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

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耄,形聲字,上形下聲,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在雲南羅平富樂下菜園村有一塊古匾“期頤人瑞”,說的是該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經活到一百多歲,所以有這個稱呼。在這裡,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頤是贍養的意思,期頤人瑞指由於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兒孫贍養她。

基本信息

解釋

耄
耄mào
<形>(形聲。從老,毛聲。本義:年老)

同本義。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

匪我言耄。——《詩·大雅·板》

亦聿既耄。——《詩·大雅·抑》

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左傳·隱公四年》

又如:耄兒(老人和兒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學(年耄碩學之士);耄聵(年老糊塗);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歲的年齡;高齡、高壽);耄儒(老儒)。

年老昏亂

耄期倦於勤。——《書·大禹謨》

又如:耄思(思緒紛亂);耄耄(紛亂貌);耄亂(謂年老昏亂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憒);耄聵(年老糊塗);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耋
(形聲。從老、至聲。本義:年老。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同本義[ageoverseventyor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東漢·許慎《說文》

則大耋之嗟。——《易·離》。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綏焉。——《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禮。——《禮記·射義》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壽);耋壽(指高壽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出處

mào dié耄耋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年歲別稱

壽稱

襁褓:初生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之年:女子13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
碧玉年華:女子16歲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弱冠之年:男子20歲
而立之年:男子30歲
不惑之年:男子40歲
知命之年:男子50歲
花甲之年:男子60歲
古稀之年:男子70歲
喜壽:男子77歲
耄耋之年:80歲
米壽:男子88歲
鮐背之年:90歲
白壽:男子99歲(取百去“一”之意)
期頤之年:男子100
茶壽:男子108歲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亡稱

0——20歲為夭折或殤
21——30歲為短壽/福
31——40歲為強壽/福
41——50歲為艾壽/福
51——60歲為周壽/福
61——70歲為稀壽/福
71——80歲為耋壽/福
81——90歲為耄壽/福
91——100歲為期頤/福
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X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古齡稱謂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二八年華:16歲
弱冠:男子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知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乾支,因而稱作“六十乾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八十歲。"八十杖於朝。"謂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韓偓《乙丑歲九月在蕭灘鎮書四十字》詩:"若為將朽質猶擬杖於朝。"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中國年齡稱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