經過,並留下了茶棚、歡喜嶺等地名和優美的傳說。
蓮花鎮冬季嚴寒漫長,夏季炎熱短促,春季溫暖乾旱,秋季天高氣爽。降雨集中在夏季,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樣的氣候適合多種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等;水果主要有山楂、蘋果、梨、杏等;野生植物資源有柞樹、椴樹、楊樹、獼猴桃等;野生動物資源有雉雞、野兔、松鼠等;礦產資源有花崗岩、石灰石、鐵礦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發展農村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