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乾曲

長乾曲

《長乾曲》是南朝樂府中“雜曲古辭”的舊題。崔顥這兩首詩繼承了前代民歌的遺風,但既不是艷麗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熱烈,卻以素樸真率見長,寫得乾淨健康。女主角的抒懷只到“或恐是同鄉”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識”為限。

基本信息

作品注釋

①【長乾】在金陵。

長乾曲長乾曲

②【橫塘】在今南京西南麒麟門外,與長乾相近。

③【借問】船家女真直率也,才問罷郎家何處,不及回答,鏇而自言橫塘人。

④【九江】泛指江水,而非潯陽九江。

⑤【生小】從小。

長乾曲其一解釋

【詩文解釋】

你家住在哪兒?我家就在橫塘。停船暫且相問,或許我們還是同鄉呢。

【詩文賞析】

本詩是一首女子向男子發問的詩,寥寥數語,形象地將女子既想結識對方,又怕露骨的心態描繪了出來。詩人巧妙地以口吻傳達人的神態,用女子自報家門的急切程度,傳達了這個女子大膽、聰慧、天真無邪的音容笑貌,純樸清清,饒有情趣。

長乾曲其二解釋

【詩文解釋】

我家臨著九江水,來往在九江邊。我們雖然同是長乾人,從小卻沒有見過面。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男子應答的詩,是針對著“長干行其一”中女子的問題而回答的。男子回答得坦率誠懇,一句“生小不相識”表面是惋惜沒能青梅竹馬,實際是相見恨晚心情的表現,流露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本詩與“長干行其一”都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浪漫熱烈,樸素健康,稱得上上乘之作。

賞析

【《長乾曲四首(其一、其二)》賞析】

這兩首抒情詩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襯,似墨筆畫;它不用任何妝飾烘托,是幅素描;它不憑任何布景借力,猶如一曲男女聲對唱;它截頭去尾,突出主幹,又很象獨幕劇。題材是那樣的平凡,而表現手法卻是那樣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個住在橫塘的姑娘,在泛舟時聽到鄰船一個男子的話音,於是天真無邪地問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鄉?-就是這樣一點兒簡單的情節,只用“妾住在橫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點明了說話者的性別與居處。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吻傳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寫得活靈活現。他不象杜牧那樣寫明“娉娉裊裊十三餘”,也不象李商隱那樣點出“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他只採用了問話之後,不待對方答覆,就急於自報“妾住在橫塘”這樣的處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齡從嬌憨天真的語氣中反襯出來了。在男主角並未開口,而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鄉”的想法,不正是因為聽到了對方帶有鄉音的片言隻語嗎?這裡詩人又省略了“因聞聲而相問”的關節,這是文字之外的描寫,所謂“不寫之寫”。

這首詩還表現了女主角境遇與內心的孤寂。單從她聞鄉音而急於“停舟”相問,就可見她離鄉背井,水宿風行,孤零無伴,沒有一個可與共語之人。因此,他鄉聽得故鄉音,且將他鄉當故鄉,就這樣的喜出望外。詩人不僅在紙上重現了女主角外露的聲音笑貌,而且深深開掘了她的個性和內心。

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對唱的傳統,在《樂府詩集》中就稱為“相和歌辭”。所以第一首女聲起唱之後,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臨九江水”答覆了“君家何處住”的問題:“來去九江側”說明自己也是風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會有這次的萍水相逢。這裡初步點醒了兩人的共同點。“同是長乾人”落實了姑娘“或恐是同鄉”的想法,原來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蘇南京)長乾里。一個“同”字把雙方的共同點又加深了一層。這三句是男主角直線條的口吻。現在只剩最後一句了:只有五個字,該如何著墨?如用“今日得相識”之類的幸運之辭作結束,未免失之平直。詩人終於轉過筆來把原意一翻:與其說今日之幸而相識,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識。“生小不相識”五字,表面惋惜當日之未能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實質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對過去無窮惋惜,越是顯出此時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貴。這一筆的翻騰有何等撼人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介紹

崔顥崔顥

崔顥(?~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玄宗開元年間進士。開元後期曾出使河東軍幕。天寶時歷任太僕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年少時,詩風輕浮。從軍邊塞後,詩風大變,風骨凜然,感情昂揚。如《古遊俠呈軍中諸將》、《雁門胡人歌》等。他的《長乾曲》五絕四首,設為問答,情趣盎然,富有民歌風味。最有名的是七律《黃鶴樓》,傳說曾使李白大為佩服。有《崔顥詩集》1卷,存詩40多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