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黃毛山牽牛

長黃毛山牽牛

長黃毛山牽牛,是山牽牛屬攀援草本,莖粗壯,密被黃色多細胞長毛,葉柄長2~5厘米,具溝,被黃色柔毛;葉片紙質,花冠淺紫色或淺藍色,花葯橢圓形,產雲南南部。生於海拔390-1500米的灌叢或林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長黃毛山牽牛 長黃毛山牽牛

攀緣草本,長可達17米,通常7-8米,莖粗壯,密被黃色多細胞長毛,老時仍殘存可見,節下有巢狀腺體。葉柄長2-5厘米,具溝,被黃色柔毛;葉片紙質,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下部兩側各具2-3淺裂,偶近全緣或淺波狀,兩面被硬毛,背面較密;葉脈為5-7出掌狀脈。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下垂,長5-15厘米,有時花單生或雙生葉腋,總梗、總軸、花梗及小苞片密被黃色硬毛及散布有黑色巢狀腺體,尤以花梗頂部及小苞片為明顯;苞片葉狀,卵形,長1-3厘米,先端漸尖;小苞片2,卵狀長圓形,長2.5-3厘米,初時合生,後自一側裂開成佛焰苞狀;萼環狀,全緣;花冠淺紫色或淺藍色,花冠管長3.5毫米,喉部長2厘米,基部被稀疏硬毛,花冠裂片圓形,直徑2-3厘米;雄蕊4,花葯橢圓形,長約9毫米,不外露,2藥室間有髯毛,藥室下具彎曲長刺,長的長3毫米,短的長2毫米,花絲無毛,向基部增寬,長8及10毫米;子房及花柱無毛,柱頭2裂。

蒴果扁圓形,直徑1.8厘米,高1.2厘米,喙長2.5厘米,被短柔毛,喙上有巢狀腺體。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90-1500米的灌叢或林下。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南部。緬甸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北部眉謬高原。

主要價值

傣藥名 嘿農聶

中藥材基原 爵床科植物硬毛山牽牛的根及莖。

採收加工 全年時采,洗淨曬乾備用,鮮品隨用隨采。

藥理作用

性味 味甜,性寒。入水塔。

功效 調補水血,理氣止痛。

主治 主治“攏匹勒”(產後諸疾),“接兒”(胸悶胸痛),“乎糯乎年”(耳鳴耳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0~30g;或研未,3~5g。

注意事項

附方 1.治“攏匹勒”黃毛山牽牛適量,烤熟研粉,開水送服3~5g,日3次。(景洪市名傣醫康郎侖驗方)

2.治“接兒”黃毛山牽牛20g,定心藤20g。煎湯內服。(勐臘縣傣醫波兒驗方)

3.治“乎糯乎年”黃毛山牽牛20g。煎湯內服。(西雙版納州傣醫院傣醫康郎臘驗方)

藥物分類 植物藥

參考文獻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西雙版納傣藥志》

•《中華本草》傣藥卷

•昆明植物研究所.長黃毛山牽牛. 《中國高等植物資料庫全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1].

功能用途

根、莖:消腫拔毒,止痛。

【傣藥】黑農業:治耳鳴,耳聾,食欲不振,單用粉末吹進耳內治療氣虛耳鳴《傣醫藥》。嘿農業:根治耳聾,耳鳴,食欲不振,氣虛耳鳴《滇藥錄》。全株治耳鳴,耳聾,食欲不振《滇省志》、《版納傣藥》。黑農業,奶果藤:用於耳鳴,耳聾,食欲不振,吹粉末入耳治氣虛耳鳴《傣藥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