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馬

銅馬

銅馬尺寸:長37、高39厘米,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這是車馬儀仗俑中的隨從馬俑。馬健壯肥碩,昂首嘶鳴,抬腿欲進,翹尾而立,富於動感,栩栩如生。

在風水裡銅馬的造型有以一隻馬背上騎著一隻猴子這是“馬上封侯”(因為“猴”與“侯”同音)。這“馬上封侯”最利公務員求升職之用。(以玉或金銀做的“馬上封侯”用途也一樣等同)單純的銅馬造型在風水裡多運用在擺在住宅的“驛馬位”求能移民外國或外地發展自己的事業的人士使用。馬有著強健不息的氣數,而在風水學上並不將馬分為吉獸或凶獸,就是因為其氣數無法輕易的掌握與控制,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將馬視為封官晉爵的吉獸。所以對於風水馬的運用得當就相當重要。馬雖然不能化煞,不過卻有提振人心的作用,由於本性的豪放不羈、加上有著強健不息的氣數,所以擺設風水馬讓人有振作奮發的作為

青銅飛馬青銅飛馬

鎏金銅馬1981年在陝西興平茂陵一號無名□一號隨葬坑出土。 通高62厘米,長76厘米,重25.55千克。與鎏金銅馬同 時出土的還有大量青銅器,其中很多器物上刻有“陽信 家”字樣。陽信公主是漢武帝之姊,衛青之妻。元封五 年(公元前106)衛青死後與陽信公主合葬於茂陵東側茂 陵和霍去病墓之間,恰與一號無名□位置相符。據此,考 古工作者推斷鎏金銅馬可能是陽信公主家之物,很可能 是漢武帝的賞賜。秦漢時期的銅馬、陶馬、玉馬和石馬 已發現了很多,但鎏金銅馬僅此一例,極堪珍視。鎏金 銅馬現藏陝西省茂陵博物館。 銅馬作站立狀,情態神駿。昂頭,口微張,有牙齒 6顆。兔頷龍眼,劈竹形雙耳,耳間有鬃毛,頸上也刻 鬃毛。腹部捲縮,馬尾根高聳成弧形下垂。前腿刻三角 紋兩處,馬蹄堅實有彈性。馬尾和生殖器是另鑄鉚接或 焊接的,肛門有一小通氣孔。馬身中空。馬的肌肉和筋 骨的雕刻符合解剖比例,馬體勻稱適度,造型樸實穩重。 銅馬通體鎏金,表面光潔度很高,鎏金勻厚,通體金光 燦爛,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水平。 從銅馬工整的外貌、緊縮的腹部、端正的肢體來看, 鎏金銅馬屬舍銅馬之類,是乘用馬品種的體型。尤其兩 耳及兩耳間的鬃毛以及勁健而穩重的體態,尚保留秦俑 坑兵馬俑的一些風格,有人認為鎏金銅馬是西漢時馬的 標誌。 鎏金銅馬的體型,作為一種藝術形象,首見於西漢 武帝時期。此後一直到唐朝末年約1000年間,近似於這 種體型的馬卻屢見不乏。根據常洪、王仁波考證,鎏金 銅馬是飼養在上林苑或御廄中的大宛天馬的藝術造型。 基本資料

銅馬銅馬
公出有從騎--銅馬
東漢(25~220年)
尺寸:長37、高39厘米
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台漢墓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藏

簡介

這是車馬儀仗俑中的隨從俑。馬健壯肥碩,昂首嘶鳴,抬腿欲進,翹尾而立,富於動感,栩栩如生。

歷史

武威雷台漢墓發現了中國境內數量最多、陣容氣勢恢宏的銅車馬儀仗俑群,由38匹馬,1頭牛,14輛戰車,17個手持長戟的武士俑和28個奴婢俑組成,而引領這支儀仗隊伍的是氣勢驚人、腳踏飛燕的銅奔馬。奔馬身後有小吏領隊,斧車前導,騎馬武士俑護衛,高官要員乘軺車跟隨其後。“公出有從騎”,出行車騎數量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作為地方官的墓主人顯然是僭越,反映出東漢以來地方武裝勢力增長而出現的群雄割據局面。

阿波羅戰車雕塑阿波羅戰車雕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