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沖鄉

鐵沖鄉

鐵沖鄉位於東經115.54℃,北緯31.26℃,地處金寨縣西北部,金崗台腳下,長江河上游,界安微,河南兩省,連金寨、商城、固始三縣,鄰雙河、湯匯、全軍、蘇仙石、段集、武廟六鄉鎮。為金寨縣對外開放的西北視窗,是安徽西通河南、武漢進入京九、寧西鐵路的重要通道,距金寨縣城24公里,固始縣城32公里。現轄6個行政村,52箇中心組,3000多戶、1.2萬人,人均純收入近2000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7000多萬元,居全縣第10位。地勢邊高中低,呈不規則盆地狀,總面積105.3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2.7%,其中:耕地面積801.09公頃,園地面積550,21公頃,林地面積7376.37公頃。年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 -10℃,無霜期210天左右,年降水量1200毫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適宜農、林、藥等各種植物的生長。

基本信息

鄉情簡介

境內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豐富,石灰石、石墨、鉛鋅、鐵、猛、黃金等均有一定品位,尤其是石灰石資源儲量巨大,可供年產10萬噸水泥廠連續開採100年以上。

鐵沖鄉國防
境內山場面積廣闊,森林資源較多,用材林以松、杉為主,經濟林以板栗、茶葉、辛荑、銀杏、杜仲為主,特別是近2000畝野生茶樹均生於高山深壑之中,不上肥料,不施農藥,內質優秀,湯清味醇。是純正地道的有機農產品;天麻、茯苓、金銀花、桔梗等質地優良,為中藥材正品。

境內水質豐富,水產品優良,其中,長江河貫穿全鄉境內,發源於大別山主峰金崗台腳下,河床落差大,水資源豐富,河水含豐富的礦物質,致使河魚骨質柔軟,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清朝乾隆年間被欽定為“長江河貢魚”享譽全省。境內旅遊資源具有山區特色,金崗台腳下白龍潭有松濤林海,飛瀑流泉,奇石深潭,瓊花瑤草,此外,還有楊桃嶺腳下的蓮花岩,奇山怪石,形態各異,巍峨多姿,天心觀的每月一次廟會,無名烈士墓等,是周邊地區假日休閒的一個好去處。

鐵沖鄉鐵沖鄉學校
境內交通四通八達,鄉內己修通5條主幹公路,與周邊的省、縣、鄉連線,1條循環公路將全鄉交通連成網路公路等級達到山區三級二級等次。

境內通訊條件完備,1998年在全縣率先實現村村四通,即通電,通公路,通廣播,通程控電話,現平均每4戶有一部電話,每10人有一部手機。有線電視覆蓋一個中心集鎮,6個行政村,轉播近30套節目。

鐵沖鄉黨委、政府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認真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搶抓機遇,銳意進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辦實事,求實效,實現了政治、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下轄村級

鄉鎮企業

鐵沖鄉鐵沖水泥廠
鐵沖水泥廠系由省軍區扶持協調投資2000多萬元興建,於1993年12月投產,該廠的投資興建,帶動了該鄉建築建材系列產業、餐飲業以及集鎮的迅速發展,給鐵沖鄉乃至全縣帶來了積極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不僅解決200多名農民就業,每年還為全鄉帶來200多萬元經濟收入。為適應產業政策,加速企業發展,通過招商引資於2006年7月與河南老闆黃運啟簽訂整體拍賣分期擴能改建50萬噸契約,2007年2月正式投入生產,現擬對現有生產線進行再次改造,建設年產60萬噸粉磨站,同時著手日產2500噸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的前期工作,著力打造皖西水泥熟料生產基地,真正實現公司的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漁業河流

鐵沖鄉貢魚
長江河源於金剛台東麓的老鴰凼(屬金寨縣湯家匯鎮焦園村),流經金寨縣的鐵沖鄉、全軍鄉、陳淋子鎮匯入史河,全長60多公里。長江河兩岸森林茂密,水質無污染,山中鐵、鈣、矽等礦物質較多生長在河裡的魚有它獨特的生理特性:生長緩慢、骨質鬆軟、體色鮮艷。生殖繁衍的十多種魚類,諸如白燕子、花翅膀、 竹根節、麻女子、鯛鰍、刀鰍等,都具有肉嫩、刺軟、鮮香可口的特點。相傳清乾隆,微服私訪三下江南時,一位地方長官從一位姓朱的農民家中得到長江河魚,進貢給乾隆皇帝,皇帝食後,感到鮮香可口,餘味尤佳,喜開聖顏,倍加讚賞,諭為珍品。從此,長江河魚即被列為“貢品”,截止2008年人們仍把長江河魚作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但2008年以來由於過度捕撈,長江河魚現在少之又少,如果繼續這樣不加控制,5年以後就有滅絕的可能,在此呼籲社會都來保護長河“貢魚”。

