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光照

閆光照

閆光照,是這個助才中心的創辦人。 閆光照,中心的創辦人,一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壺關縣集店鄉西莊村人,父母都是農民。 從剪紙開始到最終,作品還能獻給奧運會,是光照特教助殘中心全體師生的共同心愿。

人物簡介

閆光照,男,28歲,漢族,山西省長治市人。壺關縣“光照助殘特教中心”校長。。第二屆長治道德楷模.第三屆壺關道德模範.第七屆山西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等榮譽獲得者。閆光照事跡先後被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山西日報》、《山西晚報》、《三晉都市報》、江西衛視、上海東方衛視、山西電視台等全國上百家媒體爭相報導,2009年底他的事跡在新華社《內參》發出後,中央領導做出重要批示,受到教育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多家部門的高度關注。

主要事跡

壺關縣“光照助殘特教中心”校長。為了能讓殘疾兒童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閆光照和2位同學創辦了助殘特教中心。他們自己教課、自己做飯,從穿衣、洗腳這些基本生活技能教孩子,直到上床睡覺。中心運行得很艱難,4年多來,閆光照已經花光了父母養豬攢下的全部積蓄,向外借遍了錢。他們靠幫人拉煤、給煤礦刷牆等零工所得,艱難地維持著學校的運轉。他把滿腔的愛傾注到特教事業上,為他們成長成才支撐起一片天地。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大型奧運主題展覽中,光照助殘特教中心20名殘疾孩子歷時2年共同創作的長112米、寬0.9米的巨幅剪紙《走進奧運》震驚了中外觀眾。它是那次大展中惟一的剪紙作品,也是山西省惟一一件入選展覽會的實物。
助才中心坐落在北河村內,這是一個獨立的院落,高懸在門楣上的“助才中心”字樣很是醒目。進門一看,原來這裡有三幢平房,前面兩幢四間,是助才中心租用的。兩間是教室兼宿舍,一間是食堂,另一間放著煤炭等雜物。
安靜的院落里時時傳出讀書聲,領著學生們朗讀課文的一個清麗的女孩,她叫路麗。路麗6歲時因遭遇車禍雙腿殘疾,從此人們很少能見到她的笑容……如今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路麗已讀到了四年級,成為助才中心孩子中學歷最高者,並且是這裡的小“開心果”,大家經常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 蕩漾在這個特殊小院裡的歡聲笑語,是一群富有愛心的特殊志願者帶來的。
閆光照,是這個助才中心的創辦人。在長治師範讀書時,閆光照參加社會實踐,深入農村搞社會調查,了解到農村一些殘疾孩子基本沒有上過學的原因是:一方面農村缺少針對這些孩子的特殊學校;另一方面是這些特殊孩子很難與正常的孩子在普通學校一起生活學習。
回到家後,小閆失眠了,他在想如何幫助這些孩子,於是有了創辦一所專門招收殘疾兒童學校的想法。小閆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的幾個同學,很快得到了多數同學的贊成。他又將想法告訴了父母,剛開始父母堅決不同意,但經過小閆反覆地做工作,父母終於“妥協”了。
得到了同學的支持和父母的認可後,小閆開始著手實施自己的計畫。靠家裡的資助和自己多方集資,他租來了校舍,並請來了幫忙的同學。2005年暑假,“助才中心”終於成立了。當時中心只有6名孩子,而且大都是本地人。不到一年的時間,助才中心的孩子已經達到了27名,夏天最多時達到31人。孩子們在這裡接受啟蒙教育、進行康復訓練,愉快地生活著。
現在閆光照每天四點多鐘起床,幫助父親打理生豬的屠宰出售生意兩小時,然後到中心上班,除了教學、理療,還包攬中心的一切外交事務。
為辦中心,閆光照全家已貼進去兩萬多元。現在找錢是閆光照的頭等大事。因為有部分孤兒、單親孩子,連每月的生活費都交不足或不交,現在從孩子們身上收上來的錢連一日三餐都難以維持。中心沒有“名分”,貸款、集資的路都走不通。閆光照夢想著把辦學資格申請下來,然後名正言順地以法人資格獲得貸款,建立殘疾兒童實踐基地,養豬、種菜、制粉筆,既能使孩子們學有一技之長,又能為學校創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保障。
儘管壺關縣人口已接近創辦特教學校的要求,但助才中心現有條件實在是達不到辦學標準。正在記者整理稿件時,從壺關傳來好訊息,壺關縣委書記在閆光照的辦學報告上親筆批示:我們一定要多鼓勵多支持他們,把好事辦好!長治市殘聯、壺關縣教育局、殘聯等單位也給予中心以資金上的支持。閆光照相信,困難總會克服的。每當他看到孩子們那純真的笑臉,每當他聽到孩子對老師的一聲聲呼喚,小閆就會在心中一遍遍地對自己說,一定要堅持下去!如果中心關閉了,這些孩子就意味著輟學,孩子們的童年只有一次,不能讓他們的童年沒有歡聲笑語。
除了熱心的閆光照,這裡的其他志願者也讓人心生敬佩,他們大都是小閆的同學或朋友。在這裡他們沒有一分錢工資,生活也很艱苦,但他們都有一顆滾燙的愛心。是他們用艱辛和汗水創造了奇蹟,是他們給太行深處的殘疾兒童帶來了希望。

