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巷》

《鑼鼓巷》

《鑼鼓巷》由王剛、劉威、丁志誠、滕麗名等聯袂主演。該劇以一件國寶“金鑲玉”引發的兩代人、三個家族的恩怨鬥爭為中心,講述了一段長達五十年的國寶曆險記。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圖)《鑼鼓巷》

海潤影視出品的36集電視連續劇《鑼鼓巷》由王剛、丁志誠、劉威、張耀榮、滕麗名等一線紅星主演,電視劇於2009年5月完成後期製作,2009年10月初在南方電視台影視頻道全國首播,揭開了在全國電視台播出的序幕。

《鑼鼓巷》打破了以往歷史劇的常規,跨越了兩個朝代五十年的歷程,故事引人入勝、懸念迭起,“一件寶物、兩代人的故事、三家人的恩怨、四十年的坎坷,五十年後水落石出”,圍繞著國寶“金鑲玉”,講述了一段幾代人苦苦追尋、奪寶的故事。

主創名單

出 品 人:劉燕銘、白芳芹、張景岩、高希華 
總 監 制:張蘇洲、趙智江、孔  炯、余瑞金、陳向榮 
總 策 劃:鄒曉利、肖  融、曲光輝、楊德建、續文利、趙浚凱、李  瑛 
監    制:金利群、黃劍平、艾  民、鄭嬋燕、陳鐵銘、蔣曉榮、唐莉莎 
策    劃:張  瓊、張  欣、屈洪波、王  冰、成曉明、閻  旻、羅小鳳  楊春風 
編    劇:顏  珍、龔應恬 
原    著:顏  珍、方子哥 
攝影指導:高成崗 
剪輯指導:劉  芳 
美術指導:崔俊德 
服裝指導:黃寶榮 
化妝指導:姚小苗 
造型指導:丁亞靜 
錄音指導:楊曉松 
作    曲:黃小秋 
統    籌:徐  健 
製片主任:蔣小紅 
制 片 人、發行 人:張小軍 
總製片人:蔣譯霆 
導    演:余  丁

(圖)《鑼鼓巷》  劇照
主演:
辛書翰-- 丁志誠
程  鷙-- 劉威
辛文遠-- 王剛
李秋萍-- 滕麗名(中國香港)
辛書恆-- 葉靜
程大羽-- 張耀揚(中國香港)
辛夫人--朱  琳
吳盈珠--陳  蓉
蒯管家--袁  苑
程夫人--岳  紅
辛思德--鄒俊百
陳錦程-- 方曉鴿
蒯  興--肖  聰
姚碧桃--張文慈(中國香港)
姚碧竹--甘婷婷   
孫  氏--郭  紅
吳振業--曹克難
李士傑--艾  偉(中國台灣)
辛思懿-- 李詩瑤
辛思慧--蒲冰墨
藝  玲-- 柴晶
魏少爺--陳  迪
陳士紳--王奎榮
友情客串
王 剛  王奎榮  張少華  李勤勤
雲 翔  李永貴  許 娣  宋曉英
聯合攝製
貴州電視台
安徽電視台
廣東南方電視台
中國青年出版社
青島深遠現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銀潤傳媒
榮譽出品
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劇集梗概

(圖)《鑼鼓巷》 《鑼鼓巷》

《鑼鼓巷》由國內編劇大腕龔應恬親自操刀,故事開始於清朝末年,大內藏珍閣的國寶失竊案,震動朝野上下,由此皇城根下三個官府的家庭命運也隨之改變。整個故事圍繞稀世奇珍“金鑲玉”而展開,在半個世紀的風雨里,有人要藏,有人要查,有人利慾薰心,有人賣“祖”求榮,還有人一心護寶,剛正不阿。國讎、家恨、民族利益與兒女情長糾葛在一起,形成一段曲折生動的故事:

