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水餃

鍾水餃

鍾水餃始於光緒十九年,創始人鍾少白,原店名叫“協森茂”,1931年開始掛出了“荔枝巷鍾水餃”的招牌。以其獨特風味蜚聲海內外,是成都著名小吃。分別獲中國內貿部、中國烹協、全國餐飲綠色工程委員會授予“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綠色餐飲企鍾業”等稱號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製的紅油,微甜帶鹹,兼有辛辣,風味獨特。

基本信息

概述

鍾水餃鍾水餃店
鍾水餃始創於1893年,因開業之初店址在成都荔枝巷,故又稱荔枝巷水餃。該店最著名的品種是紅油水餃清湯水餃,水餃皮系手工擀制,因水餃皮薄餡嫩,成品製作鮮香、蒜香濃郁,遂成為成都著名小吃之一。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鍾水餃店已成為一家以紅油水餃為龍頭的綜合小吃店,廣受消費者褒獎。為讓更多的消費者品嘗到這一膾炙人口的老號小吃,鍾水餃店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已將該調料轉入工業化生產,更研製開發出了白肉調料、甜水麵調料等,以讓這一名小吃走入尋常百姓家。

歷史

鍾水餃鍾水餃
水餃,古名為“水角”,北方人讀“角”為“佼”音,故稱“水餃”。水餃是北方人常用的食品,餡心用蔬菜多於用肉食,但逢年過節時,餡心也十分考究。在四川,水餃只是作為一種小吃,因此餡心多用肉製作,製作也講究得多,配上特製的好湯和調料,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以前,成都賣水餃的攤店不少,其中以“鍾水餃”最為有名,這是因其水餃皮薄、餡嫩、味美之故。

“鍾水餃”始創於1893年,創始人名不詳,僅知後來的廚師叫鍾樊森,因開業之初店址在成都的荔枝巷,故又稱“荔枝巷水餃”。該店最為著名的品種有紅油水餃和清湯水餃兩種。紅油水餃味微辣、鮮香、鹹中帶甜,再配以該店特製的椒鹽酥鍋魁,真是別有一番風味。紅油水餃由手工制皮,餡心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加之調料中自製鹹紅醬油別具特色,調味得當,深受食者喜愛。清湯水餃,味道鮮美,淡而不薄,入口細膩化渣,為麵食製品中之佳品。“鍾水餃”20世紀20年代年即聞名成都,成為成都著名的地方名小吃。1992年,“鍾水餃”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成都名小吃”,1995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1999年獲“中華名小吃”稱號。

鍾水餃鍾水餃

今人一般認為,餛鈍(抄手)是由餃子演變而來的。事實上,是先有餛飩後有餃子。《演繁露》說,世言餛飩是“虜中渾氏、屯氏為之,則其來久矣”。後來,人們將餛飩做成偃月形,就成了餃子。據史料考證,漢代已有餛飩,真正的餃子則台於隋,盛於,距今約一千四百多年。唐代,餃子已傳到邊遠地區。考古學家在吐魯番的一座唐代墓葬出土的木碗裡,發現過完整的餃子。如果說餛飩是餃子的母親,那末她確實較之餃子多了一點陰柔之美,其形體瀟灑飛柔,其色澤白裡透紅,其味道道醇香綿軟。餃子則明顯地增添了許多陽剛之氣。特別是飢膚健壯的北方餃子。而南方餃子,尤其是成都水餃,雖與抄手陰陽分明,但與北方水餃相比,卻更多一點靈秀,更著重修飾自己。北方水餃餡心多為韭菜,成都水餃則是肉餡。鍾水餃就是成都甚至四川水餃的傑出代表。
鍾水餃1990年獲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成都市名小吃”的稱號。鍾水餃現在的店址在提督街7號,西玉龍街146號設有分店。

佛打破了南方人不喜歡麵食的陳規,成都人對水餃、包子、面都十分青睞,從鍾水仿韓包子擔擔麵都成了成都的名小吃就可見一斑。

鍾水餃是淨肉餃子,這和什麼豬肉冬瓜、羊肉白菜、茴香餡、牛肉芹菜、番茄豬肉等等都搭不上界。個頭也小小的,十個一兩也就一小碗,不過好東西自然有它的好味道。鍾水餃用的餃皮是自製的,這樣的餃皮才軟硬合度,現成的餃皮鹼太多,煮出來滑溜溜的,咬起來韌勁不足,皮還太厚。紅油是用成都有名的二荊條紅辣椒麵加菜油煉製,一小碗紅油水餃除了加紅油,還有特製的醬油、芝麻油、蒜泥汁、鹽、味素等好多種調料精心調配而成。
水餃始於光緒十九年,創始人鍾少白,原店名叫"協森茂",1931年開始掛出了"荔枝巷鍾水餃"的招牌。以其獨特風味蜚聲海內外,是成都著名小吃.分別獲中國內貿部、中國烹協、全國餐飲綠色工程委員會授予“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綠色餐飲企鍾業”等稱號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製的紅油,微甜帶鹹,兼有辛辣,風味獨特。鍾水餃具有皮薄(10個水餃才50克)、料精(上等麵粉、剔筋去皮的精選豬肉)、餡嫩(全靠加工時掌握好溫度、水分,肉餡細嫩化渣)、味鮮(全靠輔料和紅油、原湯)的特