主要成就及榮譽

第二屆長治道德楷模.第三屆壺關道德模範.第七屆山西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等榮譽獲得者。閆光照事跡先後被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山西日報》、《山西晚報》、《三晉都市報》、江西衛視、上海東方衛視、山西電視台等全國上百家媒體爭相報導,2009年底他的事跡在新華社《內參》發出後,中央領導做出重要批示,受到教育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多家部門的高度關注。

主要作品:《走進奧運》

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大型奧運主題展覽中,長治20名特殘孩子共同創作的112米巨幅剪紙作品《走進奧運》圖,舉世罕見!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點燃全世界人民激情之時,在中華世紀壇,由北京奧組委、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主辦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大型奧運主題展覽也在火熱進行中。展覽從8月1日開展以來,總面積逾8500平方米展覽展場,中外參觀者天天爆滿。在眾多展覽珍品中,一幅長達112米的巨幅剪紙《走進奧運》圖,成為展場中的亮點,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作為這次大展中唯一一幅剪紙作品,《走進奧運》也是山西省唯一一件入選展覽會的實物。更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巨幅剪紙竟然出自長治的20名特殘孩子之手。他們中最小的只有7歲,最大的不超過14歲,有的智商為零。而組織這20名特殘孩子進行創作的人,也只是一個剛滿24歲的大學生。這位大學生與他的殘疾娃創作隊伍,經過了怎樣的艱苦努力,竟能創作出對於正常人都不敢奢望的民間手工藝品,還登上了奧運期間國家級大型展覽的大雅之堂?帶著滿腹疑問,筆者在殘奧會即將開幕之時,走近了大學生閆光照,對他及他所創辦的光照特教助殘中心進行採訪。

一個特殊的中心

這是一個特殊的中心:光照特教助殘中心。中心設立在長治市壺關縣北河村。中心租用的是一所廢棄的學校。閆光照,中心的創辦人,一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壺關縣集店鄉西莊村人,父母都是農民。 2005年,閆光照從長治學院師範分院畢業後,本來可以留到城裡工作,但他放棄了這樣的機會,直接回到縣城做出一個讓許多人都無法理解的決定:義務支教,教育那些高度殘疾、學校不收的特殊孩子。因為在他看來這些孩子雖說身體有缺陷,但是通過培養他們同樣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光照特教助殘中心是從2005年夏季創辦開始的。為了維持中心正常運轉,閆光照利用節假日拚命打工掙錢,正常時間教學。因為接收的這些孩子均來自貧困的農村,家境都十分困難,低廉的收費連一日三餐都難以維持,部分孩子又是孤兒、單親子女,連每月的生活費都交不足或者乾脆不交。閆光照的父親做生豬屠宰出售生意,幾年攢了點積蓄,都讓他拿去辦了學校。中心創辦3年多時間,閆光照貼進去近30多萬元。 閆光照濃濃的愛心也感動了許多好心的人,一些愛心人士紛紛參與了進來。像和閆光照一同畢業的同學原芳英、王東偉。原在壺關縣實驗國小擔任黨委書記、校長的張泉水退休在家,謝絕了多家學校的高薪聘請,主動參與到助 殘 中心,他們不 說 勞累、不要報酬,義務指導殘疾孩子。可以說,這是一個特殊的愛心組織用真情創辦著一個特殊的教育中心。