光緒末年, 慈禧欲將國寶 金鑲玉送予外國公使。然而送寶前夜 紫禁城內卻發生珍寶竊案,內務府當值吳廷語和乾清門侍衛程鷙決定承攬罪責,內務府郎中辛文遠奉旨查驗丟失何物,卻發現金鑲玉並未遭竊,未免國寶流落國外,辛文遠將金鑲玉私藏而出,不料此舉卻被程鷙察覺。吳庭語人頭落地,程鷙卻不甘心,帶人查抄辛家,而辛文遠卻已懸樑自盡,辛家後人絕口不知,程鷙無功而返,金鑲玉下落從此成謎……
民國四年,辛家長子辛書翰攜全家返回鑼鼓巷,重振家業的他引來一心追寶且身有殘疾的程鷙、程大羽父子。雙方鬥智鬥勇,始終未分勝負。時局動盪,情非得已,辛書翰娶了弟弟辛書恆的最愛秋萍為妻, 失落的書恆被迫與吳家盈珠成親,兄弟二人從此反目。程大羽巴結北洋軍隊伍師長引兵奪寶,卻因辛書翰的堅持與父親程鷙的保護而未能得逞。情感受冷落的盈珠投向程大羽的懷抱期望得到幸福,卻在雨夜臨產時血崩而亡。辛書翰心有不忍將嬰兒思德交給丫鬟小翠撫養。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伍師長身死,程大羽流亡關外。多年後當他帶著女兒藝玲重返鑼鼓巷時,早已物是人非,他告訴年邁的父親程家有後。程、吳、辛三家的恩怨開始延續到第三代人的身上。
八年抗戰,三載內戰,炮火紛飛的年代裡,恩怨情仇早已逐漸轉變與淡化。辛書翰為了父親的承諾捨命護寶,不惜散盡家財。年至 耄耋的程鷙似乎也與之心有靈犀,暗中臂助,兩人心照不宣的在亂世風雨中守護著 國寶
共產黨解放全中國,人民迎來了新生,祖國得到了重生,國寶重現天日的時刻終於到了。當辛書翰捧出塵封了五十年之久的 國之重器,當金鑲玉在陽光下重新綻放出奪目光芒的那一刻,心愿已了的程鷙含笑而逝……

主演介紹

(圖)劉威 劉威

劉威自嘲髮型像“畫皮”

劉威在劇中有段戲的造型留的是披肩發,他自嘲說: “自己的造型很像《畫皮》中的趙薇,搞得很娘子,就怕趙薇知道會生氣。”

劉威在劇中飾演一個很軸的人,原來是清宮裡的高手,因為寶物被盜而被貶,流落民間一直就想把這寶貝找回來,老和丁志誠扮演的辛家大少爺作對。拍戲時,劉威這個造型帶的是假髮套,劉威總是覺得不舒服,時不時用手把頭髮往後扒拉一下,加上劉威本人搞怪的表情,搞得很娘子,逗笑了現場的工作人員。

王剛飾賊 竊寶為國

著名演員王剛在《鑼鼓巷》中出演一切恩怨的“罪魁禍首”——辛文遠,身為大內藏珍閣掌眼的他因為不願眼睜睜看著國家的稀世奇珍被慈禧拱手送給洋人,因此 “順手牽羊”偷走了金鑲玉,從而引發了這段半個世紀的恩怨情仇。他竊寶是為了護寶,護寶又是為了最終獻寶。他的一念,決定了三家人後來的命運。對於這個矛盾而富有深意的人物,王剛非常喜歡,因為現實生活里,身為古玩藏家的他對於這些古董珍品也是傾盡心血,王剛開玩笑說,如果當年他處在辛文遠這個位置,他也許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因為眼看著國寶外流,實在是件讓人痛心疾首的事情,所以他完全能夠理解辛文遠的所作所為。有這么深的認同感,看來對於演好這個角色,王剛自然是胸有成竹了。

(圖)丁志誠 丁志誠

丁志誠展現兩面氣質

《鑼鼓巷》中,丁志誠扮演的辛家長子辛書翰,是一個文質彬彬對詩書字畫有極高鑑賞力的富家子弟,一個與以前所有角色截然不同的一介書生,一個有著“外柔內剛”兩面氣質的人物。

劇中丁志誠從父親(王剛飾)那裡接下國寶“金鑲玉”後便一輩子盡心盡力地護著寶貝,直到解放後把寶貝交給國家。戲中,丁志誠不僅要把辛書翰從“兒子”演到“爺爺”,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還要表現出辛書翰身上那種大義大情的愛國文人氣質,這對於演慣了強硬角色的丁志誠也是一大考驗,據透露,剛剛看完劇本時,丁志誠還曾經在辛書翰和另外一個角色中猶豫過,不過他最終還是決定挑戰辛書翰這個人物,希望觀眾感受到自己“外柔內剛”的兩面氣質。