主要材料

鍾水餃鍾水餃

配料:(制5碗)
特級麵粉 250克 花椒 1.5克
紅油辣椒 75克 蒜泥 50克
豬腿去皮肉 250克 薑汁 15克
複製醬油 100克 胡椒粉 1克
精鹽 2克 味素 1克
芝麻油 50克

製作程式

1、制餡。肉洗淨去筋,用刀背捶茸,加鹽、清水適量,用力攪拌直至水分全部被肉茸吸收。然後加入薑汁和用開水浸泡的花椒水,胡椒粉、複製醬油50克。充分攪拌,直至主輔原料溶為一體,呈粘稠狀為止。
2、制皮。麵粉220克置案上(另30克作撲粉),使成凹字形,加清水100克與麵粉調勻。揉成團。靜置10分鐘後,搓成直徑1.6厘米左右的圓條,再切成6克重左右的劑子50個。將每個劑子按扁,撒上撲粉,用小擀麵杖擀成直徑約5厘米的圓皮。
3、包餡成型。取皮坯一張,把餡置於其中,對疊成半月形,用力捏合即可。
4、煮餃。用旺火沸水煮餃。生餃入鍋即用瓢推動,以防粘連。水沸後摻入少量冷水,以免餃皮破裂。待餃皮起皺摺、發亮即熟。用漏瓢撈起水餃,甩乾水分,分裝於5個碗內。
5、調味。將複製醬油、紅油辣椒、芝麻油、味素調成味汁,分別淋於5個碗內,最後舀入用冷開水澥開的蒜泥即成。

問題與解決

鍾水餃鍾水餃
1、碗內湯汁過多,風味不突出。這是由於撈餃子的時候,水未甩乾,稀釋了調料,致使調料太淡,水氣太重。再就是煮餃子的火太旺,衝破了餃子,破餃子內附著的水所致。

2、味型不準。鍾水餃雖然重紅油,但它在味別上卻不屬於“紅油味”,而屬“蒜泥味”型。兩種味別的調料有相似之處,但卻有很大不同。紅油味要用白糖,減蒜泥。也不能將辣椒加得過多,花椒更不能加入作料中。因為蒜泥味只是微辣無麻。一般只用紅油不用辣椒、花椒。

企業簡介

鍾水餃鍾水餃
成都鍾水餃,中華老字號,以姓命名得號,麵食為業興店。光緒年間揚名,荔枝巷中飄香。百年不衰經營,今朝風騷依存。選料講究有嘉,製作傳統地道。調味風格獨特,經濟實惠大眾。東山“荊條”紅,川西菜油香,柳城蒜子實,“太和”豆油爽,香菌百草煉汁,糖椒蒜齊提香。精粉成皮薄,精肉制餡嫩。形如月牙喜人,皮薄餡飽汁厚。甜鮮微辣適口,齒頰留香味長。清湯本味濃郁,紅油晶亮甜香。佐以酥餅為宜,情趣更深味長。游百年公園,悼辛亥英烈。觀今朝盛世,話時代涼炎。登百年老店,品川菜美味。嘗苦辣酸甜,悟人生真諦,小小鍾水餃,味系川人鄉戀情結;圓圓酥薄餅,型映天府千里春色。美哉種水餃,快哉水餃鍾。 

經營理念

企業精神:

上下一心 團結奮進 求更好

講奉獻服務宗旨:

真實誠信 顧客至上

服務第一經營策略:

多元發展 擴大經營 追求時尚 永創一流

榮譽證書

鍾水餃鍾水餃

《成都名小吃》 1992 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授

《中華老字號》 1995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授

《中華名小吃》 1997 年中國烹飪協會授

《中國名點》 199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局授

《全國綠色餐飲企業》 2002 全國餐飲綠色消費工程組織委員會確認

直營店

鍾水餃地圖

羊市街店:
一樓:經營各類名小吃。

二樓:小吃樓套餐、特色川菜。 成都市小吃指定培訓中心

人民公園精品店:

一樓經營成都各類名小吃,鍾水餃、龍抄手、賴湯圓、擔擔麵、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

二樓經營特色川菜、小吃筵席、預定婚筵、壽辰筵席、旅遊團體、朋友聚會等

總店:

經營:一樓成都各類知名小吃、二樓套餐、風味菜。
地址:成都提督街7號

菜品展示

鍾水餃 鍾水餃
鍾水餃 蛋烘糕、 雞絲涼麵
鍾水餃 竹筒飯、醉豆
鍾水餃 葉兒粑、玉米凍糕

評價

鍾水餃鍾水餃
說到鍾水餃,“紅油的絕對比白味的有吃頭”——皮“筋道”,餡“鮮美”,尤其那個“微辣帶甜”、“香濃可口”,甚至可以“直接端起來喝”的調料,“簡直找不出哪家能超越它”!提督街那家算是“最名正言順的老字號”,凡走到附近,“總會繞過去吃一碗”(這裡的蛋烘糕也值得嘗嘗)。只可惜價格漲得“實在有點凶”。

