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規律

金融規律

自金融出現以來,人類普遍認為金融無形無影,變化莫測,然而歷經20多年潛心研究與大量探索和實踐,國際著名金融專家丁大衛教授終於破天荒地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及金融與樹千絲萬縷般的邏輯關係。這可能是人類金融史上的最偉大發現。

金融規律
中文名稱:
金融規律
英文名稱:FinancialLaws或者TheLawsofFinance
發現者:丁大衛
理論創立者:丁大衛

什麼是規律?

規律亦稱法則,是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繫,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我們既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消滅規律。宇宙萬物皆有規律,更多的規律尚未被人類發現,人類也不可能發現所有規律。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不斷探索、發現、利用規律的歷史。世界上所有事物、現象都有各自不同的規律,可分為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思維規律等。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客觀的物質世界的規律,但它們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自然規律是指不經人為干預,存在於自然界的客觀事物內部的規律,亦稱自然法則;社會規律是通過人類的自覺活動表現出來。思維規律是人類主觀思維形式對物質世界的客觀反映。規律具有客觀性、必然性、普遍性、永恆性,因此,規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什麼是金融規律?

既然宇宙萬物皆有規律,那么金融的規律又是什麼呢?其實,現代金融的規律與人體的規律有許多類似之處。首先,與機械規律不同,二者始終都是動態的有機整體,都存在於一定的生態體系中,隨時都在運轉和變化著。其次,二者都受天地規律的制約和人為行為的影響。第三,血脈是人體的生命線,連線著五臟六腑、所有器官、所有穴位,遍及全身;同樣,金融,作為價值的流通,是企業和經濟的血脈,遍及企業和經濟的方方面面。企業是經濟的微觀,經濟是企業的巨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第四,常人看不見人體的五臟六腑,更不知道它們的準確位置、功能和相互關係等,但是醫生通過儀器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體的五臟六腑和所有器官及它們可能存在的問題;一般人摸不著人體的穴脈,但是經驗豐富的中醫閉著眼睛就可以點穴號脈。同樣,世人認為金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一旦掌握金融規律,所有金融產品、市場、體系等的準確位置、功能和相互關係等都會“顯像”出來。否則,金融就真的是虛擬的了。

金融樹=金融規律?

規律往往不在規律本身,也就是說要跳出“規律”才能找到規律。要想找到金融的來龍去脈,就必須跳出“金融”。筆者歷經20多年潛心研究與大量探索與實踐,終於破天荒地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及金融與樹千絲萬縷般的邏輯關係。這可能是人類金融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筆者把金融學從人文學科轉變為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的系統集成,從而開創了人類金融科學的先河。
宇宙是一體的,萬物是相通的,天人合一,不通則已,一通百通。金融看似人文意識範疇,但仍無法擺脫天地規律的制約,也就是說要想找到金融的規律,首先要找到天地的規律。說到天地規律,沒有什麼比植物和樹(高級植物)更了解天地規律了,因為,樹,根深於大地,伸展向天空,無時不刻不在與日月星辰、宇宙天地互動。如果你知道如何解讀樹(植物),你就會發現樹無所不知,無事不曉,因為在人類和其它動物在地球上出現以前,它們已經與日月星辰、宇宙天地互動了幾十億年,並為人類和其它動物製造了充足的氧氣,人類和其它動物才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現和生存。因此,樹乃天地規律的集大成者。事實上,人類的所有發明創造都是在對自然規律認識和掌握的基礎上完成的。眾所周知,天地規律對農業經濟至關重要;工業經濟與天地規律密不可分(飛機、宇宙飛船、空氣動力、空氣阻力、地球引力、自由落體、重力加速度,無線通信、現代醫學、氣溫、空調等等都離不開自然規律);同樣建立在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基礎之上的金融經濟也離不開天地規律。
實踐證明,金融的屬性、來龍去脈、表現形式、運轉規律、邏輯性、系統性、生態性、物理性、流動性、全維性、數理性、平衡性、變化規律、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和作用等一切的一切同樹如出一轍,因此,金融就是樹!“金融樹”通過樹,終於發現了“金融”與“樹”的邏輯關係,揭示了金融發展變化的唯一客觀規律,因此,金融樹乃金融規律的系統集成。金融樹按照自然的規律、層次、結構、邏輯,將金融的一切:樹根、樹幹、枝葉、土壤、環境、時空、會計、財務、金融、經濟、基金、期貨及影響企業、行業乃至國家的所有因素等系統集成為一棵可視化的“金融樹”,讓人一目了然全維地的看到它們之間的關係、作用、邏輯和變化等。金融及其體系、市場、產品的演變過程好比樹葉是由樹枝而來,樹枝是由樹幹而來,樹幹是由樹根而來。樹根代表土地經濟/農業經濟/農業社會、樹幹代表工業經濟/商品經濟/工業社會、樹冠代表金融經濟/金融社會,它們環環相扣、絲絲相連、密不可分、根深葉茂、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牽一髮而動全身。金融是企業和經濟的血脈,因此,一旦把握脈絡,整個金融乃至經濟世界便一通百通。金融樹體系不但能解釋所有的金融現象,解決現實中的所有金融問題,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金融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證明,違背了樹的原則和規律,金融危機就一定會發生。憑藉金融樹體系,歷次金融危機爆發前,筆者都向世人發出了警告,預示了結果,並提出了應對措施。

為什麼掌握金融規律比登天還難?

