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廠鄉董渡國小

董渡國小始建於1950年8月,校舍是地主家的小耳房,教師只有一個。學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到1956年,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原來的校舍已經不能容納,在民眾的支持幫助下,另選校址,修了小三格無樓的土木結構房子作為新校舍,教師增加到三人,學生除了當地的,還有來自原八部區的聾歪、茅山等地。

基本信息

簡介

1960年,食堂下放後,學校又搬到現在的校址,屬原集體食堂,三格土木結構樓房,教師雖然換了一些,但人數沒有變。學生增加到五個班。
1970年,隨著教育形勢的不斷發展,學生人數大力增加,原來的校舍已經遠遠不足,又為了解決學生上學難的問題,便發動民眾獻工獻料,在相對集中的坪子上修了正房子為五格的土木結構的樓房,外加教師廚房和八格小平房,把荒田的一師一校併入董渡國小,教師增加到五人,指派了一人擔任教導主任,學生近100人,正式成了全日制完全國小。1980年又配置校長。
1981年,遵照上級指示精神,為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質,董渡國小辦成了附設國中班學校,但當時由於教師文化素質不適合上國中,加上人員配備不足,辦了一年便撤銷了。1983年,駐紮在董渡的邊防派出所遷往鐵廠,學校買下了派出所的房子,學校又搬遷到現在的住址。
1985年,上級批准辦成了半寄宿制高小班。當時的房屋屬於磚木結構的小平房,教室窄小。
2006年,西班牙出資46萬元,國內配套22.56萬元,新建了現在的教學樓,占地面積2534平方米,建築面積852平方米。

學校基本情況

董渡國小位於鐵廠鄉東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7千米,海拔15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個集老、少、邊、窮為一體的邊境貧困民族村。
1、教師情況
學校現有教師10人,其中女4人、民族2人。教師職稱為:小教高級5人,小教一級3人,小教二級1人,未定級1人。教師學歷為:大學本科3人,專科2人,中專(中師)5人。教師年齡偏大,即50歲以上3人,40—49歲2人,30—39歲1人,29歲以下4人。
2、學生情況
學校現有7個班,學生243人,其中女113人、民族101人(義務教育1—6年級,6個班,學生209人,女95人,民族88人。學前班1個,34人,女18人,民族13人)。入學率100﹪。
學校有高小班2個班,學生81人,女35人,民族35人。由於校舍不足,現只有六年級(39人)住校,住校生占全校總人數的18.7%,配備炊事員1人。
3、經費落實情況
(1)公用經費:按照上級劃撥生均每學年300.00元,用於學校軟硬體設施建設。
(2)貧困學生生活補助:按照上級劃撥的指標數,結合我校實際,通過學校領導班子和村民委員會領導會議討論決定,給予家庭較困難的學生。經費由總務到鄉中心學校領取後,班主任到總務處領取,發放時至少兩人以上,校長負責監督。
二、辦學情況
1.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黨的十七大、十七界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南,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狠抓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2009—2010學年中,教育教學成績有所提高,被評為“先進集體”榮譽。
2.教師在工作中,為提高自身業務能力,自覺學習教育理論,積極參加學歷提高培訓和各種競賽活動,近兩年來,獲獎7人次。
3.在教育教學常規工作中,教師堅持每周日到校上崗,並且每周日晚集中會議室對上周工作進行總結,對下周有計畫性地作安排,使教師有所回顧,總結工作中的不足,對將要開展的教學有所規劃,使教育教學工作得到有效實施。
4.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安全工作更是十分重要,我校安全工作的開展利用學校大小會議強調,每學期初開學典禮對學生進行教育,教給學生安全自我防範知識,平時利用廣播、板報等方式進行宣傳;教師利用安全課加強宣傳學習,並做好每日記錄;值周教師每周一升旗、周五降旗進行認真強調,做到時時講、事事講,責任到人,落實到位。
堅持宣傳落實“減負”工作,學校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抓好勤工儉學、改善學生生活條件,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首先利用學校空地、實行種菜、種紅薯,其次是搞好養殖業。每學期養豬5—6頭,改善學生生活,達到每周可吃2到3頓肉,學生生活保證一乾一湯。
三、存在問題
1.董渡國小於2006年8月修建(屬於新建校舍),至今三年,班級學生多,教室窄小,目前的校舍仍然十分擁擠,需要修建教室兩間,會議室、辦公室、圖書室、體育室、少隊室,遠教室各1間。
2.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目前教師的平均學歷偏低,年齡偏大,難以跟上教育教學的發展,需要配備年輕的、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專業教師5人,同時需要增加教師宿舍5間。
3.為使寄宿制學生食堂能規範管理,讓離學校遠的學生在校安心學習,全體學生中午在校吃飯,需要修建食堂一間50平方米,內設食品存放架、櫥櫃、菜台等。柴房一間40平方米,用於堆柴、放煤。
4.為使學生在樂中學,健康成長,豐富課間體育活動,體育人人達標,需增建一個操場。
5.大力開展勤工儉學工作,增加經濟收入,改善寄宿生生活大力發展養殖業,結合學校實際,需要新修建兩格豬圈(每格9平方米)。
6.根據董渡地區實際,教學質量低劣,為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將四、五年級納入學校住宿上晚自習,需要修建50平方米宿舍兩間。
7.為使少隊工作開展更好,少年兒童在節日裡過得更快樂、更有趣,需要配備鼓號一套(含服裝)。
8.需要配備複印機一台,電腦22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