衛生人口

鐵沖鄉衛生人口宣傳
鐵沖鄉為做好新時期人口計畫生育工作,要求全體黨員幹部工作到基層,服務到基層,到基層中解決難題,滿足基層育齡民眾對人口計生工作需求,有效提升農村育齡民眾滿意率,得到廣大育齡民眾的擁護和支持。

鐵沖鄉黨委、政府將人口計生工作與黨委政府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強化基層意識,建立基層計生網路,完善鄉、村人口計生工作責任制。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各包一個村,鄉直單位一對一扶持一戶(二女家庭或特困計生家庭),幹部職工組成若干包組工作隊;支部書記、主任對本村計生工作負總責,計生責任組服務所人員負責到戶,宣教、訪視到人。堅持例會調度。書記、鄉長參加月例會,及時對各村計生工作指標分析研究,布置當月的計生工作,確保上情及時下達,下情及時上報。村計生協每月召開一次會長、村民小組長、會員代表例會,做到基層例會經常化。

開展崗位練兵,著力提高幹部“基層”工作效能。鐵沖鄉為提高業務水平,組織鄉村幹部開展崗位練兵活動。通過測試幹部理論掌握和實際操作能力,逐步建立“請進來,站上去”的基層工作機制。“請進來”即:請外聘老師講課,指導學習計生責任組成員。“站上去”即:站上講台,給鄉、村幹部協會會員授課,接受大家測評。

特色經濟

鐵沖鄉鐵沖鄉—茶葉
鐵沖鄉四面環山和晝夜溫差大等獨特的生態環境,即無病蟲害之憂,更無農藥和工業污染之慮,生產的茶葉吸引了八方客商,2004年順利通過了安徽省技術監督局等有關部門的抽檢,並成功進行了商標註冊。

茶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飲料,但在步入工業化的進程中,由於疏忽了環境保護,致使一些地區環境惡化和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從而造成了對局部茶區的污染。要使人們喝到放心的無公害茶,就必須採用更科學的方法、利用更先進的技術來避免茶葉的污染。目前人們已經認可了綠色食品和有機茶的安全性,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等無公害茶市場價格飆升,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及有機茶符合我國即將加入WTO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也是增加茶農收入的一條有效途徑。

黨員設崗

鐵沖鄉贈送黨員電教器材
鐵沖鄉自2005年11月份以來,緊密結合全鄉先進性教育實際,認真開展了以“設定崗位、明確職責、爭當先鋒、發揮作用”為主要內容的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通過調查摸底,確定崗位,簽定責任狀,公開述職等程式,全鄉157名有履職能力的黨員分別在政策宣傳、糾紛調解、技術培訓、科技致富示範,蠶桑輔導、林政管理、法律諮詢、民主監督等8個不同的崗位履行職責,黨員的工作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張店村老灣組農民黨員葉章鴻,被確定為科技致富先鋒崗位後,在自己精心研製培育出天麻有性繁殖技術,率先致富後,無償向周圍黨員民眾提供技術和培訓,義務提供菌材,帶動周圍4個村民組發展天麻10多萬平方米,僅此一項戶均收入達1萬多元。張店村塘拐組農民黨員王鳳友聯合4名黨員通過反租倒包形式,租用耕田,結合退耕還林等項目,發展蠶桑50畝,他本戶一年養蠶12張,僅此一項收入達1萬多元,帶動周圍民眾發展桑園200畝,戶均增收300元以上;鐵沖村黃榜組農民黨員張承義被確定為林政管理員後,認真履行職責,先後制止亂砍濫伐林木事件3起,組織黨員民眾消滅森林火險2起,向林業及公安部門舉報並得到及時查處案件1起。

人文歷史

鐵沖鄉張賢約
張賢約,原名張賢若,1912年生,金寨縣人。1929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二、三、四次反“圍剿”鬥爭。1936年2月任紅四軍第十二師師長。1937年3月率部參加了援西路軍的艱苦作戰。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賢約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教導團團長、抗日先遣支隊隊長、晉冀豫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在太行山區廣泛發動民眾,建立黨的地方組織和政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

1945年10月,張賢約任新四旅旅長,率部參加了延安保衛戰,勝利完成了保衛黨中央、掩護中央機關安全轉移的戰略任務。1947年10月,張賢約任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副司令員。1949年2月,張賢約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六軍副軍長,後任第六軍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並指揮了解放西安、蘭州、河西等戰役,解放了8座縣城和800里秦川西部廣大地區。1951年底,他奉命組建西北空軍,任西北空軍副司令員。1952年11月至1955年4月,組織指揮甘肅、青海南部剿匪作戰和西藏平叛中的後勤保障,為祖國西部地區的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1955年10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9月任總後勤部副部長。1983年3月,當選六屆全國人大代表;6月,當選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2002年1月9日病逝於北京。

六安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