各種水餃

鍾水餃鍾水餃
大娘水餃與鍾水餃

江蘇大娘水餃成都分公司負責人透露,大娘水餃在火車北站的新店將在3月1日前後開張,該店面積500平方米左右,將成為大娘水餃在成都的旗艦店。今年內,大娘水餃還將再開3家店,明年還要向重慶擴張。據稱,他們還將在成都春熙路開店,搶食本地的鍾水餃

1996年4月始創於江蘇常州的“大娘水餃”,至今已在南京、上海、北京等上百個城市開設了連鎖店300多家,其速凍水餃銷售的腳步已經邁進了印尼、澳大利亞等國外市場。

何德透露說,大娘水餃主打產品是水餃,已做到標準化生產,所有門店銷售的餃子全部由無錫工廠統一配送,由於成都和重慶地區輻射較遠,如果大娘水餃能在本地打開局面,今後將不排除在成都建立配送中轉中心,以減少物流成本。

作為外地品牌的大娘水餃,進入成都春熙路是其重要目標。“去任何一個城市,我們當然都希望能在中心地區開店,因為這裡輻射的不止是一個地段,它將影響到一個城市”,大娘水餃辦公室負責人楊家華認為,成都的春熙路就像上海的南京路一樣,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成都是個名小吃聚集的城市,有著名的水餃快餐品牌鍾水餃鍾水餃總店在春熙路。“我們每進入一個新的城市都將面臨著與當地城市的特色小吃的競爭,因此公司在進入之前會進行詳細了解和調研。”楊家華認為,大娘水餃有自己的特色,管理和服務也將是比拼的重要內容。

鍾水餃與怪味餃

在北方吃餃子,一般人也得來上四兩半斤的,三四十個,沾著醋,啃著蒜,最後來碗原湯。原湯化原食,廣州人一說起來就要發笑。陝西人的酸湯餃子倒是和他們有點象,是把餃子浸在家常的漿水酸湯里,沾著油辣子吃。

四川最有名的是鍾水餃,若干年前就嚮往,一度猜測是一種外形象鐘的水餃,後來才知道是跟姓鐘的人有關係。四川的小吃在命名方面就有這個特點,韓包子、李鴨子、龍抄手、賴湯元、鍾水餃...全是以自己的姓氏冠之,顯示了創業者對產品質量、特色的自信。在許多城市都能吃到鍾水餃,基本上沒什麼大的分別,籠統的說就是紅油拌餃子,而且這餃子是全豬肉餡的。

成都賣鍾水餃的也很多,如果以冠名為“鍾水餃”的小吃連鎖店為正宗的話,這種據說有上百年歷史的餃子,其實有點乏善可陳,外形是特殊的扁長條,裡面包的是沒有調過醬油的純豬肉餡,白里泛紅,要是沒有那碗內涵豐富的紅油,只怕是難以下咽。

結果,吃到了沿途最好的八寶粥,禁不住好奇,品嘗了怪味面和怪味餃子。怪味面主味還是麻辣,紅油帶甜,手切面,澆的是海米香菇丁,辣中有鮮。怪味餃子一塊五一兩,猛一看好象是鍾水餃,細一看,外形上是一種小巧豐滿的北方家常造型,上面還看得見手印,是地道的手造,比那扁而長的鐘水餃討人喜歡。那小半碗紅油,裡面藏著些細細的末末,不知什麼東西。咬開一隻餃子,結結實實的芹菜豬肉餡,本身就有滋有味,沒有紅油也很可口了,再配上麻辣鮮甜的紅湯,Perfect。奇怪的是,看著紅彤彤怪嚇人的,吃起來並不特刺激,一兩有十隻之多,吃二兩就飽了,令人回想改革開放前,有老店之風。

從某種意義上,怪味餃子其實是鍾水餃的升級版。成都人說,他們自己是不會在春熙路之類的地方吃龍抄手鍾水餃這些“名小吃”,那是外地人吃的,他們有自己的蒼蠅店子--實際上,成都的食街太多了,玉林、玉雙、西延線之類大型食街之外,象青石橋、梓橦橋之類充滿小吃店的地方俯拾即是,在計程車上一會閃過一個。象鍾水餃吧,即使是外地人,也沒聽見有人說好吃的,這個東西的缺陷太明顯了,一是口味單一,全豬肉餡,審美情趣不高;二是餃子餡本身沒有味道,單純依靠紅油來調味,滋味在皮子上,就象是個整天塗脂抹粉目不識丁的白痴靚女,沒內涵。

怪味餃雖只是個小店,但人家知道什麼是與時倶進,人家還便宜,紅油特香。我要是成都人我也知道該吃什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