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亭子

鑼鼓亭子

鑼鼓亭子是民間音樂,它流傳在長沙縣雙江鎮赤馬村。 鑼鼓亭子的基本內容是:1、鑼鼓亭子的製作包含了木工、紙紮、民間彩繪及民間音樂等內容。 3.鑼鼓亭子表演是一種民俗文化的高度集中展示。

簡介

鑼鼓亭子是民間音樂,它流傳在長沙縣雙江鎮赤馬村。鑼鼓亭子製作工藝獨特、複雜,表演形式為音樂、曲牌多樣,對研究長沙縣民俗、宗教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鑼鼓亭子表演形式起源於明朝永樂年間,雙江鎮赤馬村村民大多是由江西遷移而來,他們在江西車子的基礎上予以改進,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的鑼鼓亭子製作表演形式。當時為廟會等祭祀活動遊行和行香時表演。至現代,廟會活動不太盛行,鑼鼓亭子多為慶典喜慶等場合表演。

基本內容

鑼鼓亭子的基本內容是:1、鑼鼓亭子的製作包含了木工、紙紮、民間彩繪及民間音樂等內容。2、鑼鼓亭子表演主要演奏的民樂曲譜有《送春歸》《梅花歌》等數十個曲牌。3、鑼鼓亭子高1.6米,長1.7米,寬1.2米;四周裝飾絲及綢花結。

鑼鼓亭子的相關器具及製品:1、鑼鼓亭子為木結構製品,由木亭子、抬槓、亭子蓬頂及葵形角花組成。2、樂隊有鑼、鼓、笛子、鏘。3、表演人員服裝為白蒲帽,白上衣,白褲子,布草鞋。4、排列形式為前面對聯“鑼聲震地,鼓語喧天”,橫批是“普天同慶”,後面對聯是“神靈保佑,四海昇平”,兩側分別是“國泰”“民安”
鑼鼓亭子的基本特徵:1、鑼鼓亭子製作是一種獨創的民間手工技藝,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有很高的藝術特質。每一個製作過程都是一種文化的展示,如轉動原理設計,裝飾,繪畫等。美術作品是通過民間畫師用專業色彩在白紙上描繪出來的空間藝術。一個亭子就是一件民間工藝美術品。2-鑼鼓亭子行進中的舞步為秧歌舞步和十字舞步,節奏明快形成獨特的舞蹈形式和音樂演奏形式。3.鑼鼓亭子表演是一種民俗文化的高度集中展示。

人文價值

鑼鼓亭子的主要價值:

歷史價值

鑼鼓亭子以悠久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特徵顯示其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它在音樂學,民俗學、音樂、舞蹈學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審美價值

鑼鼓亭子的表演形式靈活多樣,可視性強,音樂古樸優雅,清麗委婉,深受聽眾、觀眾讚賞。

工藝價值

鑼鼓亭子製作工藝複雜,內架手工畫製作形式風格迥異。

商業價值

鑼鼓亭子由鬧春祭祀活動演變為慶典文體活動用,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體育健身價值

鑼鼓亭子音樂舞蹈陶冶情操,表演能增強體質。能活躍地方民眾文化體育生活。

現狀與危機

鑼鼓亭子的瀕危狀況:1、受表現形式的局限無人願意學習、傳播鑼鼓亭子的製作工藝和表演形式;2、隨著電視的普及和娛樂方式的多元化,鑼鼓亭子很難引起年輕人的興趣;3、鑼鼓亭子製作表演傳承人羅炳蘭已83歲高齡,後繼乏人。

傳承與保護

保護措施:1、保護傳承人。注重加強對傳承人及“傳習人“的培養。2、保護作品及表現形式,通過蒐集、記錄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檔案,用錄音、錄像等多媒體手段作妥善的保存,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
2007年,經長沙市人民政府批准,雙江鑼鼓亭子成功申報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