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縣博物館

鎮巴縣博物館

鎮巴縣博物館位於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城新街東側中段,前身是“鎮巴縣文物管理所”,成立於1991年。2006年3月,更名為“鎮巴縣博物館”,隸屬鎮巴縣文教體育局,全民事業單位,編制3人。

基本信息

簡介

精緻 完滿精緻 完滿
2001年,博物館在縣文化館院內新建磚混結構j層綜合辦公樓一幢,大門臨街,地處鬧市,與縣文化館、縣電影公司、縣文工團比踵接肩。大樓占地1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內設辦公室、文物庫房、文物展廳,展廳面積共260平方米。
博物館現有藏品860件,其中一級文物3件,三級文物36件。藏品多為歷年來從縣內發掘收藏的石斧、陶罐、陶倉、銅鼎、銅鏡、古瓷器、古錢幣、古鐘等古代歷史文物以及川陝蘇區革命的文物。其中以古鐘和紅軍墨書布告《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土地法令》最具特色。
博物館現存古鐘20餘口,其中原簡池鎮蒿坪寺古鐘是國內最大的一口鐵鑄古鐘,鑄於南宋理宗紹定二年(1229年),鐘體上掩下侈,高2.25米,鐘口周長4.27米,厚0.13米,重約6噸。鐘上段,環分8格,間格篆鑄“皇帝萬歲”、“重臣千秋”、“法輪常轉”、“佛日嚴明”十六字。間隔鑄四組八人文臣武將圖案;中段分8格,與上段篆刻文字相對四格鑄銘文,記錄鑄鐘宗旨和倡導鑄鐘首僧20人,地方官員11人及西鄉(時鎮巴地屬西鄉)縣、興元道(時漢中為興元道)、南鄭縣三地捐錢、獻鐵、拾炭民眾和信士180人姓名。與上段人物圖案相對四格,各鑄9顆大乳釘;下段鑄山川、飛天、麒麟圖案。鐘口呈波浪狀。一級文物,1992年5月搬運到縣博物館。
另有明代鐵鐘=三口:三溪鄉大坪村鐵鐘,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九月十日鑄,高1.13米,口沿直徑0.9l米,重250公斤;平安鄉中山寺鐵鐘,落款鑄“大明國陝西省漢中府西鄉弘治年十月二十日造”字樣,鐘體高0.65米,口沿直徑0.52米,重150公斤;涇洋鎮安埡村田灣鐵鐘,鑄有“大明國陝西漢中府西鄉縣歸仁里平溪山”字樣,高1.07米,口沿直徑0.89米,重350公斤。其餘鐵鐘多為清代鑄造,大小不等。

紅軍墨書布告:1933年春,紅四軍十二師三十四團進駐蘇家坡(今三元鎮紅星村蘇家坡趙家院子),在趙姓村民住宅(今村民趙興幫住宅)南廂房外牆壁上墨書標語“取消一切苛捐雜稅!”、“實行土地革命!”、“為土地歸農而戰!”和墨書布告《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全文、《土地法令》全文。墨書文字保存完好。1994年11月,將其全部墨書文字揭取搬運到縣博物館。
此外,館內還藏有從原川陝蘇區陝南縣委遺址搬運回的“赤化川陝”、“爭取蘇維埃的中國”、“工農們快快聯合起來,打倒國民狗黨,窮人永不出捐、不交款!”等數十通石刻標語,以及“漢定遠侯班仲升(超)食邑”、“漢桓侯(張飛)拴馬處”等古石碑。這些歷史文物從一個側面反映記錄了鎮巴的革命風貌和歷史脈絡。
因鎮巴縣是國家貧困縣,財力匱乏,幾乎沒有陳列展覽設施。2006年,在省市主管部門的幫助指導下,新的陳列於2008年3月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