幕後花絮

氣溫之最:最低氣溫

《鑼鼓巷》中辛家全家福 《鑼鼓巷》中辛家全家福
 《鑼鼓巷》拍攝期間北京氣溫最低達到了零下14度,遠在 懷柔的郊區更是滴水成冰,這也是製作人 蔣譯霆拍電視劇以來遇見氣溫最低的一次,她說:“丁志誠和葉靜室外戲份多,天氣太冷,只好偷偷往裡面塞衣服,穿得跟大麵包似的,被我說了一通。後來我就讓劇組特意給他們倆定製了一套絲綿棉襖”。不過,“雲朵”姐姐肖涵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劇中她有一場跳水自盡的戲,為了拍攝效果,必須穿著極薄的絲質旗袍頂風拍攝。肖涵坦言:旗袍的叉開得很高,裡面沒法再穿什麼保暖,光溜溜的的腿根本沒有地方藏,索性就頂著寒風爭取一次拍過了。

場景之最:最多場景

《鑼鼓巷》講述了吳、辛、陳三家50多口人之間的家族恩怨,這三大家族的院子,就讓蔣譯霆頭疼了好一陣子。不但在懷柔的影視基地搭建了幾十個場景營造家的氛圍,更是和隔壁的 《鐵齒銅牙紀曉嵐》劇組搶起了院子。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鐵四》的院子牌樓和前幾部都不一樣,“這就是我們互搶的結果”,蔣譯霆笑著說。再看《鑼鼓巷》的時候,您不妨找找辛家大院說不定還有紀府的影子。

服裝之最: 最多服裝

《鑼鼓巷》時間跨越50年,半個世紀曆經了清朝、民國、 北洋政府、日軍侵略、內戰、解放等多個時期,可以說是從古到今。而且,劇中的演員也很多,每個人都有十來套服裝,蔣譯霆為之可費了不少心思,“我們光服裝部門就租了三個倉庫,專門存放演員戲服。”

演員之最: 最多角色

《鑼鼓巷》三代人、三個家族一共不下50個角色,為此導演余丁特意畫了一幅家 族譜掛在牆上,每日看幾遍,省的自己拍亂了。除此之外,劇中還有十幾個小演員,別看這些小演員集數戲份不多,蔣譯霆也絲毫不馬虎,精挑細選。思德少爺(鄒俊百飾)幼年這個角色需要一個有點兒淘氣勁,甚至猴子般上串下跳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北京找不到,所以我一下就想起了 四川雜技團的一個小孩,我們當時拍 《震撼世界的七日》遇見的,特機靈,過去把他接了過來。”

 

導演闡述

在國外,尤其是好萊塢曾製作一批深受觀眾歡迎的“奪寶”電影,如《奪寶奇兵》《國家寶藏》系列等等,《鑼鼓巷》從故事類型上看與它們都有著非常相似之處。
執導《鑼鼓巷》的導演余丁曾經以《紅梅花開》一劇獲得北京電視台年度最佳電視劇獎。他在接受採訪時,坦言也看過這些電影,但他認為兩者並不具備可比性。“他們是電影,商業色彩濃厚,《鑼鼓巷》是電視劇,歷史感厚重,時間跨度幾十年。如果非要拉上一點聯繫的話,在人物上,《鑼鼓巷》更接近《國家寶藏》,劇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不會飛天入地,也沒有很大的本領,他們憑著對國家的熱愛,個人堅定的信仰把國寶完好無缺地保存下來。這些人物讓人感動,也讓人尊敬。”

劇集點評

年代類型劇以地理坐標入題,是如今中國電視劇製作中一種事半功倍的做法。尤其是那些已經存在有些年頭,為世人所熟知,並且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著特殊意義的地理坐標。其實在很多時候,這些簡單的名稱已經承載了太多標註地理方位之外的深刻含義,其中當然包括了許多顯性的、眾所周知的曾經發生在這些地方的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但是同時,也有許多隱性的,或許不足為外人道也,只關係到幾個家族,甚至是個別人,但是卻刻骨銘心,甚至纏綿幾代人、數十年的恩怨情仇。但是,儘管如此,儘管在這些地方或許發生多少血雨腥風、驚心動魄的大事小事,甚至是有多少的家庭在這裡興旺發達、妻離子散等等。地理坐標始終還就只是一個地理坐標,它絕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發生改變,它只是靜靜地屹立在那,保持著冷靜甚至冷漠的態度,默默地旁觀著人類的繁衍聲息、你爭我奪。

