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廟事件

金廟事件

金廟事件是發生於1984年6月2日,由桑特-賓德蘭瓦勒率領的一群錫克教極端分子組織的武裝部隊在阿姆利金廟內避難並在金廟內設立總部。該組織掀起要求獨立的“卡利斯坦國”運動。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政府權威,近7萬印度軍警向宗教極端分子控制的錫克教聖地阿姆利則金廟發起攻擊,引發了印度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流血政治風波。

概述

錫克教於16世紀興起於旁遮普,並流行於此地區,阿姆利則城的金廟為其聖地。20世紀80年代初,旁遮普地區的錫克教徒掀起要求獨立的“卡利斯坦國”運動。錫克教極端分子組織武裝部隊並在金廟內設立總部。
1984年6月2日,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宣布出兵旁遮普邦,對錫克教金廟及其他40多個廟宇進行圍攻,占領了金廟。錫克教激進派領袖賓德蘭瓦勒等被打死,共有一千多人被打死,溫和派領導人等七千多人被逮捕。金廟事件加劇了印度政府與錫克教徒的矛盾,英迪拉·甘地於同年10月被錫克教衛兵刺殺身亡。

經過

1983年10月,英迪拉·甘地總理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實行總理治理,並調大批警察進駐該邦。

1984年5月代表錫克教徒利益的阿卡利黨宣布,為制止糧食外運,從6月3日起,錫克教極端派首領賓德蘭瓦勒則針鋒相對地號召錫克教徒開展“不合作運動”,拒絕糧食外運,旁遮普素有“印度糧倉”之稱,為印度提供一半的商品糧,錫克人的“不合作運動”令印度經濟遭受重創,對面臨新一輪大選的英迪拉十分不利。

英迪拉在最後一刻仍試圖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但賓德蘭瓦勒陶醉在上次“勝利出獄”的興奮中,仗著金廟內聚集有千餘名武裝分子和萬名錫克教徒,政府軍會投鼠忌器,因此他的回答都是:“除非印度政府同意錫克人獨立,建立卡利斯坦國,否則戰鬥永不停止。”

6月5日,政府軍同守衛金廟的武裝錫克教徒交火,翌日凌晨,開始進攻金廟,阿姆利則城內槍聲大作。錫克教徒經過一陣短暫的慌亂後,迅速各就各位,拚命抵抗政府軍的進攻。由於英迪拉一再要求軍方儘量不要用重武器攻擊金廟建築物,因此印度士兵只能跟在坦克後面,緩慢地向金廟正門逼近。當天蒙蒙亮的時候,印軍坦克已撞倒了金廟大門,但躲在沙包後的錫克人用機槍封鎖住從大門廣場到神殿的通道,許多政府軍士兵被打死打傷。

到上午9時許,政府軍依靠兵力優勢,控制住金廟所有出入口,並一步步壓縮錫克人的陣地,政府軍的大喇叭還反覆播放政府的勸降通告。中午以後,失去耐心的政府軍開始向金廟內開炮,錫克人的據點被一一摧毀。賓德蘭瓦勒也在激戰中被打死。經過兩天一夜的戰鬥,政府軍完全控制了金廟,576人在衝突中喪生(政府軍84人,錫克教徒492人),348人受傷,1417人被捕。

影響

政府攻打金廟的這一軍事行動,被錫克入視為對錫克聖地的嚴重褻瀆和對錫克人的屠殺而懷恨在心。此後,錫克極端分子就揚言要“討還血債”,殺死英迪拉·甘地報仇雪恨。在攻打金廟事件後,當錫克極端分子發出報復恐嚇時,總理府的安全保衛部門也曾把所有錫克人員調離總理府,但被英迪拉·甘地本人發現後召回。英迪拉·甘地這樣做,也許由於她過分自信,也許是一種政治決定,希望為自己身後留下她甘願為維護印錫團結而作出個人的最高犧牲的形象,正如聖雄甘地30餘年前為維護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團結而作出個人犧牲那樣。

英迪拉·甘地總理於同年10月在新德里家中被錫克教衛兵刺殺身亡。

30周年金廟再爆衝突

印度金廟事件30周年集會爆發衝突印度金廟事件30周年集會爆發衝突
法新社2014年6月6日報導稱,6月6日,在印度錫克教聖地阿姆利則金廟的30周年悼念活動中,數十名錫克教激進信徒與活動組織方,錫克教全國最高決策委員會(SGPC)爆發衝突。雙方揮舞著佩劍和箭簇,嘶吼著進攻口號,刀光劍影,混戰場景驚心動魄 ,造成至少2人受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