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禁

銅禁

銅禁,古代承放酒器的器具。我國已知出土八件銅禁,六件西周初年器、一件春秋晚期器、一件戰國器。四側面邊沿部素麵,正中飾直棱紋,直棱紋外飾以雷紋作地的夔龍紋長方形框線。框線上部飾雙頭回首夔龍紋,兩側豎飾夔龍紋,下部正中起扉棱,扉棱兩側飾頭部相對的鳳鳥兩隻。左壺通高99厘米、口徑33.8厘米、蓋罩徑53厘米、底徑40.6厘米,重 106公斤;右壺通高99厘米、口徑32.6厘米、蓋罩徑53厘米、底徑40.6厘米,重99公斤;銅禁長117.5厘米、寬53.4厘米、高13.2厘米,重35.2公斤。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銅禁,古代承放酒器的器具。我國已知出土八件銅禁,六件西周初年器、一件春秋晚期器、一件戰國器。

西周初年器

銅禁銅禁

六件西周初年禁作扁平立體長方形,上飾夔紋。前四件均為黨玉琨盜掘所得。其中一件藏美國紐約市博物館,每壁有八個長方孔。一件現藏天津博物館,出土於寶雞鬥雞台戴家溝,高23厘米,長126

厘米,寬46.6厘米,中空無底,禁面上有三個微凸起的橢圓形子口,中間的子口略小於兩邊子口,禁前後兩面各有兩排鏤空的長方形孔十六個,左右兩面各有兩排鏤空的長方形孔四個。此件後為擊斃黨玉琨所轄部隊的將領宋哲元所有。此件夔紋銅禁則一直保存在宋哲元在天津的家中。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占領天津英租界,並對宋哲元的公館查抄,掠去很多財物,這件銅禁也在劫難逃,宋哲元三弟宋慧泉得知此事後多方打點才將這件銅禁及其他文物從日軍手中贖回,並在家中收藏保管。後藏於放煤球的箱子中,五十年代銅禁一角等碎塊被家中子女當作廢銅賣掉。文革初紅衛兵抄家時躲過一劫,直到1968年,天津文物管理處在宋氏親屬家中,發現了被砸成幾十塊的銅禁碎塊,加上文物工作者在物資回收部門找到的部分銅禁碎塊。1972年5月送到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高英、張蘭惠等老師傅進行修復。首先進行整形,然後進行焊接,缺失的部分用厚銅板補配,並按原樣予以鏨花,最後在補的部分再作上假銹。西周銅禁又完好如初地展現它的風采。

另外兩件,一件於黨玉琨盜掘過程中損壞被丟棄從此下落不明,另一件被黨玉琨連同其他多件文物被埋藏於鳳翔城一角,至今杳無音信。

第五、六件在2012年6月末出土於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嘴頭村四組西周早期貴族墓葬群,禁上有銅彝1件、銅卣2件。1號禁,長方體器座,底空。四側面邊沿部素麵,正中飾直棱紋,直棱紋外飾以雷紋作地的夔龍紋長方形框線。長側面上、下邊正中起扉棱,扉棱兩側各飾頭部向內的夔龍紋2組,夔龍均昂首,闊嘴,上下唇外翻,圓目,曲體,卷尾,左右框線均豎飾變體夔龍紋1組,首部似鳳鳥,曲喙,高冠,頭部相對的卷尾夔龍紋兩個;左右框線均豎飾變體夔龍紋1組,禁頂飾以雷紋作地的夔龍紋框線。兩長邊正中起扉棱,扉棱兩側各飾以頭部向的回首夔龍紋2組;兩短邊正中起扉棱,扉棱兩側飾頭部相對的回首夔龍紋兩個。回首夔龍為雙首左右斜向回顧,尾部合體,夔龍紋內又起細直棱呈長方形框,框內素麵。禁內頂面與側面之間,相鄰側面之間均有加強筋以達穩固。銅禁造型規整,莊嚴肅穆。高20.5厘米、長94.5厘米、寬45厘米。重41.8千克。2號禁,長方形器座,底座。頂部正中橢圓形突起,外飾夔龍紋作長方形框線。四側面正中長方形鏤空,鏤空外紋飾作長方形框線。框線上部飾雙頭回首夔龍紋,兩側豎飾夔龍紋,下部正中起扉棱,扉棱兩側飾頭部相對的鳳鳥兩隻。高10.3厘米,長17.4厘米,14.4厘米。重2.06千克。

春秋晚期器

銅禁銅禁

一件春秋晚期器為雲紋銅禁(又稱蟠虺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縣下寺2號楚墓(子庚墓),現收藏在河南博物院。長107厘米,寬47厘米,長方體,寬約68厘米,高約28厘米,重90多公斤。禁面中心光素無紋,四邊和側面則用多層銅梗鑄成玲瓏剔透、相互聯結在一起的蟠虺紋。禁下兩長邊各有五隻圓雕虎當座足,禁兩上長邊雙各攀附四隻虎,兩側窄邊各攀附兩隻虎,虎首高出禁面,作吞吐狀。攀附的虎與器足的虎上下錯落有致。這件銅禁的鏤孔裝飾部分系用失蠟法所鑄,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用失蠟法鑄造的物件。200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其中64件(組)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境)展出,雲紋銅禁名列其中。

戰國器

銅禁銅禁

一件戰國器,為戰國曾侯乙聯禁銅壺,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東團坡上的曾侯乙墓,現藏湖北省博物館。左壺通高99厘米、口徑33.8厘米、蓋罩徑53厘米、底徑40.6厘米,重 106公斤;右壺通高99厘米、口徑32.6厘米、蓋罩徑53厘米、底徑40.6厘米,重99公斤;銅禁長117.5厘米、寬53.4厘米、高13.2厘米,重35.2公斤。壺為敞口,厚方唇,長頸,圓鼓腹,圈足。壺蓋有銜環蛇形鈕,蓋外沿套裝勾連紋的鏤孔蓋罩。壺頸兩側各有一攀附拱屈的龍形耳。器身飾蟠螭紋和內填蟠螭紋的蕉葉紋等。兩壺內壁均鑄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禁面有兩個並列的中空圓圈,以承放大壺圈足。禁的長邊各有二獸足。獸口部和前肢銜托禁板,後足蹬地。禁面和側面均飾蟠螭等紋飾。銅禁出土不多,在湖北省是首次發現。

紋飾

銅禁造型端莊,雕刻精美,紋飾瑰麗,多少王侯使用的紋飾,銅禁的紋飾跟青銅器裝飾的紋飾有很多相同的:

雲紋

夔龍紋

夔龍紋通常指那種長身弓起,頭上有角的側面龍形圖像,有的腹下有鰭形足,有的沒有。其變化很多,使用靈活。有時作饕餮紋兩旁填充空白的輔助花紋。也可單獨構成連續排列的裝飾帶,夔龍紋與圓渦紋相間排列的二方連續圖案,被稱為火龍紋。

直棱紋

雷紋

雷紋有雲雷紋、目雷紋、三角雷紋、波形雷紋、斜角雷紋、乳釘雷紋、百乳雷紋、勾連雷紋等多種類型,就是連續的方折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幾何圖案。

蟠螭紋

勾連紋

鳥紋

鳥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鳳紋

波紋

饕餮紋

蟠虺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