《鑼鼓巷》是奪寶版《大宅門》 《鑼鼓巷》是奪寶版《大宅門》

 
大型年代劇《鑼鼓巷》就是如此,以北京城著名地理坐標為故事主要發生地,實際講述的卻是在這條小胡同里,幾戶普通人家綿延三代,圍繞一件國寶而來的恩怨情仇故事。故事的起源是滿清末年,大內皇宮中一件國寶“金鑲玉”的失竊案,幾位御前侍衛及其家庭在之後,中國波瀾壯闊的大歷史背景之下,圍繞著這件國寶,或陰謀搶奪、或誓死保衛,所展開的數十年爭鬥。
劇集延續了京派劇集地道純正的風味,精心描摹了一幅自滿清覆亡,一直到新中國成立這五十年間,北京城的浮世風情畫卷。同時編導借一場纏綿五十年之久的“奪寶”大戰,巧妙地將劇情編織得引人入勝,又出人意表,劇集結構緊湊,十分具有可看性。此外,王剛、劉威、丁志誠、朱琳、張耀揚、葉靜等京港兩地,老中青三代優秀演員都各自使出了渾身解數,人物刻畫細緻入微,劇情張力十足,是近兩年不可多得的京味年代大戲。

此《鑼鼓巷》非“南鑼鼓巷”

在如今的北京城裡,“南鑼鼓巷”是遠近馳名的旅遊勝地。其保存完好的元明時期老北京四合院建築,以及依託四合院而建立起來的酒吧一條街,吸引了無數到北京旅遊的中外遊客前往流連。在這條既保存了最原始、最濃郁老北京風情的巷子裡,古老與現實相互融合,很容易讓人產生“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錯覺。
但是顯然,電視劇《鑼鼓巷》與我們所熟知的“南鑼鼓巷”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卻又不盡全然相同。首先,最直接的關聯在於,電視劇《鑼鼓巷》的發生地確實就是在如今的旅遊勝地這一塊範圍。滿清年間,鑼鼓巷因為坐北朝南、拱衛著紫禁城,歷來都是達官貴人居住的場所。所謂北京城“北貴”之首,許多著名的朝中大臣舊邸都在鑼鼓巷,比如鐵帽子王僧格林沁,榮祿等等。即便是滿清覆亡之後,鑼鼓巷依然以其環境清幽,居住條件舒適,吸引了大批名人居住到此,算得上當年北京城著名的“富人區”。
《鑼鼓巷》一劇所講述的故事,辛、程、吳三家破落貴族,幾進幾出鑼鼓巷,幾代人的夢想,孜孜以求的不過也就是能夠在象徵著權勢、地位的鑼鼓巷安下家來。這一思想可以算得上是整部劇集所有人物所作所為的最原始動力。
從這個角度而言,電視劇《鑼鼓巷》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簡明的家族“鑼鼓巷“奮鬥史,稍稍引申一下,《鑼鼓巷》大概也潛藏了無數當今“北漂”渴望在這北京城、皇城根下紮根死磕,占有一席之地的最簡單樸素渴望吧?
至於不盡相同的地方則在於。當如今的遊客流連在鑼鼓巷中,坐著板兒車穿街走巷,看著身旁掠過的一幢又一幢名人故居時,或靜謐懷古,或大呼小叫地拍照留念,絲毫不顧忌打破了這幽靜胡同的氛圍。此時此刻,在他們的心目中,大多存有的只是一些尋幽探奇的過客心理罷了。他們無論如何也無法聯想到,在這一片鬱鬱蔥蔥、幽靜的胡同里,曾經發生過多少喜劇、悲劇和慘劇,更不可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在每一塊牆磚、地板上,可能都寄託著許多前朝舊人的情思、感傷。
正如《鑼鼓巷》一劇當中,辛、程、吳三個大家族,付出幾代人的心血和努力,掙扎求存在五十年亂世當中。一方面固守和堅持著大家傳統,維持著或許僅僅只是虛榮的家門不墜,為的難道僅僅就只是將“國寶”歸還國家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嗎?不盡然,當如今的“南鑼鼓巷”已經蛻變成時尚、矯情的不夜休閒場所之後,當年《鑼鼓巷》里曾經發生過的數世糾纏,或許也只能在電視劇里,讓觀眾們驚心動魄一下了。

