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屏風構件5件

銅屏風構件5件

西漢青銅器。1983年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現藏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了近千件文物,這五件銅屏風構件就是其中較為精美的部分,包括朱雀屏風銅頂飾、雙面獸首屏風銅頂飾、人操蛇屏風銅托座、蛇紋屏風銅托座各一件,以及蟠龍屏風銅托座一對。

屏風銅頂飾

朱雀

銅屏風構件5件 銅屏風構件5件

朱雀屏風銅頂飾原本是立於屏風兩側轉角的頂上,全高26.4厘米,朱雀雙翅寬24.5厘米。朱雀昂首展翅,站立於方座之上,形態逼真。整個飾件通體鎏金,自頸以下及雙翅遍刻鱗片狀羽飾。另外,朱雀頭頂上有管狀的插座,推測是用來插雉雞羽毛的。

雙面獸首

銅屏風構件5件 銅屏風構件5件

雙面獸首屏風銅頂飾原本位於屏風頂部上方中間位置,高16.7厘米,寬56.3厘米,厚僅4厘米。整器通體鎏金,造型精美,整體呈雙面獸形,兩面造型一致。銅獸形象逼真,雙目圓突,張口露齒。銅獸的頭頂伸出雙角,兩眉和耳後鬢髮飄向兩邊,下鄂兩側伸出插榫,以固插在屏風頂橫枋上。銅獸的正中和兩側各伸出一根圓管形插座,同樣為插入雉羽作為飾品。

屏風銅托座

人操蛇

銅屏風構件5件 銅屏風構件5件

人操蛇屏風銅托座為屏風右翼障的下轉角構件,通高31.5厘米、橫長15.8厘米。整器通體鎏金,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為兩個大小相同的扁長方套筒組成的活頁,可作90度展開,下半部為力士托座。力士身著右衽褐衣,短褲,跣足,為典型的南越人裝束。尤為突出的是力士口中咬著一條兩頭蛇,雙手也各操一蛇,雙足跪坐夾住一條,五條蛇相互絞纏,形象逼真。這件器物的造型取自“越人操蛇”的傳說,再現了兩千多年前越人抓蛇吃蛇形象。

蛇紋

銅屏風構件5件 銅屏風構件5件

蛇紋屏風銅托座是屏風正間兩邊的托座,高23.4厘米、長46.45厘米、寬29.4厘米。整器由套筒和支托兩部分組成,套筒呈“之”字形,用來套入屏風的柱、枋,支托由三條相互絞纏的蛇組成。

蟠龍

銅屏風構件5件 銅屏風構件5件
銅屏風構件5件 銅屏風構件5件

蟠龍屏風銅托座是屏風兩邊屏障下的托座,通高33.5厘米、通長27.3厘米。兩件銅托座造型基本相同,均由龍、蛇、蛙三種動物形象組成。蟠龍半蹲在托座上,昂首曲體盤尾,四足踏在由兩條蛇構合成的一個支座上,兩蛇還各卷纏著一隻青蛙。整件器物將龍、蛇、蛙三者結合一起,組成一件造型精美的文物。

200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銅屏風構件5件就位列其中,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