一個膽大的夢想

為了讓這些殘疾孩子能有一技之長,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光照特教助殘中心從2006年專門開設了剪紙課,壺關縣有名的美術老師王進慶、張建英等,聽說中心給孩子們開了剪紙課,也主動參與其中。當時,北京已申奧成功,當地企盼奧運、喜迎奧運的氣氛甚濃。閆光照和老師們就想到了在教孩子們剪紙的同時,有意識地把剪紙和奧運知識結合起來,因為奧林匹克原本就是一種競技精神。奧林匹克精神是一種“更快、更高、更強”的自我挑戰精神,他們希望這些孩子能夠用奧運精神激勵自己,將來都能為社會做貢獻。 一張紙,一個圖案說起來很容易,也許讓正常的孩子來學也很容易,但對於殘疾孩子就太難了。就拿教孩子們正確使用剪刀來說,老師一教就是半個月,一招一式,一不小心剪刀很可能劃傷孩子的小手。2006年12月的一天,張建英老師扶著一個殘疾孩子上廁所,結果兩個殘疾孩子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在教室里打了起來,本來用來刻畫的美工刀被打架的孩子扔得滿教室亂飛,一時間哭聲、喊聲亂作一團,閆光照聽到後衝進教室制止了這場可怕的“戰鬥”,虧得沒有傷到孩子。 “說真的,我每天的心都在懸著,睡覺都不踏實,最怕的就是孩子傷著、摔著,因為他們的思維和想法常人很難去把握。”閆光照說。 剛開始,殘疾孩子拿到剪紙圖後,瞬間就會揉做一團,或者用剪刀剪得面目全非,老師們就只好重新剪樣。剪紙所用的紙張原來靠閆光照去批發市場購買,後來由於需求的量過大,批發的商家就直接送貨上門。當時剪刀、美工刀等被孩子弄壞的數量無法去精確計算,刀子摔壞了,殘疾孩子在一旁看著扭曲變形的剪刀嘿嘿笑,無奈的老師得收拾殘局,還不能批評,因為殘疾孩子別看身體殘疾但自尊心都很強,他們容不得一句批評,如果心裡不情願,摔下不學哭著要回家。年齡大點的孩子會故意去損壞東西來報復老師的批評。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積極進取精神,剪紙課外他們又給孩子們講授奧運知識。 2007年初,他們開始把奧運知識與剪紙結合在一起教孩子們剪。“我就是要讓他們通過學習奧運知識,懂得去如何挑戰自己,身體的缺陷不是缺陷,只要心靈堅強!”閆光照說。 然而,這對於殘疾孩子來說確實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想法確定後,老師們首先進行了分工。王進慶老師負責構圖,原芳英和王東偉負責翻閱資料,將歷屆奧運會的相關內容全部找到,按順序從1896年希臘雅典第一屆開始到2008年中國北京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國家、時間以及該國家舉辦城市的風貌、標誌性建築、人文精神等全部用剪紙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張泉水和張建英兩位老師負責指導孩子們動手剪刻。閆光照又借款上萬元專門到石家莊購進了一台先進的裝裱設備。他們希望能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獻出一份由殘疾孩子親手製作的巨幅剪紙作品。閆光照對筆者說:“我們就是要讓孩子們通過剪紙這樣特殊的方式參與奧運,來證明他們存在的價值!” 構圖出來後,放到殘疾孩子手裡,在老師的指導下就像繡花一樣,一點一點地進行,剪壞了就重來,直到滿意!當一幅幅生動的奧運剪紙終於從孩子們的小手中脫穎而出時,原本身患殘疾而深感自卑的孩子們信心大增。

一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從2006年開始,近兩年時間,耗紙數千張。2008年1月,當重量達30多公斤的《走進奧運》剪紙圖終於完成時,看著精美的剪紙,閆光照和老師們激動地流淚了:“誰說殘疾孩子就不能接受教育,只要用心,他們同樣能掌握到一技之長,同樣能為社會做貢獻!” 巨幅剪紙圖總長112米,寬0.9米,整幅作品用剪紙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表現手法,裝幀採用古宮門的形式,當打開圖卷,首先打開一扇門,百年奧運一覽無餘。作品按順序從1896年希臘雅典第一屆開始到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時間跨度長,場面宏大、栩栩如生。尤其是今年在北京舉辦的第29屆奧運會,用大篇幅展示了全國各族人民載歌載舞迎奧運的盛大場面。人物的表情、細節的刻畫等惟妙惟肖,長城、天安門, 奧運會的會標、吉祥物,標誌性建築如鳥巢、水立方等均在紙上活靈活現。在歷屆奧運會的銜接上不是截然斷開,而是採用連綿不斷的形式,以此來體現奔騰不息的奧運史;剪紙邊飾用56條飛舞的龍,來代表56個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共同努力。365隻蝙蝠代表著全人類在一年365天裡天天吉祥如意,團結一心,和諧共存。從1896年雅典第一屆奧運會到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歷時112年,整幅作品代表人類永久和平共處的意思,寓意奧運聖火在人間永久不息。這幅剪紙作品既是一幅無可複製的精美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品,又是一部詳實的百年奧運百科全書。據悉由殘疾兒童剪出百米巨幅剪紙作品在世界實屬罕見,中國更是首例。 從剪紙開始到最終,作品還能獻給奧運會,是光照特教助殘中心全體師生的共同心愿。 然而一個小縣城的一幅剪紙作品,要想被奧組委接受難度太大了。為了圓上這些特殊孩子的特別夢想,在奧組委原則上不接受任何社會捐贈的前提下,2008年6月,中心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取得聯繫後,他們的精神感動了中國殘聯,得到中國殘聯的竭力支持,剪紙 《走進奧運》也由中國殘聯力薦,奧組委特批,最終走進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大型主題展覽,為這些特殊孩子圓了一個特別的夢。 在大展上,由於圖案精美,氣勢宏大,已引起國內外遊客和媒體的廣泛關注。用香港一位參觀者的話說: “剪紙 《走進奧運》向中外人士展示的是中國殘疾兒童期盼奧運、參與奧運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 採訪中,閆光照說:“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們通過剪紙就是要讓所有的殘疾孩子都能明白,他們是不平凡的,只要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再重的殘疾也能自強,也能為祖國做貢獻。” 眼下,閆光照仍在邊打工邊維持光照特教助殘中心的一切用度,他說:“我發誓一生去義務教育無法入學的殘疾孩子,誰說這些孩子不能自力更生,我的目標就是要在中國創造奇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