奪寶、樸素愛國主義為主線的史詩大戲

《鑼鼓巷》一劇的開篇很有意思,特別演出的王剛把玩著“國寶”,仿佛讓人穿越到了他主持的一系列以尋寶、鑒寶為主題的電視節目中。當然這個開局也以雷霆之勢,迅速地開啟了一場“奪寶”大戰。

丁志誠彰顯樸素愛國主義 丁志誠彰顯樸素愛國主義

 
古玩,近兩年在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民間,藉助電視等媒體的強大推廣作用,迅速成為一個重要的全民性運動。而伴隨古玩而誕生的尋寶、奪寶大戰也同時成為影視創作的一塊巨大市場。作為古都之一的北京城,歷來都流傳著許多與古玩有關的驚心動魄的傳說、故事。以此為題展開故事,確實起到了先聲奪人又暗合潮流的效應。
當然,儘管故事主線都是圍繞著“金鑲玉”這件國寶展開,但是《鑼鼓巷》真正想要表達的主題,其實還是中國人最簡單、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其中王剛飾演的員外郎辛文遠正是因為不忍心國寶流落海外,才做了私藏金鑲玉,因此將自己一家人拖入了其後數十年明爭暗搶的生活當中。在劇中,他交代兒子的一番話,就已經開宗明義地把整部劇集的主題給交代來出來。他說的大概意思就是,即便是忍辱偷生,隱姓埋名,也必須好好地將這小金人留住,等到國家昌盛,有明主的時候,再把它歸還國家。
除了辛家之外,程家雖然做法簡單粗暴了點,但是從根子上來說,也算是一種“愚忠”的愛國主義。曾經的御前侍衛程鷙因為斷腿之恨,盯上了辛家,一心想要找回國寶,所為的或許有個人情感的因素在裡面,但是更多的還是對滿清政府負責的一種態度。同時,當時移世易,滿清政府徹底覆亡,新中國建立之後,也就是辛文遠所說的“明主”誕生,他也終於理解了爭鬥多年的老冤家辛文遠所思所想,欣然與辛家長子共同起出國寶,上交國家。
所謂的樸素愛國主義,正是通過《鑼鼓巷》里眾多尋常小人物的所作所為,具體表現了出來。它不同於一般理論愛國者在各種公開場合高調宣稱的那么冠冕堂皇,他們甚至或許也不懂得什麼叫做愛國主義,他們只是知道,有些東西,不僅僅只屬於哪個人、哪個朝代、哪個具體的皇上、太后,它們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智慧和尊嚴。在這種前提下,他們本能的就會做出大義凜然的舉動,甚至因此而付出生命代價也在所不惜。
正式有了這種簡單卻又意義深遠的愛國主義主題,再加上奪寶大戰的故事主線,《鑼鼓巷》一劇才更加具備了引人入勝的品質,也才有了磅礴大氣的史詩格局。

《鑼鼓巷》就是“奪寶”版《大宅門》

看《鑼鼓巷》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那就是京派連續劇繼《大宅門》之後,又有了新的代表作。
若干年前,一出《大宅門》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道地純正的京腔確立了京派時代劇在中國電視劇市場的地位。自那以後,許多京味劇集應運而生,但是能夠達到《大宅門》高度的劇集卻沒有再出現過。《鑼鼓巷》的產生,算是接上了班。
其實對比兩部劇集,雖然有具體而微的差異,但是從成功的角度而言,卻是有著許多共通之處的。首先,藉由大時代北京,史詩化的格局來展現北京大宅院裡那些普通人的品性道德,以此折射出傳統中國人的樸素道德觀。其次,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烙印分別體現在《大宅門》的老字號品牌,以及《鑼鼓巷》里的國寶爭奪戰中,小人物命運儘管隨波逐流,卻始終安之若素,堅守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言的本性,儘管也有難免行差踏錯的時候,但是在大關節上,卻始終保持了一個中國人的氣節。這都是兩部劇集成功至關重要的一點。
表現形式上,老北京風情的具體體現,京城野史的有機利用,甚至是加盟演出的諸位演員道地的京腔京韻,也都是兩部劇集成功吸引電視觀眾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大宅門》通過白家民族工業的興衰成敗,大家族內部的明爭暗鬥,來展現舊時代中國社會的具體生存環境。而《鑼鼓巷》的格局顯然更加龐雜,三個家族錯綜複雜的情仇糾葛,大時代環境更加具體的作用於性格、品性不同的家族子弟,所產生出的不同反應。尤其是不同於《大宅門》大家族內部暗流洶湧的局面,《鑼鼓巷》的衝突更加激烈,更加表面,所營造出的戲劇張力也更加吸引觀眾。
中港演員大飆戲,張耀揚、滕麗名表現不輸劉威、丁志誠