掌握金融規律比登天還難而且是難得多,這早已是不可爭辯的嚴峻事實。一方面,現代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人類幾乎無所不能,不僅可以無線通訊,人工降雨,“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而且能夠遨遊太空,製造出把整個地球毀滅若干次的能量;另一方面,儘管人類已經能夠相當準確地預測自然風暴,儘管全世界從事金融預測工作的精英如會計師、審計師、經濟學家、金融專家、風險評估師、金融監管人員等比任何領域都多,但面對頻發的金融風暴和金融的不確定性,人類幾乎是束手無策,“靠天吃飯,聽天由命”。例如,“好天”的時候,傻瓜閉著眼睛都能賺到錢,金融風暴一來,幾乎所有人都傻眼,整個國家都要破產倒閉,而且在危機發生後,只能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拆東牆補西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治標不治本的救助方法。
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相對漫長的農耕、農業和工業社會,人類步入金融社會的時間還很短,所以人類對金融的認識還很膚淺,不知金融為何物,更不知金融的來龍去脈和規律。事實上,直至今日,很多人認為金融是買空賣空的虛擬行為或虛擬經濟,根本不存在什麼規律可言。世人普遍認為,金融無影無蹤,變化莫測,瞬息萬變,金融危機具有周期性,防不勝防。這種背景下的金融學不可能不主觀,不支離破碎,不與現實脫節。事實上,相對其它學科如物理、化學、數學、哲學、機械、天文學等,金融學還非常年輕,不成熟,不成體系。在筆者創立的一系列金融科學體系之前,全世界尚無一所學校、一本教科書、一位老師教系統的金融學,因為世人普遍尚未意識到所有金融是一個整體。
其實,上述現狀也很正常,因為人類的認識過程是漸進的,有時是漫長的。比如,在漫長的農耕時代,人類一直迷信地認為颳風下雨等自然現象是各路神仙或鬼神所致,因此,世界各民族都以各自的方式敬拜它們,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比如,在北京就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等祭拜場所。直至近代,人類終於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颳風下雨乃自然規律所致,並不存在任何神仙和鬼神。相對而言,人類正處在金融社會的“農耕”時代。
其次,由於上述原因,人類一直把金融視為人文意識範疇,全世界都把金融研究界定為人文學科,因此,在金融研究領域充斥著各種充滿主觀意識,孤立無源,在現實中毫無作用和事實依據的理論和觀點。如上所述,不僅金融經濟,而且包括農業、工業在內的所有經濟都與天地規律(自然規律)有著千絲萬縷般的密切聯繫。因此,真正的或者說科學的金融學應該是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的系統集成。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人類一直在用人文學方法研究金融。正如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默頓•米勒所說:“如果理論前提遠離現實,那么結論就難以解釋現實”。
第三、正因為金融的規律實際上是自然規律與人文規律的系統集成,所以對金融的研究要比對單獨的自然科學和單獨的社會科學進行研究要複雜要困難得多。不受人文干擾的自然科學是精準科學,對它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相對要容易得多,比如,颳風下雨、無線通信等自然規律和科學技術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適用,因為它們所依據的幾乎全是自然科學。然而金融危機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有可能發生,比如在一些落後的非洲國家根本不可能發生金融危機。也就是說金融既有客觀規律又有主觀因素,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潛在金融危機被避免了有的沒有。2008年9月15日華爾街引爆全球金融危機,在初始階段,如果有關當局採取措施,這次金融危機就根本不會發生。
 
第四、自從金融誕生以來,人類始終認為金融是人類的產物,因此,人類對金融的研究始終沒有突破充滿主觀意識、隨心所欲、數理邏輯、機械原理的人文意識範疇,因此,人類始終沒有找到金融的規律,因此,“金融到底是不是科學”就成為一個大眾命題和廣泛討論的話題,然而,經過多年的努力,筆者終於發現,金融同宇宙萬物一樣同樣有著精美絕倫的規律。金融不僅是科學,而且是一門比一般科學如單純的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要複雜得多的綜合科學。比如,無論是金融體系還是價值的變化規律,既有生態性、物理性、系統性、線性,還有非線性、信息性和心理性等。我們知道解決未知問題的最好方法是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而,針對這樣一種難以定性、定量、瞬息萬變的綜合複雜現象進行分析,幾乎是不可能,因此,掌握金融規律比登天要難得多。說到底,金融的核心就是價值判斷,而價值判斷就是決策,而影響決策的東西不光是客觀因素,還有很多主觀因素。因此,金融學既有精確的地方又有非精確的地方。但就整體而言,儘管金融不是一門精確學科,但它是一門比精確學科還要複雜還要難以把握的綜合大科學。金融有其獨特的邏輯性!

