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牽牛

山牽牛

攀緣灌木。分枝較多,可攀緣很高,匍枝曼爬,小枝條稍4棱形,後逐漸復圓形,初密被柔毛,主節下有黑色巢狀腺體及稀疏多細胞長毛。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山牽牛

山牽牛山牽牛

別名:大花老鴨嘴、大鄧伯花

種拉丁名: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ttl. ex Willd .) Roxb.

科中文名:爵床科

科拉丁名:Acanthaceae

屬中文名:山牽牛屬

屬拉丁名:Thunbergia

國內分布:產廣西、廣東、海南、福建鼓浪嶼

國外分布:印度及中南半島也有分布

植物形態

山牽牛山牽牛

攀緣灌木。分枝較多,可攀緣很高,匍

枝曼爬,小枝條稍4棱形,後逐漸復圓形,初密被柔毛,主節下有黑色巢狀腺體及稀疏多細胞長毛。葉具柄,葉柄長達8厘米,被側生柔毛;葉片卵形、寬卵形至心形,長4~9 (15) 厘米,寬3~7.5厘米,先端急尖至銳尖,有時有短尖頭或鈍,邊緣有2 (4) ~6 (8) 寬三角形裂片,兩面乾時棕褐色,背面較淺,上面被柔毛,毛基部常膨大而使葉面呈粗糙狀,背面密被柔毛,通常5~7脈。花在葉腋單生或成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形,先端具短尖頭;花梗長2~4厘米,被短柔毛,花梗上部連同小苞片下部有巢狀腺體;小苞片2,長圓卵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外面及內面先端被短柔毛,邊緣甚密,內面無毛,遠軸面連合在一起;花冠管長5~7毫米,連同喉白色,喉22~25毫米,自花冠管以上膨大,冠檐藍紫色,裂片圓形或寬卵形,長2.1~3毫米,先端常微缺;雄蕊4,花絲下部逐漸變寬,長8~10毫米,無毛,花葯不外露,藥隔突出成一銳尖頭,藥室不等大,不包括刺長7和9毫米,基部具彎曲長刺,長3和2.5毫米,另2花葯僅1藥室具刺,長2.5毫米,在縫處有髯毛;花粉粒直徑86微米;子房近無毛,花柱無

毛,長17~24毫米,柱頭近相等,2裂,對摺,下方的抱著上方的,不外露。蒴果被短柔毛,帶種子部分直徑達13毫米,高18毫米,喙長20毫米,基部寬7毫米。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緣。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胃痛;跌打損傷;瘡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