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龍鄉

長龍鄉為一地名,在我國福建省、吉林省以及重慶市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基本信息

自然情況

長龍鄉位於福州市連江縣境北部山區,鄉駐地建莊,海拔380米,居全縣最高,離縣城24公里。唐代屬名聞鄉嘉賢里,宋後改嘉賢上里。民國初屬第五區,有下洋、蘇院、洪塘3鄉。民國24年編查保甲設下洋聯保,屬第二區署。民國29年改為下洋鄉。民國33年6月後與蔗浦鄉合併為浦洋鄉。新中國成立後屬第二區(後改浦口區)。1956年屬馬鼻區。1958年7月撤區設長龍鄉,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1965年3月並屬國營長龍華僑農場。1972年1月析出重設長龍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鄉。1995年全鄉總面積52.54平方公里,設7個村民委員會、115個村民小組,計3143戶、12918人(其中畲族400多戶、1600多人),分布33個自然村。

發展歷史

該鄉地處中山丘陵,層巒疊翠,間有盆谷5平方公里,地勢平緩。居民以農為主。30年代初,曾是土地革命根據地,建立過縣革命委員會和區蘇維埃政府,數次遭國民黨軍隊“圍剿”,受摧殘尤為嚴重,民眾生活困苦。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公路修通,463萬立方米才溪水庫建成,以及國營林場、華僑農場興辦,經濟文教衛生都有很大發展。改革開放後,該鄉大力發展山區特色農業,提高綜合開發水平,糧食穩定增長,多種經濟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95年全鄉耕地面積9596畝,糧食總產4578噸,建有萬畝用材林、3000畝茶葉、3000畝茭白、2000畝綠葉菜及蘑菇生產基地。蔬菜產量1.1萬噸,常年供應連江、福州市場。夏季白菜、蘿蔔,秋季馬鈴薯等反季節蔬菜十分暢銷。茭白年產3000噸,占福州地區總產量一半以上。茶葉精製歷史悠久,享有盛譽,年產150噸,在北京等城市興辦茶莊,逐步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經營網路。全鄉社會總產值0.69億元,鄉鎮企業69家,產值3815萬元,鄉財政收入3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3元。

墊江縣長龍鄉

長龍鄉政府機構職能
一、長龍鄉政府職能職責:負責長龍轄區的行政管理。
二、領導成員:
黨委書記: 李雲錦
政府鄉長: 夏澤權
人大主席: 蘭達權
黨委副書記:譚克全
任大渠
政府副鄉長:王 鴻
何明權
謝桂英
人武部長: 王真偉
組織委員: 揭成林
宣統委員: 朱興川
紀委副書記:李擁軍
三、辦事機構:黨政辦、社會事務辦、經發辦、計生辦、財政所、綜治辦、農業服務中心、文廣站、計生服務站、農村建設站。
四、最新政策:計生獎扶、種糧直補、退耕還林直補、農業稅全免、農村義務教育雜費減免等。
五、服務承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民眾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六、便民措施:政府各站所室設立辦事指欄,將其辦事程式、服務內容公開張貼在政府醒目的地方,方便民眾辦事,提高辦事效率。

吉林鄉鎮(五)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