創始人丁大衛教授簡介

丁大衛教授丁大衛教授
 
丁大衛教授
丁大衛,金融規律的發現者、金融定律的發明人、國際著名金融專家、金融危機預言家、國際企業管理專家、國際金融界權威人士、全球金融領跑者、金融市場守望者、中國金融市場診斷師、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道路的促進者。他曾破天荒般地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創立了科學的金融學和金融科學體系。他不僅開創了人類金融科學的先河,而且率先揭示了金融與危機的來龍去脈和變化規律。他可能是全球金融領域擁有最多智慧財產權的個人。
全球獨一無二、最先進、最系統、最完善、最實用、最有效的管理體系、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金融樹(FinancialTree)、金融樹體系(FinancialTreeSystem)、系統金融學(SystematicFinance)、金融生態學(FinancialEcology)、金融物理學(FinancialPhysics)、金融科學(FinancialScience)及金融科學體系(FinancialScienceSystem)的發明人和創始人。作為金融知識體系和金融規律的系統集成,可視化的“金融樹”可以讓普通人輕而易舉準確無誤地學會包括會計、財務、金融、證券、保險、投資、融資、管理等在內的所有系統金融知識,且終生難忘,世界各界無數人已受益匪淺。金融樹正在成為全球金融的終極品牌。
丁大衛教授曾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考取了極個別人才能通過的幾乎所有美國金融/證券行業所需的營業執照,並在該行業的不同領域從業至今,涉及企業和金融管理的方方面面。 歷任:美國環球證券首席投資執行官,美國國際金融證券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多倫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顧問,加拿大風險資本交易所董事,博鰲亞洲論壇/博鰲水城投融資總策劃,博鰲亞洲論壇顧問,博鰲水城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中美多所大學教授或特聘教授、博導、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黃金投資專家委員會首席金融科學家,國際多家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美林、高盛、黑石、野村等國際投行的經常顧問。在海內外發表過多部著作、金融教材和上百篇論文,經常在國際會議上作專題報告。
上世紀90年代曾向朱鎔基副總理、總理及國務院等部門提出過許多有益建議,其中包括1993年加強巨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尤其是整頓、規範期貨市場的建議和方案。據中國政府唯一英文官方報紙《中國日報》2001年4月10-16日的報導:“他的建議曾至少兩次幫助中國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上世紀90年代中期,率先將國際金融從業執照和資格認證體系其中包括S3、S7、CFA、CFP等引入到中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曾為包括:美國NEWPORT大學中國MBA項目(cubu)教授、北大、清華、人大、中財、北航、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央黨校、上海交大、江西財大等中美眾多大學教授各種高端前沿課程;曾為國內外眾多金融監管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中國證監會等、各大金融機構、數千家房地產企業老總、跨國公司及上市公司高管提供前瞻性高端培訓,為中美培養了大量金融人才;曾為眾多政府機構如吉林通化市政府、北京東城區政府及企業,其中包括美林、高盛、黑石、大摩、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等提供獨特的諮詢和解決方案。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掌握了金融的來龍去脈,歷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丁教授都曾不厭其煩地向世人發出警告並預示了結果。2008年9月15日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此前的幾年中,他一直在為阻止這場危機的爆發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相比之下,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長達21年之久,期間多次發生金融危機,他不但一次也沒有覺察到,反倒一次次將虛假繁榮誤以為真。
20多年來,丁大衛教授始終致力於金融規律的研究、探索與發現,始終走在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的最前沿,開創了一系列嶄新的科學的金融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方法體系和管理體系,將原本抽象無形的金融世界變得一目了然。
丁大衛教授始終崇尚科學並堅信:科學是至高無上的,離開了科學,人類就會陷入黑暗並走向滅亡。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並要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反覆檢驗。20多年來始終自願堅持對所傳授的所有知識及每一個觀點的客觀性、前瞻性、正確性、準確性和獨立性終生負責。
1中美金融策劃師論壇

2000年丁大衛教授(第一排中間)應邀擔任主席並主持由美國註冊金融策劃師協會組織的中美金融策劃師論壇。他左側為美方代表團團長,金融策劃師國際協會前任會長,美國《財富》雜誌新評選的250名頂級金融顧問之一。出席論壇的還有北大原校長、中美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其中包括美國摩根家族二代即小摩根和摩根三代、林肯金融集團、培基證券、誠信投資、摩根斯坦利惠利等美國金融巨子的高管人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