港星表現出彩 港星表現出彩

 
在傳統的京派連續劇中,大多是以北京籍演員為主,尤其是這種具有大時代烙印的劇集,一般非北京籍演員不只是在語言上,在很多行為、做派方面都很難達到要求。但是《鑼鼓巷》卻偏偏出奇招,以王剛、劉威、丁志誠這些京派老戲骨搭配作風更加洋派的香港演員,比如扮演程家長子程大羽的香港硬漢張耀揚,以及TVB女角滕麗名等等,更難得的是,這幾位香港演員在導演精心調教下,表演得完全不落痕跡,並不讓人覺得突兀,反而別有一番風味。整體而言,在保留京派連續劇傳統的前提下,還賦予了《鑼鼓巷》更多新的方向,算是一大創新。
劉威所扮演的程鷙是貫穿《鑼鼓巷》全劇,同時也是正邪難辨,表演難度極大的一個角色。他最初是懷著對辛家刻骨的斷腿之恨而苟且偷生的。但是在之後幾十年與辛家的交往當中,卻又轉變了思想,成為辛家重要的助力。在戲裡,與他年紀相仿的香港演員張耀揚扮演他的長子程大羽,受他的影響,處處與辛家作對。兩人之間對手戲十分精彩。當然說句題外話,從這也能看出京派演員與香港演員的些許不同來。京派演員大多人戲不分,為了角色,扮老扮醜都無所謂,而香港演員,即便是性格派也或多或少在意自己的扮相等各方面。於是兩個在現實生活中年紀相仿的演員,在戲裡卻扮起了父子,更重要的是,居然還看不出什麼太大的破綻來,這一點,也算是劇外的一點小花絮吧。
同樣與兩人年紀相仿的,還有扮演辛家長子的丁志誠。他所扮演的角色秉承父志,捍衛國寶,同時又肩負著振興門楣的重任,一輩子謹小慎微,忍辱負重,角色個性相對單一,而且過於正面,對於當下偏好重口味的電視觀眾來說,難免就顯得太過正統了些。但是電視劇集往往如此,總是正邪分明的,儘管或許你不太喜歡這一類表演方法,但是卻也不能抹殺他在劇中出色的演出。
TVB當家花旦滕麗名早年在香港時,大多扮演的是英姿颯爽的女警形象,進軍內地之後,首次嘗試這種敢愛敢恨的大宅院裡的姨太太,扮相可人,個性也十分突出,。而香港TVB訓練出來的電視劇表演手法,也讓她輕鬆地從一眾女角中脫穎而出。
此外,由於是群像式演出,同時人物眾多,劇中表現突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員不勝枚舉。比如曾經的“女兒國國王”朱琳,老成持重,卻又風韻猶存。新晉小生、曾經的童星葉靜近兩年好戲不斷,在片中也把辛家二少爺的角色成功地詮釋了出來。
好的劇集就是這樣,主題鮮明,結構緊湊,同時還有一幫表演到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員。就足以成功地吸引觀眾屏息靜氣地隨著劇情發展波折,而進入戲中了。經典的劇集,在這個基礎上,還必須有著更高的追求,就象《鑼鼓巷》,綿延五十年,波及三家幾代人,數十口子的奪寶大戰,折射出的,其實還是中國人數千年亘古不變的情義、人心。讓人在觀看電視劇的同時,還能捫心自問,如今的我們究竟喪失了哪些,又應該學習保留哪些?即使是再放上些時日,再來欣賞,依然能夠從中得到啟發,這才是《鑼鼓巷》的真實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